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在近代丟失了大量的領土,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儘管中方在努力爭取把失地收復回來,但是礙於一些國家和條約的限制,中國還是有很大面積的領土無法討要回來。在那些領土上,不少原本屬於中國的文物被保留下來,記錄著中國的歷史片段,彰顯著燦爛的中國文化。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在中國,有內蒙和外蒙兩種說法,外蒙指的就是蒙古國,它曾屬於中國的領土,後來被分裂了出去,併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本文所要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那裡。在蒙古國杭愛山的一處斷崖上,有人發現了漢字石刻,在經過專家仔細研究,認真辨別之後,專家激動地喊道:終於找到了。那麼,關於這塊漢字石刻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這塊石刻又記錄了什麼,而專家終於找到了什麼呢?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話說在1990年的一天,當時在蒙古國的兩個牧民兄弟在外行走。走到杭愛山附近時,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二人只好找地方避雨。在雨過天晴之後,偶然抬頭向上看時,二人發現一塊石頭上有著類似文字的痕跡。儘管不能十分確認,但是二人很快向蒙古的有關部門彙報了情況。專家進行考察後,確定這是一塊摩崖石刻,至於內容,還有待研究。

這真是無巧不成書,這塊石刻能夠被保留下來,並被後來人發現真是充滿了巧合。如果沒有這場雨,二人就不會避雨,這塊石刻也不會在雨水的洗刷下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在後來的採訪中,中國專家曾說,這塊石刻能夠儲存完好到今天,一方面是因為它的位置太高,一般人根本無法觸及;另一方面則是有賴於蒙古的自然環境,不會破壞石刻。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儘管這塊石刻上世紀90年代就被發現,但是真正被確認卻是在17年以後。在這塊石刻被上報後,蒙古國曾多次派相關考古專家前往杭愛山進行研究,但是礙於文化上的不同和知識積累不足,他們都沒有研究出個所以然來,只能確定這是一種漢字。不過當時的他們沒有向中國考古人士求助。在此之後,又有不少國外的考古專家來到這裡,研究這塊漢字石刻,但是由於一些條件限制,這些專家都沒能解讀出來。

在2014年,蒙古國的有關方面將這一情況告訴了中國蒙古學家齊木德道爾吉,並向他發出了實地考察的邀請。但是在當時,他也並不能立即解讀。直到三年後,中蒙兩方成立了聯合調查小組,組成了專家隊伍進行實地考察。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由於石刻距離地面將近4米,為了能夠近距離地研究,專家們在現場搭起了高架子,之後對這塊石刻進行近距離的辨認,並儘可能地拓印和拍攝下來。在經過認真研究和商討之後,專家們確定這是一種漢代隸書和楷體之間的文字。在經過一個月左右的考古工作後,這塊摩崖石刻的260餘個漢字被辨認出了220多個,專家們結合年代、內容和史實資料,最終確定這是漢代班固所寫的《封燕然山銘》。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封燕然山銘》被認為是中國“邊塞紀功碑”的源頭,其上記錄的是在公元89年,也就是東漢時期,當時的車騎將軍竇憲奉命北擊匈奴,在他的英明領導下,軍隊擊敗了驍勇善戰的匈奴軍隊,幾乎殲滅了匈奴的主力部隊,之後竇憲帶領軍隊,追擊匈奴軍隊到燕然山附近,可謂是大勝而歸。班固當時也在隨軍出征,擔任的是護軍之職。獲勝之後,竇憲命班固寫下《封燕然山銘》,隨後,刻石記功,記錄這次漢軍取得的輝煌戰績。

儘管在歷史上,《封燕然山銘》曾被多次發現過,甚至記載有拓片留存,但是關於它的具體位置卻一直無從得知。直到這次在蒙古國杭愛山的發現,才最終解開了這個將近2000年的歷史謎題,也難怪在確認之後,專家興奮地喊道:終於找到了。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封燕然山銘》的發現對於考古界有著不小的意義,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並且這次中蒙雙方的合作,也讓雙方看到了各自的不足。蒙古國有不少的歷史文物,但是卻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研究,而中國考古方面也不應困於一隅,應當主動向外接觸。希望兩國在以後的歲月裡能夠有更多更好的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