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文|令狐伯光

最近因為“白玉蘭獎”的事情,國產電視劇很多問題被推到臺前進行討論。

其中輿論上討論得比較多的一點,肯定就有前幾天衝上熱搜的“劇怒症”一詞,這個詞指的是現在很多電視劇太“降智”,讓人看出了“劇怒症”。

這個“劇怒症”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劇情嚴重不符合現實,或者劇裡的角色太假、故事劇情不容易接地氣,觀眾看了非常的生氣。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實際上也就是這幾年觀眾對於國產影視劇經常討論的一件事:國產劇裡面沒有窮人。

說到國產劇裡面幾乎沒有窮人,這個例子可以說就比較多了。

比如2019年的電視劇《夢迴大清》,劇中李蘭迪飾演的女主角是一名實習生,前一秒的臺詞是:“我就是個小北漂,一沒錢,二沒勢。”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結果跟著畫面一轉,一個小北漂在北京住著兩層精裝修房子——

其它國產劇裡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窮人,結果成天不工作,然後遇到點感情上的問題。主角團不是逛街旅遊,便是和好朋友到處泡吧玩耍,從來沒有看到主角為錢發過愁。

這幾年來,國產劇裡沒有“窮人”的問題由來已久。

那麼問題來了,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到底重要嗎?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影視劇型別應該豐富,國產劇當然可以允許沒有“窮人”

我個人首次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當看到所有網友都在批評國產劇裡沒有窮人,甚至各種題材都被批評過的時候,還是有一些不太贊同的。

答案很簡單,因為影視劇雖然是第八大藝術有“藝術追求”,但當下已經是商業社會了,影視劇終究是商業產品,自然也承擔了“娛樂觀眾”的功能。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中國社會從不追捧“娛樂至死”,但是也不能阻止觀眾“娛樂娛樂”。

畢竟當前都是商業社會了,大多數人已經被生活壓力搞得疲憊不堪了,娛樂性強的影視劇已是觀眾選擇放鬆的一大選擇。

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就是有些影視劇,它本身就是造夢的,就是負責娛樂觀眾的。

這個時候,有些觀眾非得要求這類娛樂影視劇承擔現實性的功能,或者說非得在造夢的影視劇裡挑現實性的毛病。

我覺得這就過猶不及了,真的並不可取。

這個具體到國產影視劇上,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幻想系影視劇、各種各樣的偶像劇,以及常見的甜寵、耽改劇等等。

這些除了科幻、奇幻、玄幻等可以推動影視工業技術,其它所謂的偶像劇、甜寵劇本身就是給普通觀眾看的“娛樂產品”,又不是記錄普通的真實生活。

這種文化產品從古至今,永遠都流傳於街頭巷尾之間。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舉個例子,中國網路小說也是很火的文化商品,大多數網文不也是前二章寫主角是個普通人,第三章就開始各種逆襲、開掛了嗎?真實生活中有美女給普通人爭寵?有不用忍受熵減痛苦的學習捷徑?有時不時就碰到貴人相助和拉到法寶嗎?

結果呢?

男性讀者不也是天天在被窩裡看通宵嗎?女性讀者是不是抱著大女主作品成天幻想?

仔細想想,年輕男明星和女明星的顏值、身材,行為語言和生活習慣,本來就是用特別方式溫養出來的商品,一看就不是普通勞動人民能付出的精力和資源能養出來的,讓她們演普通勞動人民當然“假”了?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事實上,如果那種造夢和娛樂的影視劇,男主角不夠帥,女主角不夠漂亮,服化道不夠好看,這個造的夢不夠夢幻反而更應該被吐槽。

比如公認的中國成人童話的武俠劇,你男主角不夠帥配不上人設,女主角不夠漂亮沒有氣質,動作設計不行和故事劇情稀爛,這些反而才是應該被觀眾罵的。

可是有些觀眾非說得武俠裡的輕功不符合現實,你這讓我怎麼評價呢。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各種各樣的偶像劇更是如此了,畢竟偶像劇的人設和劇情就是造夢的;什麼霸道總裁、腹黑王子、病嬌小奶狗,本來就是對於某些女性觀眾的精準投放。

如果不是這個型別的觀眾便沒必要去消費,有些人不是這款產品的消費者非得前去消費,結果體驗不好還要阻止產品誕生,那麼那些要消費這款產品的觀眾呢?

(這和大量本來不是給孩子看的,結果家長說對孩子影響不好舉報下架的國產動畫一樣,看這些動畫的成人觀眾簡直欲哭無淚)。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科幻、奇幻、玄幻等幻想系作品也是如此。

另外,我個人覺得還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於國內外影視劇的雙標。

英劇、美劇、日劇和韓劇不也一堆娛樂性產品。如果主角很窮,那他要不是天選(富貴爹,智商天才,或者奇遇貴人,有超能力),要不就是獵奇(生活糜爛,男女關係混亂,加入黑幫,犯罪)。

哪怕《生活大爆炸》這群在美國屬於沒什麼錢的科學家,但至少也是科學家來的。大家都想在劇裡找夢境,並不想看現實的殘酷,觀眾要娛樂的需求要還給觀眾。

所以,既然都是娛樂性的影視劇,大家就不要在娛樂作品裡討論什麼真實感,人家壓根就不是“真實性”的作品。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國產影視劇真正的問題,是打著現實性的旗號還在娛樂

