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天下的朱允炆最終敗給了朱棣, 專家: 不是燕王運氣好那麼簡單

坐擁天下的朱允炆最終敗給了朱棣, 專家: 不是燕王運氣好那麼簡單

點選載入圖片

文|四季文史

先提一個問題:諸君可知“靖康之恥”和“靖難之役”有何區別?熟悉歷史我們知道,二者最大的不同一個是外族軍隊入侵,一個是自己國家的藩王叛亂;一個導致了北宋王朝的滅亡,一個卻只是皇帝的更迭。

眾所周知,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的案例並不多見,最出名的當屬有明一朝燕王

朱棣

發動的“靖難之役”。

坐擁天下的朱允炆最終敗給了朱棣, 專家: 不是燕王運氣好那麼簡單

點選載入圖片

試想,

建文帝

朱允炆當時可是皇爺爺

朱元璋

欽定的接班人,名正言順,且班底較為雄厚。叔叔發動叛亂時,坐擁整個天下的侄子,想要剋制區區一個藩王,應該是易如反掌。只可惜,掌握全國資源的建文帝,最終在四叔朱棣面前還是敗得體無完膚。

事實上,朱允炆最終連一個全屍都沒被人發現。

坐擁天下的朱允炆最終敗給了朱棣, 專家: 不是燕王運氣好那麼簡單

點選載入圖片

那麼,朱明王朝為何會有藩王“犯上作亂”,朱允炆一手好牌,又為何會打得如此齷齪?想要解答這些問題,還得從老皇帝朱元璋說起。

眾所周知,新帝登基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儲。朱元璋草根逆襲稱帝以後,已年近半百,40歲的他終於如願以償位居萬人之上,書寫了中國帝王榜一個奇蹟。

立儲,毫無疑問,在古代“嫡長子繼承製”的框架中,老朱選了他和馬皇后的嫡出長子朱標為太子。只可惜,在一切看似風平浪靜的背後,朱標38歲時卻因病英年早逝。白髮人送黑髮人,這讓朱元璋痛心不已。

坐擁天下的朱允炆最終敗給了朱棣, 專家: 不是燕王運氣好那麼簡單

點選載入圖片

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之位若長期空缺,也恐生枝節。

朱元璋一生26個兒子,明朝建立之後,便開始分封藩王(十三塞王),這也是各位皇子能相安無事、太子朱標能穩坐太子之位的重要原因。而此時,朱標的去世,讓很多藩王都覬覦太子之位。為了儘早消除不必要的隱患,朱元璋決定立即挑選儲君。

自古以來,馬上打天下,下馬治國家,既然天下已經落入老朱家,接下來就是“守天下”。尤其是承平年代,不能只有武功,更要文治。經過權衡利弊的思考,朱元璋作出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決定,那就是避開自己20多個兒子(包括燕王朱棣),而選擇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接替太子之位。

坐擁天下的朱允炆最終敗給了朱棣, 專家: 不是燕王運氣好那麼簡單

點選載入圖片

既然是欽定,眾藩王也不敢擅自反駁,只是他們會對皇帝老爹“隔空”選定繼承人的做法心有不甘,但大家也只能心藏怨氣,不能表露罷了。

對於饒過兒子們而選擇孫子朱允炆當接班人,朱元璋走了一步險棋,而且老朱開國誅殺功臣“剪草未留根”,這讓朱允炆根基不穩,班底單薄。怎麼理解呢?

我們知道,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老朱為了子孫後代皇位的穩固,殺掉了大量的功臣名將,這種誅殺功臣的事件歷朝歷代屢見不鮮,畢竟跟初代帝王征戰的人都比較猛,好比劉邦殺戮功臣,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等。

