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王朝:和珅、劉墉聯手忽悠,會是什麼結果?永瑆差點懷疑人生

徵緬之戰急需八百萬兩軍餉,從鹽政、銅政手裡弄來了四百萬兩,剩下的四百萬兩該從哪裡出,和珅沒有頭緒。反覆權衡以後,和珅想到了國庫裡的壓庫銀,這筆壓庫銀雖然“非大災不能動、非聖命不能動”,但前線戰事緊迫,和珅也顧不上那麼多了!於是,和珅連夜趕回京城,和監管戶部的劉墉商議挪用壓庫銀。

只是,劉墉雖然監管戶部,但皇十一子永瑆才是監國親王,動用壓庫銀必須經過永瑆首肯。沒辦法,剛剛敲詐了永瑆兩位包衣門人的和珅,又不得不硬著頭皮求到了永瑆。

乾隆王朝:和珅、劉墉聯手忽悠,會是什麼結果?永瑆差點懷疑人生

《乾隆王朝》對於真實歷史的還原度雖然不高,但對於成親王永瑆的“吝嗇”卻給予了較為真實的還原。本就擁有多項“吝嗇”紀錄的永瑆,對於永琰的出征更是充滿醋意;更何況,永瑆有著充足的理由拒絕和珅動用壓庫銀的念頭。

所以,儘管和珅費盡口舌,但永瑆也只答應從壓庫銀中拿出十萬兩來供給前線軍需。

軍需缺口仍有四百萬,永瑆卻只批了十萬,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沒辦法,和珅只能劍走偏鋒,將永瑆闔府上下食用死馬肉的情況捅給了乾隆皇帝。

接到這份奏報,乾隆皇帝果然大怒:

無恥!把大清的臉都丟盡了!叫他們來,擬旨,嚴飭!

然後,一道早就在和珅預料之中的聖旨送到了京城,送到了永瑆的手裡:

永瑆吝嗇,為大清臉面,著罰停親王俸祿三年;朕看爾亦未必就會因此發愁,今後京城死馬、死狗、死驢、死貓均可送至爾府,供闔家上下膳食之用。

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統治階層對於馬匹有著特殊的感情;更關鍵的是,身為當朝皇子,竟然幹出了食用死馬肉的寒酸事,如此吝嗇小氣也難怪一輩子沒小氣過的乾隆皇帝會如此震怒。

真實歷史上,永瑆下令闔府食用死馬肉的事情真實發生過,《嘯亭續錄》對此有過明確記載:

一日乘馬斃,王命烹以代膳,是日即不舉爨,其嗇吝也若是。

除此之外,永瑆在吝嗇小氣這方面還有著更為奇葩的操作:比如永瑆的嫡福晉,也就是富察·傅恆的長女,富察皇后的親侄女,每天只能“粗衣

薄粥

”,從孃家陪嫁來的金銀全都被永瑆沒收,收入私庫。

在乾隆皇帝如此“敗家”的皇父帶領下,在“乾隆盛世”如此具備揮霍條件的背景下,作為當朝皇子的永瑆非但沒有奢靡成風、揮霍無度,反倒“勤儉持家”乃至“小氣吝嗇”,以至於“庫積銀八十萬”。由此,足見永瑆的吝嗇。

乾隆王朝:和珅、劉墉聯手忽悠,會是什麼結果?永瑆差點懷疑人生

接到這道聖旨以後,永瑆非但沒有反思記過,而是先要揪出那個狀告自己的人。來到軍機處,永瑆一臉苦悶,問到值班的劉墉:

和珅這幾天來過軍機處沒有?

從告狀動機和可能性來看,和珅的嫌疑最大,也難怪永瑆就立馬想到了和珅。只是,和珅早就和劉墉通了氣,於是,兩位宰相聯合糊弄監國親王的經典戲碼開始上演。

首先,劉墉需要幫助和珅撇清責任,這是哄著永瑆批准動用國庫銀的基礎。

沒有!他為籌集軍餉忙得是焦頭爛額啊!

只是,和珅沒來軍機處並不能證明什麼,永瑆對和珅的懷疑仍未消除,甚至還直接認定了和珅就是告狀人:

你說誰能在皇上面前告我這麼一狀?和珅,是和珅,那天在王府吃馬肉就他看見了!

有理有據,劉墉也不能繼續遮掩,只能開始裝糊塗:

不會是他吧?他這兩天忙得腳不沾地兒!

然後,劉墉開始刻意撇開和珅這個話題,開始將永瑆往“正路”上領:

十一爺,我倒想勸您一句話!您似乎不應該把心思放在追查誰告狀上面,什麼事瞞得過皇上啊,您似乎更應該多想一想皇上訓斥您的那些話。

出現問題,首要工作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先追究責任,這才是職場生存的正確開啟方式。再加上劉墉給出的一句“皇上無所不知”,永瑆也是不敢反駁,只能暫時放棄對和珅的懷疑,順著劉墉走上了“正路”:

你是說,我不是不服氣呀,不就是吃了一匹馬嗎,皇阿瑪犯得著發那麼大脾氣嗎?

