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雙核在攻防兩端大包大攬,快船頻繁地被逆轉就會成為必然

北京時間

3月5日,快船客場以兩分之差敗給奇才。第四節比賽末段,快船的進攻忽然遭遇“斷電”,在將近4分鐘的時間內一分未到。奇才趁機打出一波11比0的攻擊波,奠定勝局。

算上今天的失利,透過關鍵時刻(常規比賽時間最後5分鐘,分差在5分以內,加時賽也算)的“拼刺刀”決出勝負的19場比賽裡,快船輸掉其中的12場。

來看一組資料:本賽季快船在關鍵時刻的得分排聯盟倒數第二,命中率聯盟倒數第一,在限制對手命中率方面,他們的成績位列聯盟倒數第七。

換句話說,比賽打到決勝時刻,快船不僅得分少,進攻效率低,還防不住對手。

眾所周知,快船的兩大核心萊昂納德和喬治都是攻防俱佳的球星,當快船的首發5人在場時,可以“祭出”無限換防戰術。可以說,快船不但可以很好地限制對方箭頭人物的持球單打,也能很好地破解對手的擋拆進攻。按理說,到了“拼刺刀”的時刻,快船應該是佔優勢的一方,實際結果卻是他們不擅長打關鍵球。原因何在?

再來看另一組資料:快船本賽季全場淨勝5.39分,第三節1分,第四節0.4分。

隨著比賽時間的推移,快船和對手在攻防兩端的差距在縮小。打個不那麼恰當的比方,倘若把每場比賽比作一場長跑,快船是以一個均速甚至不斷降速的狀態來跑完全程,對手則是以勻速甚至最後

100米加速衝刺的狀態來完成比賽。

兩者相較而言,

快船隊的後勁不足。遇到強勁的對手,快船就會不斷地“蠶食”之前積累下來的“老本”。

歸根結底還是那個老問題:快船缺少合格的進攻組織者。隨著泰倫盧成為球隊新的主教練,快船的戰術打法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除了扮演“攻防尖兵”外,組織進攻的任務也更多地落到了雙核的肩上。

從馬刺一路走來,小卡身上的角色一直在增多。從馬刺早期的

“防守尖兵”和定點投手,到後期越來越多地承擔著進攻終結者的角色,持球進攻的比例逐漸增多。此時他的單打絕大部分都是波波維奇為他量身定製的:什麼人在什麼位置為他掩護,他在什麼地方接球,什麼地方傳球,什麼地方再接球,什麼地方終結,這些都是設計好的。這個時期不需要他自己去主動開發,只需要做好執行就可以了。

轉會到多倫多猛龍以後,他成為球隊攻防兩端的“尖兵”。與馬刺時期相比,沒有那麼多量身定製的戰術了,此時他的某些單打不那麼合理,不過好在他身邊還有洛瑞和馬克加索爾這樣的組織者。

來到快船之後,經歷了季後賽被逆轉之後,組織進攻的任務也壓到了他的肩上,問題是組織進攻一直不是他的強項,儘管他一直在進步。喬治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在喬治的成長的過程中,他的身邊一直有一個合格的組織後衛,步行者時期的喬治希爾,雷霆時期的威斯布魯克。

當小球時代來臨,回合數增多,聯盟流行給球隊的當家球星“減賦”(沃格爾會讓馬克加索爾防守對手的中鋒,釋放安東尼戴維斯在進攻端的能量;雄鹿對陣湖人,布登霍爾澤讓霍勒迪、米德爾頓、洛佩茲輪流防守詹姆斯)時,快船卻在為雙核“加賦”。

當雙核在攻防兩端大包大攬,當他們的體力和精力消耗殆盡時,快船在關鍵時刻的“吃老本”,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畢竟在這個聯盟裡像勒布朗詹姆斯、詹姆斯哈登這樣的全能又耐造的戰士,少之又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