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幾點,讓我們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

生活中總有不如意的時候,處於情緒低谷時做什麼都提不起勁頭來。不論是工作上的不順還是個人學習中遇到的挫折,面對生活的壓力或者是對未知的焦慮,都會將我們拉進痛苦的泥潭。

面對痛苦,你會怎麼做呢?是對抗還是逃避?。或許這些都不是最好的辦法。在《當下的力量》這本書中,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榜樣的經歷。他曾經一度生活在焦慮不安中,抑鬱的痛苦有時讓他想到結束生命。在29歲那年,他再也扛不住了,放棄對抗痛苦,任自己陷入痛苦之中。意外的是,當放棄與痛苦抗爭後,積蓄已久的壓抑和絕望竟然消失了,他獲得了內心的平靜和快樂。

做到這幾點,讓我們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

埃克哈特·託利認為,痛苦來自我們的內心,我們要做的是接納痛苦。後來,他成為世界一流的心靈導師,把自己的心得寫成了《當下的力量》這本書。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會痛苦?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

一、停不下來的思考

我們天生就有思考的本能,如果讓你一天什麼都不去想,你根本做不到。思考,是大腦的本能。但是我們卻很難控制思考。

我認為思考分為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去思考某個問題,比如想辦法如何解決眼前棘手的事情,如何寫出一份讓客戶滿意的文案?如何讓這節課講得更加精彩?如何和孩子談論他的作業沒有寫完的問題等等。帶著問題和目標進行的思考是主動的思考,我們可以控制開始與結束。

做到這幾點,讓我們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

另一方面,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思考某個問題,我們的大腦也不會靜止不動,它還會有很多的無意識思考。包括各種感官刺激帶來的靈感迸發,胡思亂想,心血來潮等等,大腦皮層會一直處於活躍的狀態。比如,和人閒聊之間會讓你突發好奇心,或者讓你感悟到真情難得,或者慨嘆生命的不易。即便是一個人坐下來,也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事情······

表面上看起來,思考是我們個人的事情,但是諷刺的是我們不能控制之間的思考。也就是說我們想關閉大腦思考是做不到的。如果晚上要睡覺了,我們可以拉一下開關關掉電燈,不想聽音樂了可以按下停止鍵關掉正在播放的歌曲,但是,我們無法找到關閉大腦的開關。即便是要睡覺了,可是有時候大腦還在不停地想事情,越是想要不去想,越是停不下來。

這樣的特性決定了,當我們越是因為一件事耿耿於懷時,越是擺脫不了思考。思考不快樂的事情讓我們感到更多的不快,從思考到感受,從感受到行為,我們被痛苦綁架了。

做到這幾點,讓我們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

二、不斷地製造痛苦

抗拒當下,就會製造處更多的痛苦。我們的想法有很多,仔細去理一理,會發現有很多想法是同樣的性質,比如,對薪水的不滿意,對升職的擔憂。

當有了一個痛苦的點之後,我們總是能夠衍射出更多的擔憂。比如,孩子你現在不好好學習,考不上重點高中怎麼辦?上不了重點就考不上好大學不是太遺憾了?不上大學以後只能辛苦打工會有多大的壓力啊?我們總是有一個痛苦的原點畫出好大的圓。其實,想得太多就是把痛苦放大了,把精力浪費在過於遠的事情上,把關注點放錯了位置。

很多痛苦是可以避免的,也可以說是無中生有的。我們總是不自覺地給自己製造出很多痛苦,尤其是自身的危機意識,完美情節總讓人感到更多的壓力。

做到這幾點,讓我們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

有的人圍著工作家庭轉圈圈還感到有好多事需要做,總是不滿意現在的狀態,他們一邊奮力打拼,一邊感到不快樂。也有一些人,只是做最少必要的事情,有一份收入,有穩定的家庭就能夠樂呵呵的,他們好像就不知道痛苦是什麼。可見,痛苦的根源在於內心。

三、總是被痛苦喚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記憶儲存,或許你的不快樂也有一個儲存庫。比如,和伴侶吵架了,就會想起他以前曾經如何不顧及你的行為,種種委屈又翻江倒海般地用上心頭。

