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攀比現象嚴重,班主任和家長商量統一買鞋,治了標能治本嗎

近日,河北衡水,一中學老師和家長商量給學生訂購統一的運動鞋,費用由各自家長承擔。原來是老師發現孩子們的攀比心變重,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能減少攀比,並表示後續還會購置一樣的鞋子讓學生換著穿,家長們紛紛表示贊同。

中學生攀比現象嚴重,班主任和家長商量統一買鞋,治了標能治本嗎

事兒先放一邊,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話說西晉時期,晉武帝統一全國後,朝中大臣爭相“擺闊氣”,當時有兩人鬥得最兇,一個是晉武帝的舅父王愷,另一個是散騎常侍石崇,兩人皆是胸無大志,獨獨對“誰更有錢”極其上心。

一日,石崇從皇帝那得了一株珊瑚,遍邀大臣前來賞玩,石崇也在其中。可當大家都在稱讚珊瑚時,石崇卻在一旁冷笑,順手抄起身邊的一個鐵如意,揮手便把珊瑚敲碎了,在場的人大驚失色,主人王愷更是氣急敗壞,吆喝著賠償。石崇卻依舊嬉皮笑臉,轉頭吩咐手下搬來了十幾株更好的珊瑚,王愷這才明白這是炫富來了,但自己實在比不過,只得灰溜溜地認輸了。

有大臣覺得此舉對國家不利,將事情上報朝廷,皇帝卻置之不理,甚至也對炫富攀比樂此不疲,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結局也不難想象:國破家亡。

中學生攀比現象嚴重,班主任和家長商量統一買鞋,治了標能治本嗎

當然,相較於整個國家沉浸在互相攀比之中,這些中學生的攀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但有一點是相通的,攀比過度帶來的必定不是好果子。在大家看來,學生即以學習為主,即使互相比較,比的也應該是成績,咋就變成了現在這樣,整天想著怎麼凸顯自己物質上的優越,這對於學生這個身份來說,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究其根本,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們的虛榮心在作祟。學生們渴望“被關注”,希望自己在某些物質層面是同學之中的佼佼者,當他們身上出現一些新的變化時,立刻就會得到周圍同學的關注,這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極大地滿足,尤其是在同齡人之間。

很多人都想問,家長對孩子的攀比心形成有影響嗎?有記者在做一個“中學生名牌消費調查”的時候,抽查了100名中學生,其中半數以上腳踩名牌運鞋。“我生日老爸送我了一雙2000多元的全球限量版球鞋,穿著上體育課,很多人都羨慕死了。”一名高二男生神采飛揚地告訴記者。

中學生攀比現象嚴重,班主任和家長商量統一買鞋,治了標能治本嗎

從這就可以看出,一些家長對孩子追求名牌的心思並未覺得不妥,對於家境殷實的家庭來說,買名牌沒什麼難處,可對一些普通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廣西柳州,15歲少年小張在酒吧泡了十幾天,花費近30萬元,這是他父親攢了半輩子的積蓄,轉眼就被揮霍一空。問及原因,小張說過生日,顯得有面子。

傳播學上有這樣一個概念,群體壓力,即一個群體對其成員形成的約束力和影響力。其形成機制是這樣的,人天生就有一種對社會孤立的恐懼感,為了消除這種恐懼,大多數人都會尋找一個自己能進入的群體,當個人被他所在的群體所排斥時,通常會體驗到莫大的痛苦。對於學生這個群體來說,他們更容易產生這種壓力,為了不被孤立,大多數會選擇盲目跟風,力圖與其他人步調一致,因此學生之間的攀比之風更重。

中學生攀比現象嚴重,班主任和家長商量統一買鞋,治了標能治本嗎

老師的想法是好,可不能說是一個有效的方法,或者說治標不治本。對學生而言,重要的是怎麼剋制“攀比心”,而不是一個一個地消滅讓他們產生攀比心的物品。再者,即使不能從穿著上比,一些人還會比較自己的家庭條件、父母工作等,因而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這種心理的引導。

攀比心是一種人的本能心理,誰都不例外。適當的攀比心甚至是孩子成長的動力,但如果攀比心太強,則會適得其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