坐擁天下的朱允炆最終敗給了朱棣, 專家: 不是燕王運氣好那麼簡單

點選載入圖片

而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殺人太多,江夏侯周德興、涼國公藍玉、宋國公馮勝、定遠侯王弼、延安侯唐勝宗、德慶侯廖永忠等皆被屠戮殆盡。能征慣戰的猛將幾乎被趕盡殺絕,只留下年邁的郭英和耿炳文,對於這樣的班底,朱允炆膽戰心驚。 而我們知道,朱元璋起底布衣,他疑心很重,認為王公大臣都是靠不住的,所以需要給自己不能當皇帝的兒子們配備軍隊,以防止權臣欺主,拱衛皇室。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分封的親王都擁有三支護衛軍隊,兵力從九千人到五萬七千人不等。這是一般的親王,朱棣為代表的親王因為還負責北方蒙古人的防禦,所以兵力更盛,擁軍十餘萬。等到朱棣造反之後,透過招募新兵,奪取寧王軍隊,軍隊大概有二十萬左右。明初藩王圖 朱允炆登基以後,對比王室那點羸弱的軍事力量,即便是李景隆被緊急擢升,也是無人可用、捉襟見肘,朱允炆想要興風作浪也只能是以卵擊石,何況他手下還有一幫腐儒在時不時地攛掇。03侄子狠心“削藩”,四叔怒放大招 既然藩王不好惹,朱允炆為何偏偏要啃四叔朱棣這根硬骨頭呢?套用現在一句網紅語叫“no zuo no die”。 建文帝坐上皇位之後,龍椅還沒坐熱,就想著搞事,例如:削藩。不禁要問,朱元璋已經將江山交給朱允炆,而且朱允炆也答應爺爺不主動削藩,但他還是要著急削藩、出爾反爾,朱允炆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劇照:朱允炆首先,當時全國的兵權自朱元璋死後,精銳部隊全都在他叔叔手裡,而且都是割據狀態,王爺都在外地有自己的部隊行政體系,所有地方都是自成一國,這樣就會對中央形成巨大的壓力,朱元璋曾經帶他見過地方的軍隊,戰鬥力驚人,政令上也無法推行。 其次,新君繼位最重要的事情是立威樹信,以保持其繼承的合法性和穩定性、保證其政治中心地位,同時建文帝也擔心眾藩王“尾大不掉”,所以有人建議削藩,朱允炆就想順理成章地效法漢景帝去做。只是有一點他沒有料到,他遠沒有漢景帝政治權謀的老辣可以及時推卸掉自己的責任,他也沒有正確的評估自己所代表的軍隊實力和藩鎮聯合的差距。 但被權欲衝昏頭腦的朱允炆沒有顧忌這些,他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商量一拍即合,準備採取一系列措施開始削藩。與此同時,他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劇照:黃子澄 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燕王朱棣已經得到線報。這些叔叔們眼看就要集體失業,加上侄子繼承皇位,他們本身就心裡失衡,所以決定抱團造反。而打頭的便是家住北京的四叔燕王朱棣。朱棣一開始擔心民心所向,軍師姚廣孝卻說:“臣知天道,何論民心。”建文元年,朱棣誓師起兵的時候,突然颳起大風,連帶著屋簷瓦片掉落一地,朱棣一臉驚色,認為可能是不詳的預兆。姚廣孝又這樣說:“祥也。飛龍在天,從以風雨。瓦墮,將易黃也。”一次次,姚廣孝堅定了朱棣懸疑的心,可以說他是朱棣靖難路上的燈塔。 但凡事講究名正言順,老皇帝朱元璋恐權臣篡權,他在世時曾在《皇明祖訓》中這樣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故事畫: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朱棣便以此為理由,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兵800劍指朱允炆身邊奸臣,須加誅討,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其實大明百姓都知道,這是衝著建文帝朱允炆來的。 歷經4年苦戰,朱允炆被擼了下來,這次“靖難之役”以建文帝的完敗而提前收場。不難看出,年輕氣盛的朱允炆失敗的原因無外乎2大方面: 首先,過分信賴手下的腐儒智囊 朱元璋走之前,給孫子朱允炆配備了一個參謀班子,這個班底由三人組成:齊泰、黃子澄、方孝孺。 齊泰屬於忠心有餘但能力平庸。若是在承平年代,齊泰倒也可以中庸度日,但在國家危難之時,很難有用武之地;方孝孺雖然學識淵博,但在治國方略的拿捏上,還是目光短視、火候欠佳;三人中最讓皇帝不省心的就是黃子澄,若說齊泰、方孝孺幫不上忙不添亂倒也行,黃子澄從頭至尾都在壞事。方孝孺畫像 當初,燕王朱棣知道朝廷準備對他動手,先以病重為藉口,請求朝廷容許留在京城的三個兒子返回北平。齊泰反對放還三子,黃子澄卻說:“不若遣歸,示彼不疑,乃可襲而取也。”結果朱棣三子獲准回去。從此,朱棣再無後顧之憂,不久便起兵“靖難”。 又如,“靖難”開始之後,老將耿炳文在吃了幾次敗仗之後與朱棣在河北真定形成了對峙局面。面對以擅長防守著稱的耿炳文,朱棣毫無辦法,攻城三日,一直沒有攻下,於是對諸將說:“攻城下策,徒曠時日,鈍我士氣。”遂解圍而去。但就在這時,黃子澄卻向朱允炆提出了一個足以讓朱棣做夢都會笑的建議:撤換耿炳文,以李文忠之子曹國公李景隆接任。這個李景隆沒打過什麼仗,只會紙上談兵。也正是軍事白痴李景隆的上場,使得朝廷損失數十萬大軍,大傷元氣。 其次,朱允炆優柔寡斷,功虧一簣 對於李景隆這個軍事庸才,朱允炆始終視他為心腹,不知道是他不明白,是真糊塗,還是已經無人可用。 李景隆第一次大敗歸來的時候,建文帝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讓他“戴罪立功”,再一次把軍權交給了他,其結果又是一次大敗而歸。這時,朝廷已經徹底喪失了殲滅朱棣的最好時機。到了這個地步,如果換成朱元璋,李景隆就是有10顆腦袋也早就搬家了。可是,朱允炆仍然放過了李景隆,到後來居然還讓他負責南京的城防。朱棣打南京的時候,他也是第一個開城投降的。如此一個賞罰不分、用人不當的皇帝,怎麼能指望打敗實力雄厚的朱棣?劇照:李景隆 此外,朱允炆還犯了另外一個不可彌補的大錯,便是他對每一個前去征討朱棣的將領發出了一個“勿傷吾叔”的指示,因為他擔心日後會背上一個“殺叔”的惡名。這樣一來,朝廷大軍在面對朱棣時再也不敢痛下殺手,使得朱棣多次死裡逃生。但朱允炆對眾將士所說的話的真實目的,在史學界尚存一些爭議。