好,你能有這個疑問就好,你有疑問我就有解答的機會,就有讓你一步步上套並最終達到自己目的的機會。

乾隆王朝:和珅、劉墉聯手忽悠,會是什麼結果?永瑆差點懷疑人生

我們來看劉墉的“引導”:

我也覺得有些蹊蹺啊,皇上他老人家歷來是寬厚仁和呀,若不涉及軍國大事,他怎麼也不會訓斥他的王爺呀!

順著永瑆的疑惑而提出類似問題,這是勸人入坑的必要手段,更是贏得對方信任的充分條件。順利將乾隆皇帝發火的真正原因引到“軍國大事”上,永瑆自然就會想到當前唯一的“軍國大事”:

軍國大事?莫非跟壓庫銀有關?

注意劉墉的反應——裝作恍然大悟的模樣,接連給出“有道理”的附和,將自己的真實目的徹底掩蓋,然後順著永瑆的猜測開始表演:

王爺您想想,皇上派和珅回來幹嗎來了,籌集兵餉啊,兵餉打哪兒出啊,只有動用壓庫銀。可是您這兒就是板著,我就不許你動,皇上呢,他又沒辦法,因為您佔理兒啊,所以啊,他就找了個由頭,痛斥您吝嗇!

先將和珅的嫌疑撇清,撇不清就直接繞過去,然後將永瑆引到聖旨的內容上。期間,永瑆提出了兩個疑問,皇上為什麼生氣?劉墉順勢引到了軍國大事上;是不是因為壓庫銀?劉墉又順勢引到了皇上對永瑆吝嗇的不滿上。

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劉墉說什麼了嗎?沒有啊,全是回答的永瑆的問題;可劉墉沒說什麼嗎?一步步引著永瑆自己找到了答案。這段對話的關鍵就只有一點,那就是留給永瑆足夠的猜測空間,猜得不對路,劉墉趕緊勸著放棄;猜得對路,劉墉再趕緊予以附和。

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結果,就有了乾隆皇帝對永瑆拒絕動用壓庫銀的不滿!

乾隆王朝:和珅、劉墉聯手忽悠,會是什麼結果?永瑆差點懷疑人生

唯恐永瑆聽不懂自己的分析,弄不清乾隆皇帝大為震怒的真正原因,劉墉又刻意強調了一遍:

您可注意了,吝嗇!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永瑆還是沒有開竅,只是意識到了另一個問題:

吝嗇?吝嗇?我看皇阿瑪為了老十五,已經顧不上我們這些兒子們嘍!

處於嫉妒之中的人,但凡遇見問題,總會從嫉妒物件的身上尋找答案,永瑆也未能免俗。此時的他根本看不見乾隆皇帝對自己吝嗇的不滿,只會看到乾隆皇帝對永琰的偏心和袒護。

劉墉一聽,永瑆要是有這個想法,醋意更勝,就更不可能批准動用壓庫銀了,不行,還得勸:

十一爺,這我就又要多勸您幾句了!皇上急於籌集軍餉,不是為了十五爺,而是為了江山社稷。徵緬一仗打好打壞也不是為了十五爺,而是為了所有的人,包括王爺在內,都是利害攸關的呀!

身為當朝宰輔,大局為重的話自然是信手拈來,想都不用想;更何況,徵緬一戰確實干係重大,劉墉所言也不無道理;但更重要的是,劉墉並不想牽扯皇子之間的爭寵,他只需要提醒永瑆知道自己到底為何挨訓就行了。

乾隆王朝:和珅、劉墉聯手忽悠,會是什麼結果?永瑆差點懷疑人生

行了,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永瑆再傻也知道該怎麼辦了,直截了當給出了“參透聖意”以後的決定:

好了好了,你說吧,到底給他多少壓庫銀?

這個問題,劉墉可不能回答,壓庫銀不能擅動,萬一乾隆皇帝將來追究起來,劉墉可不想背這個黑鍋;更何況,劉墉絕不能暴露自己攛掇永瑆動用壓庫銀的目的,否則就是功虧於潰。越是緊要關口越要沉住氣,劉墉一臉無所謂地迴應道:

那得十一爺做主了!

我不管,我也管不著,反正皇上已經因為這個事對你不滿了,你看著辦唄!

好了,清朝歷史上有名的“吝嗇王爺”給出了自己一生中最為大氣的決定:

我給他三百萬兩,夠不夠?我就給他三百萬兩,我看以後誰再說我吝嗇!反正也不是在爺腰包裡掏銀子,爺過去,爺過去怎麼就想不開呢!

和珅鋪墊,劉墉進攻,堂堂監國親王在兩位已經修煉成精的宰輔面前,恐怕也只有這樣一個結果——乖乖拿錢!

乾隆王朝:和珅、劉墉聯手忽悠,會是什麼結果?永瑆差點懷疑人生

(本劇僅對電視劇《乾隆王朝》的劇情解析,並不牽扯真實歷史,煩請看官辨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