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決戰》: 鄭洞國最後選擇投誠, 無疑是對蔣介石的莫大嘲諷

《大決戰》: 鄭洞國最後選擇投誠, 無疑是對蔣介石的莫大嘲諷

點選載入圖片

在觀看《

大決戰

》的時候,估計很多人對於

蔣介石

的指揮能力感到可笑,手下也是將才濟濟,但是喜歡摻沙子,導致屢屢受挫,最終丟掉東北。比如說,重用衛立煌的時候,讓

範漢傑

主持沈錦會戰,後來攻打塔山的時候,又讓馬屁精羅奇出來挑頭,導致戰局功虧一簣。但是,他似乎越老越倔強,繼續犯下同樣的錯誤,本來杜聿明制定一份很好的“徐蚌會戰”計劃,結果蔣介石讓退縮不前的劉峙接手,結果被擱置一旁,無人問津。由此可見,喜歡搞獨裁的人,總是喜歡防著別人大權獨攬,尾大不掉。這個真如宋太祖提防武將叛亂一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其實,在遼瀋會戰開始之前,國軍內部的很多優秀的將領,如

鄭洞國

等,早就看出時局不利,希望早日退守沈錦,放棄長春,儲存有生力量。如果之前按照鄭洞國的意見,那麼東北局勢,還有很多挽回的餘地,只可惜蔣介石和衛立煌考慮到國際影響不好,減輕瀋陽的壓力,執意讓鄭洞國去守長春。最終的結局則是長春長期被圍,彈盡糧絕,餓死好幾萬軍民,包括鄭洞國的副官也在軍民爭搶糧食中喪生。這個時候長春的守軍,基本上已經喪失戰鬥力,突圍再無希望。鄭洞國只好在部下的逼迫下,選擇起義或者投誠。

《大決戰》: 鄭洞國最後選擇投誠, 無疑是對蔣介石的莫大嘲諷

點選載入圖片

只不過鄭洞國選擇投誠之前,準備自殺,並告知蔣介石“來生再見”,於是蔣介石和杜聿明正商量如何紀念鄭洞國的為國捐軀,並給予高度評價,稱之為“軍人楷模”!可是,不久以後,蔣介石又得到訊息,說是鄭洞國自殺未遂,最終在部下勸說下投誠了。這一段劇情看似滑稽,其實是對於蔣介石的莫大諷刺。實際上指出蔣介石的指揮無能,導致願意為其拼儘性命的部下,都在關鍵時刻選擇背叛,並離他而去。什麼是“來生再見”?估計這一輩子咱倆是不想再見面了。

至於後來,這個鄭洞國利用自己的有用之軀,為國家的和平統一大業,做出不少貢獻。尤其是在海峽兩岸逐漸解封,走向交流的過程中,鄭洞國利用自己黃埔同學會副會長的身份,積極參與兩岸人士的交流和合作,為國家的和平統一事業做出許多有益貢獻。同時,在鄭洞國去世的時候,得到兩岸的共同悼念,目前來看,享有此榮譽的也只有兩個人。

《大決戰》: 鄭洞國最後選擇投誠, 無疑是對蔣介石的莫大嘲諷

點選載入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