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芳是不是三國迷?且看浙軍第四師的復古裝備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一百四十):人只有生也,如太倉之粒米,如灼目之電光,如逝海之一波。

在北洋軍閥的大腕兒中,“東南王”孫傳芳屬於後起之秀卻勢頭很猛,大有後來居上之威,浙奉戰爭中僅用五天時間,就將奉系軍閥逐出東南地盤,也算是坐穩了“五省聯帥”的寶座。不過孫傳芳的嫡系人馬中,最能打的浙軍第四師,師長謝鴻勳在南北之戰時,於武寧前線中彈受傷,削足搶救仍不治身亡,麾下人馬也正是北洋軍第四鎮的老班底,每次出征之時奏唱的軍歌,必然是北洋軍中流傳最廣的“三國風”。曲中“三國戰將勇,首推趙子龍,長阪坡前逞英雄”,以及“懷抱阿斗得太平”更是一種迷之自信與驕狂。畢竟扶不起的阿斗,連諸葛亮這樣段位的策士搭進去,不過也是一廂情願的鞠躬盡瘁。

孫傳芳是不是三國迷?且看浙軍第四師的復古裝備

但是,孫傳芳確實算是一個“三國迷”。“玉帥”吳佩孚困守武漢,孫傳芳卻謀劃著連環計,至袍澤之情於不顧,幻想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到頭來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賠上了贛、皖、閩三省地盤,北洋軍閥只剩下奉系軍閥扛纛人張作霖碩果僅存。當孫傳芳部北洋軍的軍歌,還是要做“常山趙子龍”,而南軍的軍歌,已經是“打倒軍閥除列強”,就已顯露北洋軍閥必然會失敗,畢竟兩支人馬的覺悟段位,已經不再同一層次上。在北洋軍的頭腦中,還是傳統的忠孝仁義觀念,而南軍已經是有“主義”的人馬。孫傳芳的觀念中,人馬雖是安身立命的本錢,作用不過是搶地盤,與其他軍閥聯合的手段,最常用的方式還是結拜為兄弟。

孫傳芳是不是三國迷?且看浙軍第四師的復古裝備

這些陳舊落後的思想方式,與三國爭雄時的混沌如出一撤,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軍閥混戰,以慾望為操守。孫傳芳這位三國迷,自打第四師駐防淞滬時的師長楊善德起,就將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矛裝備在第四師人馬上,這種土洋混搭的裝備風格,只有“西南王”唐繼堯的滇軍,裝備了方天畫戟和駁殼槍的出巡儀仗隊,方能和其一樣拉風。不過浙軍第四師的復古裝備背後,更是孫傳芳的糾結與迷茫,對於人馬裝備的土洋結合,往往也說明一直以來,天下群雄逐鹿,他都沒有一個特別明確和清晰的目標,所以這就導致這位“機敏且有才幹者”折戟沉沙成為必然。

孫傳芳是不是三國迷?且看浙軍第四師的復古裝備

最終,當孫傳芳一個人把殘餘人馬放在河北,他自己跟著奉系軍閥新掌門出了山海關,沒了主心骨人馬,很快就被南軍收編,他成了孤家寡人,成了一位沒有人馬與地盤支撐的“舊軍閥”,誰也救不了孫傳芳的失敗。“一首詩嚇不走孫傳芳,一炮就把孫傳芳轟走了”,這對於南軍來說,經驗與教訓都比不上眷顧的命運,畢竟“東南一戰無餘敵”的龍潭之戰,孫傳芳也徹底明白,破釜沉舟救不了北洋軍閥,能打硬仗也只是徒勞掙扎,畢竟三國演義只是小說,冷冰冰的三國志,才更接近於真實的三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