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晚,可能跟媽媽這三個習慣有關,第一個太準了!

文丨木棉媽媽

閨蜜家兒子已經兩歲多了,說話很少,說得比較熟練的話就是爸爸媽媽,其他的話都不怎麼能說,要什麼東西,只會“啊、啊”地喊。

孩子說話晚,可能跟媽媽這三個習慣有關,第一個太準了!

閨蜜說,話少也就算了,還特別不愛笑!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呀,一朝升級做父母之後,總有為孩子操不完的心。

老一輩人常說“貴人語遲”,意思是孩子說話晚說明以後大有成就,有可能是個貴人。這個尚未得到證實,也可能是老一輩人根據身邊人的經驗來的。

不過呢,孩子說話晚是不是貴人倒沒有證實,孩子說話跟媽媽的幾個習慣卻是有關係的,尤其是第一個太準了!

孩子說話晚,可能跟媽媽這三個習慣有關,第一個太準了!

1、對孩子照顧太好

你相信嗎?媽媽對孩子照顧太好,孩子一哼哼,媽媽就趕快幫孩子做好,這樣是不利於孩子語言發展的。

有的媽媽會引導孩子,比如孩子喝奶之前會引導孩子說喊媽媽,引導孩子說“奶”,這樣就會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

相反如果媽媽還沒等孩子說話,哪怕孩子剛哼唧一聲就立刻猜對了孩子的心思,並且幫孩子做好了,孩子就越來越懶得學說話了。

孩子說話晚,可能跟媽媽這三個習慣有關,第一個太準了!

2、媽媽說話很少

你是那種沉默寡言的媽媽嗎?如果是,那也會影響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我家鄰居家孩子說話偏晚,我們偶爾會去他們家玩兒,我

發現

他們相處的模式很簡單,話很少,吃飯的時候一起坐著吃飯,吃過飯在沙發上,一個看電視,一個看手機,全程都沒什麼交流。

家長對孩子的作用並不只是父母這麼簡單,而更多的是榜樣的作用,孩子會去模仿父母的行為,如果媽媽在家跟孩子相處說話比較多,經常引導孩子說話,那孩子也會早早學會說話。反之,孩子則可能會慢一些。

孩子說話晚,可能跟媽媽這三個習慣有關,第一個太準了!

3、對孩子缺少陪伴

閨蜜其實是對孩子缺少陪伴的媽媽,孩子6個月的時候,閨蜜出去上班,然後孩子給姥姥帶,有時候姥姥會帶著回老家。

閨蜜工作性質比較忙,跟孩子接觸比較少,對孩子缺少陪伴。

我們家那邊有句老話說“孩子離了娘總有三分怵”,意思是說孩子離開媽媽內心是發憷的,是害怕的。

用現在的話就是,孩子會缺少安全感,說的是同一個道理,媽媽不在身邊,孩子內心感到害怕,也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孩子會不敢說話,所以也就造成孩子說話晚的局面。

還有一種情況也會導致孩子說話晚,就是經常換看護人,小區有個鄰居,孩子是姥姥和奶奶輪流帶,基本上是奶奶帶一個月,姥姥帶一個月。這種情況下,孩子一個月剛熟悉,又換了人,孩子還未調整好狀態又換了人,所以會導致孩子說話晚。

孩子說話晚,可能跟媽媽這三個習慣有關,第一個太準了!

孩子說話晚不是“毛病”

孩子一輩子有很長,在孩子未來幾十年的人生裡面,孩子學說話、學走路只是一個開端,是小技能,決定不了孩子的未來。

孩子說話晚,家長可別覺得孩子笨,不要認為孩子比別人差,而是應該正確引導孩子,平時多跟孩子溝通,帶娃的時候不要總是看手機,不理孩子,要多孩子溝通,用語言去影響孩子,帶動孩子。

棉媽說:

孩子早說話晚說話,只要孩子的發育指標正常,早一點晚一點都沒關係的。我是木棉媽媽,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棉媽,棉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

孩子說話晚,可能跟媽媽這三個習慣有關,第一個太準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