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國乒正失去往日統治力?

國乒混雙丟金,並不是劉詩雯、許昕心態崩盤所致,確實是伊藤和水谷隼能打贏我們的實力。就像劉詩雯在賽後採訪說:“0:8落後時我們都沒有放棄每一分。”那麼為什麼國乒正在失去統治力,特別是被日本隊“拍著走”了呢?下面也從技術角度來分析一下原因:

40+大球后日本近臺速度+前三板搏殺技術,確實已經領先於國乒。

為何國乒正失去往日統治力?

能夠贏球,心理是一方面,但技術是放在首位的。為什麼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的國乒,近來卻遭受了日本的屢屢重創呢?伊藤美誠拿下了除陳夢之外的所有國乒女隊主力,而張本智和擊敗了除許昕之外的所有男隊主力,他們又是怎麼做到的呢?僅靠衝擊姿態,沒有技術能做得到嗎?

擊球點比中國隊更早,近臺速度+前三板套路搏殺有備而來。在混雙負於日本之後,鄧亞萍說了一句話:“日本的斷代計劃成功了。”正是由於日本一些中生代球員對國乒完全沒有技術優勢,打法過於陳舊,沒有培養希望,日本也啟動了“斷代計劃”,繼而培養了伊藤、張本這種年齡更小的新人。而伊藤、張本的技術有非常大的近似點,那就在40+大球使用之後,身材矮小的日本人在中遠臺對拉上,護檯面積小,相持功底不如國乒。因此,他們採取了近臺拼速度的辦法。

為何國乒正失去往日統治力?

我們觀察陳夢、孫穎莎等人擊球,其時間點都是比伊藤要晚的。伊藤幾乎是在球剛從球跳起,就開始反手彈、正手拍,這種把速度上的壓迫感上讓國乒沒有拉弧圈的時間,在前三板上都是處於不得不退臺防守狀。同樣張本智和的近臺搏殺曾把大滿貫馬龍3次斬於拍下,小胖樊振東也是靠後幾板球的質量、力量來後發取勝。曾經被國乒視作傳家寶的“前三板”近臺搶攻,反而是現在日本讓我們拍著走。混雙決賽,伊藤、水谷隼基本上都趴在臺子上打,而許昕則都要撤到5米遠的距離再反拉。等日本人前三板拍完了、打完了,我們才有還手的餘地。

大球時代旋轉減弱,速度、力量為王,日本和歐洲對國乒衝擊都特別大。

為何國乒正失去往日統治力?

國乒之前靠“快”來壓制歐洲的弧圈,而靠“轉”來遏制日本福原愛這種生膠的快。現在大球時代乒乓球的三大要素速度、力量、旋轉發生了轉變,大球的旋轉減弱之後,日本人近臺速度打出來了,歐洲人在球變大後能夠跟上中國隊的節奏,而把力量優勢發揮出來了。

歐洲力量型能多板對轟小胖,中國隊速度型選手卻淪為陪練。馬龍在日前談到國乒在乒壇的位置時,用了“稍微”領先這個詞。實際上,樊振東在2019年陷入低谷時,也曾說:“現在與歐洲選手對決,感受到了廝殺的味道。”為什麼“龍胖”二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呢?之前40mm的小球,小胖可以把自己的暴力+速度結合到十分完美,一板球的攻擊力又快又重,幾乎可以一板打穿對手。然而40+球的材質更換為塑膠球,這種球要求運動員本身得主動發力,像丁寧、朱雨玲這種防守型的,就完全被淘汰出局了。

為何國乒正失去往日統治力?

現如今歐洲的皮切福德、法爾克、西蒙高茨都可以與樊振東、梁靖崑展開多板的強強對轟,歐洲人身高馬大的力量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然張本、林昀儒、伊藤則走向了速度型的流派,就是趴在臺子上拼速度,把前三板透過發球的套路的組合,爭取還沒有打到相持階段,就把你搏殺掉。國乒現在男、女隊是一水的兩面反膠弧圈打法,我們既沒有日本快,力量上也沒有歐洲人大,因此兩面夾擊之下,我們的位置越來越被容易衝擊掉。許昕劉詩雯的混雙,就是被日本近臺速度搏殺掉的最好例子。

其實,國乒也不缺乏這種純速度型的生膠,但李隼在帶隊思路上一直認為:“像福原愛、伊藤美誠這種打法,不會對中國隊造成威脅,就是小孩打法只會拍拍打打,不會拉弧圈。”因此,像之前的木子、曹臻,包括像現在的張瑞、孫銘陽、何卓佳等都被淪為陪練。中國隊一直不缺乏生膠選手,但在劉國樑、李隼的觀念裡是看不上這種小孩打法的,因此也沒有培養出“中國版伊藤美誠”。

為何國乒正失去往日統治力?

混雙丟金只是一個例子,暴露了國乒現在打法的缺陷。就是大球時代,我們沒有歐洲人力量大,近臺速度沒有日本人快,而且也丟掉了之前的傳家寶“前三板”,全部改為陳夢這種相持型打法。像陳幸同、王曼昱、王藝迪都是相持型的路子,前三板搶攻手段、意識遠遠落後於伊藤。劉國樑作為專業人士,應該意識到中國隊在大球時代的技術危機,不要以為技術領先的總是你。等日本人在前三板上把你拍懵了,混雙金牌都丟了,你還沒有意識到,那就太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