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地方是天然魚道,大魚每天“吃飯”都經過,這裡下竿很少空軍

還記得讀書的時候,學校各種海報都會貼在食堂附近,就算現在不少做“地推”的擺攤也會選擇在食堂附近。通往“吃飯”的路上可以碰上不少人,其實釣魚也是如此。魚進食有路線,這個就是魚道。不過魚道對於底層魚類較為合適,中上層魚類貌似沒有魚道的概念,所以在底釣大魚時選擇一些魚道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哪些位置是天然魚道呢?

一、鏵尖

魚道是魚進食的路線,那這個路線是什麼樣的呢?首先要分析下魚要進食,就一定需要到淺水,或者是離岸不遠的地方,因為只有淺水或者靠近岸邊的地方才有食物,深水中是沒有食物的。所以魚在進食的時候有沿著岸邊一定距離尋找食物的特點,這個距離是多遠就不得而知了。不過總有一些地方比較特殊,讓魚經過這裡時距離岸邊變近,這樣就更容易夠到魚。所以第一個魚道就是經典的鏵尖,深水到水中的地形,使用短杆也能釣的相對遠。如果釣大型的水庫、湖泊,注意釣左不釣右,因為大水面中魚的進食往往是逆時針的。

二、寬找窄

寬找窄,找寬闊水面變窄的地方,這種地方也是天然的魚道,其實跟鏵尖一樣,也是讓魚在覓食的時候距離岸邊變近了,自然更可能釣到魚。地形上俗稱葫蘆口、葫蘆腰、兩山夾一溝,這樣的地方都是典型的寬變窄的地方。其實寬找窄還有下一句,叫做窄找寬,如果說寬找窄是選擇魚道,那窄找寬就是找魚窩。如果水面比較窄,魚不覓食的時候會更長時間在比較寬闊的地方,因為更寬闊的地方水可能更深,魚類會感覺更加安全一些。

三、大小水面相連處

水面的大小不同,食物豐富程度差異巨大。不少大水面都有與其相連的比較窄的小水面,小水面升溫更快食物更先出現,也因為水比較淺食物也更加豐富。大魚會在清晨、黃昏從大水面游到小水面尋找食物,覓食完畢之後回到大水面躲藏起來。所以選擇大小水面相連的地方,這個也是經典的魚道。要注意的是春季小水面食物最先出現,應該釣小水面本身,到了晚春初夏,小水面中魚也比較難釣,所以最好選擇大小水面的相連處。

四、水草跟明水相連處

我們知道鯽魚喜歡在水草區域,其他魚類雖然不如鯽魚那麼留戀水草,但是進食也會圍繞著有水草的地方。在較大的水面中垂釣,凡是有水草的地方基本都是淺水,沒水草的地方相對較深,不少魚類都有圍繞水草尋找食物的習性,所以水草跟明水的相連區域也是比較經典的魚道。其實這裡還有深淺水的特點,水草區域淺,明水區域深,凡是大魚也都比較喜歡這樣有深有淺的地方,一是方便尋找食物,二是方便逃走。

不過要注意選擇魚道,跟魚的進食時間有關,隨著氣溫的升高魚的覓食主要集中在早晚,所以早晚出釣可以選擇這些魚道。如果錯過了魚進食的時間,自然就應該選擇魚窩了,也就是魚感覺安全舒適的地方。比如樹蔭下、入水口附近、下風口等等。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