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語課》劇作很紮實,有機會還是可以觀影的!

《波斯語課》劇作很紮實,克勞斯和雷扎兩個人的關係十分微妙。即使所有“變數”都在觀眾意料之內——從一開始臆想一門語言開始,大家就已經能料到之後會發生什麼:自己說錯背串了一個單詞、遇到真正的語言使用者等等,但依舊讓人抓心抓肺。

兩個人的關係變化從一開始居高臨下、一邊倒逐漸趨向平等友好。當克勞斯第一次嘗試使用連貫的句子說話的時候,雷扎問了他的家庭——不得不說這裡讓我有點驚訝,這是一個很私密的話題,他們在談論這個其實有些“齣戲”,這是個很重要的節點,從這開始編劇向我們強調,他們是可以交流的“朋友”了。

但這個“朋友”關係是扭曲的,我們可以看到軍官作為強勢者,是雷扎的庇護者同時也是施暴者和危險來源。他們介於師生,迫害者與受害人,還有保護者和受庇護人之間。克勞斯在心理上十分依賴雷扎,特別是波斯語對他來說意味著自由和另一種更美好的希望,交談中甚至有自我剖白的自嘲和懺悔味。

因為他明白在這段關係裡,他有絕對的掌控權,就像他發現雷扎說了一個重複意義的詞時,可以立即把他打入地獄。也因為有掌控權,所以反而可以交給對方一些東西,比如信任和依賴。也因為掌控權和“誤會”的內疚,他徹底栽進坑裡。

這種信任和依賴感是曖昧感的主要來源。頂著流言專門送雷扎到農場,允許他帶食物救濟其他人,甚至用槍指著自己的下屬把他從隊伍裡帶出來,然後兩個人之間不可化解的矛盾越發凸顯。因為親近,所以才會出現矛盾,才會爭執。

雷扎的內心應該非常痛苦,一方面他透過長時間的相處不得不對克勞斯產生了一些共情,想要了解他的家人,為什麼入黨,大有“如果你不是德軍我不是囚犯我們如何如何”的感覺,另一方面他清楚地知道親近和坦白都是潛在的迫害和對方族人的犧牲堆起來的,比如其他猶太人在外面被暴力殘害,而室內他用只有兩個人聽得懂的語言念著自己浪漫主義的詩。

結局在意料之中又讓人心情複雜,甚至產生“還好be了”的鬆了一口氣的感覺。最後坐在帳篷裡所有人望著雷扎說名字的時候,音樂將氣氛烘托的很棒。雖然有些情節和鏡頭略顯突兀,但瑕不掩瑜。奧斯卡給我衝!!

而這個優美的語言是由被他所迫害的猶太人的名字組成的。雷扎的痛苦也來源於此,這些受害者在他所創造的語言中被反覆唸誦,每一遍都在強調他的民族所受的深重災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