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一手帶大的外孫,長大了卻說和奶奶最親,這中間到底是咋了?

文|文兒

如今帶娃主體大部分是老人,比如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畢竟如果夫妻倆是上班族,也沒法帶孩子。於是這樣的現象就出現了,孩子由爺爺奶奶帶著,卻不跟爸媽親,尤其是媽媽。有的孩子晚上媽媽回來也不願意跟媽媽睡。

姥姥一手帶大的外孫,長大了卻說和奶奶最親,這中間到底是咋了?

其實這也難免,畢竟孩子是誰帶就跟誰親。可是孩子身上卻出現了一件“怪事”:小時候若是由姥姥姥爺帶著,自然是跟姥姥姥爺親,可長大之後就不行了,姥姥姥爺過來看,孩子站在那裡一聲不吭,全然沒了小時候的那股親熱勁,反倒是跟從小沒帶自己的爺爺奶奶很親。

這讓姥姥姥爺不禁感慨:“外甥是狗,吃了就走”這話果然沒錯。

這時候身為寶媽也難免好奇,姥姥一手帶大的外孫,長大了卻說和奶奶最親,這中間到底是咋了?其實有以下原因。

姥姥一手帶大的外孫,長大了卻說和奶奶最親,這中間到底是咋了?

孩子長大後,會漸漸忘了兒時的記憶

若問起你多大記事,恐怕你也得撓著後腦勺想上半天,然後回一個“六七歲?”孩子在幼年屬於短時記憶,記的東西時間不長,隨著長大就會被覆蓋掉。

姥姥姥爺若是將孩子帶到三歲上幼兒園,之後由爺爺奶奶接手,孩子可不就沒什麼記憶了嗎?即便姥姥姥爺把孩子帶到六七歲,等孩子再長大些,這些回憶也照樣被淡忘,這就是為啥孩子會跟爺爺奶奶更親的原因。

但如果孩子一直是姥姥姥爺帶著的,帶到了小學畢業,那麼請放心,以後孩子指定是和姥姥姥爺親,因為這時候的孩子記憶力已經定型,和姥姥姥爺的生活貫穿了整個童年,肯定是記憶深刻了。

姥姥一手帶大的外孫,長大了卻說和奶奶最親,這中間到底是咋了?

身邊人、家裡人無意識的引導和薰陶

小孩子認知能力薄弱,認識事物主要靠身邊人、家裡人的引導和薰陶。因為孩子出生後隨父姓,父親的姓氏又是從爺爺那裡傳來,於是“你是老X家的人”這一說法會不斷地在孩子面前提起,可能是爺爺奶奶說,也可能是親戚朋友說,甚至是爸爸經常說。這樣孩子慢慢在腦海中就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我跟爺爺一個姓,我是老X家的孩子,爺爺奶奶是我的家人”。

此外,親友聚會時,有的人會逗孩子,“你家裡都有誰啊?”孩子搬著指頭數,有爸爸媽媽、我,這時候會有父母或親友提醒,也得把爺爺奶奶算上啊,於是孩子就形成了一種意識,除了爸爸媽媽之外,我還跟爺爺奶奶更親。

這麼一來,姥姥姥爺一直是被排除在外的。也就難怪孩子長大後,面對他們會有陌生感了。

對一些姥姥姥爺來說,小時候自己辛苦帶大的娃,長大後和自己不親,確實心裡挺失落。但是我們帶娃不是為了功利目的,在帶娃的那幾年,有辛勞,也有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趣事帶給我們的慰藉,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享受孩子的成長和當時的體貼關心,這也就夠了,你說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