比如,你和一個朋友鬧掰了,就會對他的種種傷害歷歷在目。痛苦會想一個石子,激發出一圈圈內心的漣漪。當你遭遇不幸是,可能會被以往的痛苦以潮水般的勢頭所淹沒,你會崩潰。

痛苦可分為休眠的和活躍的,看似平靜的內心可能隱藏著休眠的痛苦。而痛苦的記憶總是容易被觸發,被喚醒。痛苦也像是一個能量核,它只吸收負面的能量,形成一個越來越深的泥潭。

做到這幾點,讓我們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

分析了這麼多痛苦的來源,那麼我們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擺脫痛苦呢?

1、停止思考

思考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跳出來,不順著思路走,而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你的思考。比如,我在想的這個問題是什麼感覺?我為什麼會這樣想?我想幹什麼?我們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思考,擺脫思考的影響,不加評判,只是去感知它的存在。

這樣我們就從思考中抽離出來,成為真正的自己。就像觀看一個演員的表演,他在演什麼,你在看著他。這時候,內心是放空的,得到的是一片真正的寧靜。

運用在現實中就是關注我們的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當下做的事情中。比如,洗碗時,感受水流的力量,感受手指在碗碟外面的滑動,感受碟子的光滑,聽到手指摩擦碗碟發出的聲音。不要在意你是否洗掉了飯粒油漬,在意的時水流的沖刷和碗碟的舞動。

這樣的訓練是為了放空自己的思維,增強自己的意識力。

做到這幾點,讓我們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

2、關注當下

在《當下的力量》中,作者提出了兩種時間,一種是鐘錶時間,另一種是心理時間。鐘錶時間是我們完成一件事實際所用的時間。心理時間是我們做一件事除了實際時間還有思前想後所用的時間。

舉個例子,我們給自己充電進行學習,如果一節課就是50分鐘,那我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聽課,做筆記,完成了課程的學習,50分鐘後我可以再去做其他事情。在這裡我花費的就是鐘錶時間50分鐘。

如果我在聽課時又想著自己的目標,想著讓自己透過學習得到更多的機會,想著要透過學習改變我的現狀,那麼我關注的就是未來而不是現在。這樣,鐘錶時間就變成了心理時間。當下的時間被踩在腳下,一心想著未來,反而是什麼都沒有抓住。

就像是我們總是看著更遠處的美景,卻忘了眼前就有美麗的風景。猶如一個一心趕路想要快點到達終點的人,當他真正到達卻發現那只是一個通往繼續通往未來的點。又如人生,我們總是想著以後我要過什麼樣的日子,卻沒有腳踏實地地走腳下的路,以後就會變成不可實現的空中樓閣。

做到這幾點,讓我們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

把關注點放在眼前,放在當下,放在你伸手就能夠到的地方。我們能夠改變的只有現在而不是未來,關注能夠改變的,才能迎來變得更好的未來。

3、認清並接受痛苦

我們都有一個痛苦的泥潭。面對痛苦,要麼壓制,要麼掩蓋,要麼逃避,因為我們害怕被別人發現,害怕別人知道我很痛苦。但是,越是逃避,痛苦就越膨脹,他就像一個搞破壞的小孩子,我們不去看他,他會做更多的壞事。

壓抑,只能讓我們更痛苦。就像你對犯錯的小孩子進行責罰,恐嚇,企圖要控制他的行為不再發生,結果是他的強度更加升級。正因為任何情緒都是不可能憑空消失的,所以我們需要正視它,疏導它,才能讓它轉換為我們能夠接受的形式。

因此,我們需要做的是接納。就像冥想或者站樁的時候,我們感到很累,身體某個部位又痠痛感,這時要去察覺那種感覺,並去感受痛,持續關注它,感受它的力量。慢慢地我們就會意識到,痛也不過是一種想法,當你釋然了,痛苦也就消失了。

做到這幾點,讓我們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

”追求幸福,免不了要觸控痛苦。“重要的是當我們感受到痛苦的時候,不要再被動地承受,而是要去察覺這種感覺,就會發現痛苦其實不過如此。也就是說我們要更加關注當下,關注每一個快樂的時刻,把快樂放大,就會吸引更多的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