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水衝出一塊碑, 上面7個漢字被視為“恥辱”, 直呼 : 不可能

古代中國的封建王朝大多十分鼎盛,疆域遼闊,很多國家都是古中國的附屬國,像現在的韓國、越南等國家在古代都附屬於中國。尤其是韓國,成為中國附屬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朝鮮半島上先後建立了高麗、李氏朝鮮等封建王朝,儘管朝代更迭,不過它們無一例外的都對中原王朝言聽計從,每年都會進貢,其最高統治者也沒有稱帝的權力,只能稱王。

古代朝鮮只能以中原王朝的皇帝作為唯一的尊主,就算是朝鮮王,見到皇帝之後也免不了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在清朝的時候,

皇太極

就率

清軍

擊破朝鮮,勢如破竹的清軍一路奏凱,攻佔了朝鮮都城,當時的朝鮮王只能倉皇出逃。為了求和,朝鮮立了一塊“大清皇帝功德碑”,對皇太極的“仁政”“厚愛”大加稱頌,這才勉強保全了性命。此後,韓國政府和民眾一直把這塊碑視為“國恥”,甚至一度埋入地下。不過是誰的就是誰的,韓國想逃也逃不了,埋入地下的石碑被洪水衝出,再次重見天日,惱羞成怒的韓國人甚至數典忘祖,高喊“不可能”。

韓國大水衝出一塊碑, 上面7個漢字被視為“恥辱”, 直呼 : 不可能

點選載入圖片

修碑一波三折

清朝入關,朝代更迭後,作為明朝藩屬國的朝鮮還沒有歸順清朝,甚至包庇明朝“餘孽”,試圖達到反清復明的目的,這讓清朝皇帝大為憤怒。為了讓朝鮮臣服於清朝,皇太極率清軍攻入朝鮮。孱弱的朝鮮軍隊壓根不是清軍的對手,被打得節節敗退,連都城漢城也在幾天之內落入清軍手中。眼看大事不妙,朝鮮王仁祖倉皇出逃避難,並最終向清朝投降,歸順清朝,自願成為藩屬國,這一歷史事件史稱為“丙子胡亂”。

韓國大水衝出一塊碑, 上面7個漢字被視為“恥辱”, 直呼 : 不可能

點選載入圖片

還不過癮的皇太極總覺得有些欠缺,在大臣馬伕大的提議下,皇太極認為朝鮮應當立一塊碑,對他歌功頌德,以示誠懇和臣服。提前獲得訊息的朝鮮還沒等清朝開口命令,就極盡逢迎地主動開始修建“大清皇帝功德碑”,以紀念皇太極的“仁德”。雖然朝鮮仁宗下了命令,但是朝鮮的仁人志士還是倍感羞辱,認為這塊碑是在“辱國”,因此這塊碑的修建並不順利。先是修建石碑的勞工們莫名其妙地逃離,拖慢工程進度;後來被命令做碑文的大臣們又狀況百出,不是亂寫一氣,就是稱病不出;篆刻碑文的大臣也尋找各種理由,堅決不接下這份工作。不過,清朝對這項工程十分重視,不僅派出大臣和使者監工,還對擬定的碑文進行親自修改。在清朝多方的嚴密監視下,“大清皇帝功德碑”在一波三折後最終落成,朝鮮方面還派出士兵駐守石碑,以彰顯自己對清朝皇帝的服從和忠心。

韓國大水衝出一塊碑, 上面7個漢字被視為“恥辱”, 直呼 : 不可能

點選載入圖片

推倒石碑

時間來到19世紀末,清王朝氣數將盡,日本卻日漸崛起。作為藩屬國的朝鮮與日本只有一海之隔,很早就被“策反”,停止向清朝進貢,事實上成為日本陣營的一員。但是此時朝鮮仍然寄希望於清朝能夠翻盤,不過清軍早已就沒有了200年前強勁的實力。甲午戰爭清朝完敗,實力日漸衰微的清政府再也應付不了朝鮮和虎視眈眈的日本,最後作為“宗主國”的清朝官員被驅逐出朝鮮,朝鮮也徹底倒戈投入日本懷抱。

韓國大水衝出一塊碑, 上面7個漢字被視為“恥辱”, 直呼 : 不可能

點選載入圖片

獲得“獨立”的朝鮮迎來了新的統領,主張“反清自主”的勢力在日本的支援下上臺執政,清朝影響在朝鮮逐漸消退。新上臺的政府馬上把目光對準了“清朝餘孽”,試圖把過去的宗藩關係在歷史上一筆勾銷,扎眼的“迎恩門”和“大清皇帝功德碑”自然首當其衝。1895年,大清皇帝功德碑和迎恩門同時被推倒拆除。此後,無人照看的大清皇帝功德碑逐漸被風沙掩埋,漸漸埋入地下不見天日。幾年之後,這塊碑又被好事者挖掘出來重新樹立。

韓國大水衝出一塊碑, 上面7個漢字被視為“恥辱”, 直呼 : 不可能

點選載入圖片

韓國氣急敗壞

朝鮮戰爭之後,獨立的韓國發了瘋的想要抹除中國在韓國曆史中的重要地位,被重新樹立的大清皇帝功德碑自然又成了眾矢之的,甚至還有人進行破壞。1956年,因為“民族恥辱”而感到十分受傷的韓國氣急敗壞,宣佈再次推倒大清皇帝功德碑,並把它埋進地下。

韓國大水衝出一塊碑, 上面7個漢字被視為“恥辱”, 直呼 : 不可能

點選載入圖片

不過,極力想證明自己一直以來都是“獨立”狀態的韓國總是被打臉。歷史不容抹殺,事實就是事實,7年之後,這塊石碑在洪水的沖刷下重見天日,這讓瘋狂叫囂“韓國曆史上就是獨立自主的”極端勢力也頓時啞口無言,只能無奈高呼“這不可能”。韓國政府最後也放棄了自欺欺人的態度,決定不再埋掉這塊石碑,而是作為國家恥辱的象徵重新樹立並保護起來。重見天日的大清皇帝功德碑被韓國修復,並在其樹立地點周圍修建了公園。不過,韓國人還是耍了個小心思,把石碑底座上有關朝鮮王對清朝皇帝三跪九叩的描繪給撤去了,沒有在公園裡進行公開展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