現在二元對立的思想很嚴重,大家不要看到上面內容就覺得是鼓吹“娛樂至死”了,我個人覺得要將娛樂作品與反映現實的作品分開討論。

那些既然打著“現實性”旗號的影視劇,它們不夠現實觀眾當然需要嚴格要求了。

1、影視文化產品當然需要娛樂,但確實也需要承擔一部分現實功能。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眾所周知,國產影視劇因為某些原因反映現實的作品一直十分稀少,文化產品不一定都要批判,但至少得允許反映現實作品存在吧。

文藝作品不但是觀眾消費的娛樂商品,也是觀眾精神需求投射的鏡子。

它一方面從表層上對社會進行提煉和反射,另一方面又承載觀眾深層次的情緒問題,以及潛在可能需要釋放的壓力。

比如喜劇是壓力的釋放,言情劇是情感的釋放,悲劇是憤怒和壓抑的釋放等等。

影視劇的型別越多承載的文化功能也就越多,每一部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的背後都是社會上觀眾一次精神需求的反映。

比如《我不是藥神》背後的中國“醫藥”問題,《少年的你》背後的校園霸凌問題,《我的姐姐》背後的重男輕女和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

中國以前的影視劇是除了娛樂產品,還有更多這種“反映現實”的接地氣作品。

但後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個限制肯定是主要一個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物質水平的提高,中國文化產品全面掉入了商業產品的泥潭。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也就是應該允許娛樂消費,變成了“娛樂至死”。

如果只是在“娛樂至死”裡至死還罷了,現在國產影視劇最大的問題是,那些明明是“娛樂至死”的作品,居然統統打著反映現實的旗號。

這幾年,比較受到觀眾好評的現實題材都市劇有這些:

《歡樂頌》《我的前半生》《小歡喜》《都挺好》《安家》《三十而已》等等。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歡樂頌》裡還出現了算普通平民的邱瑩、樊勝美和關雎爾(其實關雎爾家庭也很好了),其它所謂現實題材的都市劇的主角,全是一幫脫離底層連中產階級可能都覺得意淫的懸浮作品。

主角團不是大老闆,頂級精英,便是世界五百強公司的高階職員。在北上廣深裡住著複式幾層的大房子,開著豪車,成天逛街旅遊泡吧,結果電視劇的內容是: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都挺好》:啊,我是年薪幾百萬,大老闆器重我,可是我的原生家庭重男輕女,你知道我有多痛苦嗎?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小歡喜》《小捨得》:啊,我在北京有四套房,可我孩子的教育也太困難了。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我的前半生》《三十而已》:啊,我們家庭的婚姻也很艱難啊。

說句實話,現在一百部《歡樂頌》《都挺好》《安家》《三十而已》,它們都比不上一部《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我們的影視劇和現實生活,正逐漸地變成兩個平行宇宙。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現實生活中人們享用著996套餐,各種現實壓力讓人抬不起頭。影視劇裡主角只談戀愛不上班,大多數電視劇被打造成“娛樂至死”的商品。

另外,這些電視劇刻意放大所謂“精英的痛苦”,一部部電視劇對於窮人、普通人的抹黑、懼怕簡直達到喪心病狂的程度。

這些電視劇裡的窮人不是吸血鬼,便是沒有素質的社會垃圾。窮人和普通人彷彿是渾渾噩噩或窮兇極惡的殭屍,追著要吃他們高階精英的腦子——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當然現實裡不是沒有這種人,可是大家捫心自問一下,中國大多數普通人是這些電視劇裡反映的那樣嗎)

我個人覺得最關鍵的還有一點:嘿,你猜怎麼著。

他們在宣傳高階精英的痛苦,還打著反映現實的旗號在窮人那裡賺錢。

殺人還要誅心!

好可怕啊。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尾聲

國產影視劇多數娛樂性的片子以賺錢為目標,這個本身並沒有錯誤。但是任何片子都以賺錢和娛樂為任務,那就有點不太好了。

我個人感覺是國產影視劇距離覆蓋全部題材還差得太遠,離這個時代太遠,不接地氣、活在夢裡。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中國今天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背後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講,有太多的精神、奮鬥經歷值得宣揚。

目前的國產影視劇能傳達得太少、太狹隘和太懸浮了。

宏觀上講藉助影視作品激發全社會的正能量、奮鬥精神和現實思考才最符合其作用的,而這方面也缺乏宏觀的規劃、導向。

當然,如果扯到覆蓋全部的題材,特別是現實題材又會扯到“限制”那一條上去,這確實也是阻礙現實性國產影視劇誕生的事實。

虛假、懸浮感、不接地氣?國產劇裡有沒有“窮人”這事兒重要嗎

但至少在出現在“限制”條條框框之內,明明能夠做到的東西還是得要求吧。

比如都市劇裡場景,道具,生活場景做得真實一點,演員妝容和人設融合一些,打著現實旗號你故事劇情接地氣一些,這好像並不難對嗎?

如果都做不到這些,也就別怪越來越現實的觀眾罵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