在世人眼中,朱允炆繼承了父親朱標溫和的好脾氣,書生氣十足而且又溫文爾雅。但是從他所做的事來看,並非是什麼“仁弱”之主,相反,他的性格相當狠辣。朱元璋剛剛去世,他就變革祖制,強行削藩,而且不留餘地,直接把四位叔叔貶為庶民,還逼死湘王全家。當燕王朱棣送兒子為人質後,朱允炆的削藩力度依然沒有絲毫減弱。

一句“勿使朕有殺叔之名”,讓很多人誤認為是朱允炆宅心仁厚,但仔細推敲不難發現,朱允炆實際上是想趕盡殺絕,但是不想揹負不仁不義的罵名罷了。如果朱允炆真不想傷害朱棣,可以說成“勿殺朕叔”。而“勿使朕有殺叔之名”的中心是“之名”而非之實,重點不是要朱棣不死,而是朱棣的死不能影響我朱允炆的聲譽。

坐擁天下的朱允炆最終敗給了朱棣, 專家: 不是燕王運氣好那麼簡單

點選載入圖片

直白點說,朱允炆的內心獨白是,儘量在戰場上直接殺掉朱棣,不要留活口讓我處理。

所謂人算不如天算,朱允炆根本想象不到朱棣一方究竟有多麼強悍。朱棣本人就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後來又駐守北平,軍事指揮能力和智勇謀略不知勝過朱允炆多少倍。朱棣任用足智多謀的姚廣孝為謀主,他能在朱棣作戰不利時警醒其有進無退成生敗死,還能在參謀軍機時屢出妙計屢獻良言。此外,朱棣還有眾位藩王的抱團支援。天時地利人和,朱棣樣樣佔全,朱允炆安能不敗?

反觀朱允炆,他其實更好的辦法是學漢武帝的方式,拉攏、推恩、逐一清除的方式來激化藩鎮本身的矛盾,只是他這個皇帝坐得糊里糊塗,還沒等龍椅焐熱,就想把天下據為己有,讓所有人臣服自己,在根基未穩之時,這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朱允炆敗得很徹底,原本一手好牌被他打得稀巴爛,讓人覺得可惜、可嘆。朱允炆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朱允炆可以成為一個乖學生,好孩子,卻不適合成為一個好皇帝。

坐擁天下的朱允炆最終敗給了朱棣, 專家: 不是燕王運氣好那麼簡單

點選載入圖片

最終,叔叔朱棣的一把無情的宮城大火,讓朱允炆至今下落不明、死因成謎。

(建文帝本來一手好牌,最後卻因“削藩”政策,招致江山易主。燕王朱棣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最後以“清君側”名義,奪了大明王朝。是建文帝的不諳世事還是他有著更強的野心和慾望呢?對此你怎麼看,歡迎點評關注,圖片源自網路,侵權必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