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寶劍出土後光潔如新,一次可劃破18層紙”,真的?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在20世紀下半葉新中國各類考古發現裡,沉睡2500年後重見天日的“越王勾踐寶劍”,公認無比驚豔的一項。

1965年12月26日的湖北江陵望山1號楚墓發掘現場,湖北省博物館的保管員在對剛出土的文物進行清洗時,突然被一把從墓主骨架左側取出的青銅寶劍驚住。這把全長55。7釐米的青銅劍,劍身上有黑色菱形花紋暗格,近格處有兩行銘文,劍首則有11道同心圓裝飾,製作十分精美。更讓人驚奇的是,歷經兩千多年歲月磨礪,這把劍的劍面卻光滑明亮,就如剛剛鑄成一般。如此“神劍”,自然當場就引起轟動。

而經過國內多名專家學者,對“神劍”劍身上銘文的反覆辨識討論,終於確認了它的來歷。以郭沫若的定論說“細審確是勾踐之劍”。這把劍,就是赫赫有名的“越王勾踐寶劍”。而在1973年,這把寶劍也曾出國展出,亮相時也轟動全場。而比起其精美的“同心圓裝飾”和“黑色花紋菱形暗格”來,這把寶劍強悍的殺傷力,也從此廣為流傳。“一次可劃破18層紙”的說法,至今常被人津津樂道。

那真能“一次可劃破18層紙”?其實,這個說法,是來自1977年國家有關部門拍攝的紀錄片《古劍》,此時距離“越王勾踐寶劍”的出土,又已過去了12年,但其傳說中鋒銳十足的殺傷力,卻首次在攝影機前得到了驗證:何止是“一次可劃破18層紙”?卻是“竟然一次就劃破了20幾層紙。”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威力,就是在這次測試後不久,學者們採用質子X熒光作真空分析技術,對“越王勾踐寶劍”進行無損傷測定,然後就得出了震撼結果:整把寶劍的金屬構成裡,除了含有百分之八十的銅外,還有錫、鉛、鐵、硫等多種元素。正是這當時領先世界的合金冶煉技術,才叫這把銅錢承受住了兩千多年的考驗,依舊保持著鋒銳的風姿。

同樣是這把寶劍上,那精美的“黑色花紋菱形暗格”,見證了兩千多年前中國青銅鑄造中的硫化銅防技術,劍首的11道同心圓,更代表著當時陶範鑄造的最高工藝。這一系列“高精尖”的技術集合一起,造就了這把兩千年不朽的寶劍。

這樣一把驚豔的寶劍,也更深藏著兩千多年前的許多歷史資訊。尤其引起很多專家爭議的是:出土寶劍的墓葬裡,還出土了珍貴的竹簡。而竹簡的內容則告訴我們,這座墓的墓主是楚國的貴族。

那越王勾踐的專用寶劍,怎麼會出現在他的墓葬裡?這就涉及到了昔日“春秋霸主”越國的最後歸宿——戰國楚懷王時期,比起變法圖強的“戰國七雄”來,越國早已衰落,最終在楚國的連續打擊下滅國,變成了楚國的江東郡。昔日越王“獨享”的“越王勾踐寶劍”就這樣流入了楚國,變成了一件沉睡兩千多年的陪葬品。

而比起越國從稱霸天下到悄然滅國的過程,“越王勾踐寶劍”也成了越國曆史別樣的見證。而它背後強大的冶煉技術,卻比越國的國祚有著更頑強的生命力。

為什麼在春秋時代大部分時間裡“無存在感”的越國,會在春秋晚期突然異軍突起?強大的青銅冶煉技術就是重要助力。春秋戰國年間,越國公認“家裡有礦”,銅錫礦產的儲量十分豐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歲月裡,以《越絕書》等典籍記載,越國除了“十年生聚”,還建立了大批礦場,設定了專門掌管青銅冶煉的“冶官”。高速崛起的冶鐵業,撐起了越國奮發圖強的歲月。

哪怕在越國已經亡國多年後,戰國名將趙奢依然感慨“夫吳幹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 匜”。鋒利的寶劍,依舊是越國的亮眼名片。今天驚豔我們的越國青銅文物裡,更不止有“越王專用寶劍”,還有青銅農具等物件。紹興出土的“銅鏟”“銅鋤”等文物,件件技術含量極高,每一件都縮影了越國興衰的緣由。

哪怕越國在楚國的打擊下灰飛煙滅,強大的越國冶鑄技術,依然成為了中國古代青銅冶煉發展史的重要一環。就以這“劃破二十張紙”的震撼效果來說,這就不只是“越王勾踐寶劍”的專利,後來在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三把秦朝銅劍,同樣做到了“劃破十幾張紙”。而秦俑坑裡出土的秦朝銅兵器,不但普遍採取了合金技術,且比例更為合理。

而滅亡了越國的楚國,也同樣在青銅冶煉環節,向越國不遺餘力學習。楚國的青銅劍,就幾乎完全學習了越國的樣式。越國強大的冶煉技術,也令楚國如虎添翼。楚國之所以能長期位列“春秋戰國強國”行列,同樣憑藉著強大的青銅冶煉工業。現代學者曾對楚國境內的“大冶銅綠山遺址”進行模擬復原,得出了驚人的結果:這裡不但採用了先進的鼓風豎爐技術,且可以做到“連續排渣”“連續放銅”,實現大規模生產。

如果說造就“越王勾踐寶劍”的“複合金屬技術”“陶範技術”,在春秋晚期時還是“大王”們的專享。那麼出土于山西的戰國早期青銅戈矛,同樣歷經兩千年儲存完整。且都採用了“金屬技術”,兩件士兵人手一件的普通裝備裡,含有銅錫鐵等多種元素。越國雖亡,但其強大的冶煉科技卻繼續開枝散葉,成為春秋戰國中國冶金“科技樹”裡的一部分。

這成熟的青銅冶煉科技,更為中國不久後另一個技術突破埋下了伏筆——生鐵冶煉。理論上說,中國人冶鐵的歷史,要比同時代的歐亞“文明古國”年輕得多。

但是,當世界其他國家長期在“熟鐵冶煉”環節打轉時,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人,卻率先攻克了“生鐵冶煉”的門檻,接下來的幾百年裡,中國人不但早於歐洲一千九百年掌握了生鐵冶煉技術,且很快實現了鐵器的規模化生產,“鐵農具”“鐵兵器”在秦漢年間大量普及,奠定了中國的世界領先地位。其原因,也正因中國有著更成熟的青銅冶煉技術,才為接下來的科技突破打了底子。

而精美的“越王勾踐寶劍”上凝聚的青銅冶煉技術,正是這個歷史程序的生動縮影。它留給今天的,不只是一個春秋霸主的興衰詠歎,更有“核心技術強國”的真理。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手工業技術通史》、《戰國時代青銅兵器製作工藝研究》、《戰國時代越國興衰及其影響》、《春秋戰國時期吳越銅錢與其他地區銅劍比較研究》、《越王勾踐劍發掘親歷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