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好,真是遊戲害的?若遊戲消失,他們成績會怎樣?

孩子學習不好,真是遊戲害的?若遊戲消失,他們成績會怎樣?

遊戲造成孩子學習差?

最近不少遊戲公司日子都不好過,各大遊戲公司眼睛緊盯著訊息的來源渠道,生怕錯過什麼,一有點風吹草動,都會感到風聲鶴唳。

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有一段話一經報道,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原話是,她朋友夫妻倆分別是北大和清華的學霸,

然而孩子卻連重點中學都考不上,原因就是因為打王者。

最近,權威央媒也發表了一篇以“遊戲和精神鴉片”為話題的文章,文章一出,遊戲公司股價狂跌不已,4000億化作泡影。這篇文章已經過修改,但本身卻是呼籲加強對未成年人監管的,只不過標題有點“觸目驚心”。

先說一下筆者對於第一個觀點的看法。

邏輯不通。

孩子考不上重點中學跟父母的學歷沒有直接關係,就算扯到遺傳學,這個前後邏輯依然立不住腳。

如果這樣說,父母只要不是知識分子出身的,比如農民、工人等出身,那孩子就不需要上學了,因為基因不好,學了也考不上。

實際上,很大一部分來自985和211名校的學生都是從“大山”中走出來的。因為落後,他們才明白“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意義。如果按照本觀點來看,那 “希望工程”還需要搞嗎?

所以孩子學習不好,

不能把責任單純地扔給遊戲,因為決定事物本質的不是外因,而是內因。

孩子學習不好,真是遊戲害的?若遊戲消失,他們成績會怎樣?

假設沒有遊戲,孩子學習會好嗎?

答案很明確:

該好的仍然學習好,該差的仍然學習差。四個字“沒有關係”。

在古代的時候沒有手機,也沒有電子遊戲,孩子們玩的東西主要是“自然製造”,幾塊石頭和木條就夠讓他們玩一上午,家裡如果有條件弄個麵人皮影啥的,他們高興地不得了。而對於某些上層人士,他們的娛樂活動可以是鬥蛐蛐、鬥雞、彈棋、彈琴、扔骰子、扔筷子、看戲、聽評書等等。娛樂的方式多種多樣。

這時若把這些娛樂活動全拿掉,你說他們會選擇去學習嗎?顯然不能,

如果都去學習了,那中國豈不全都是知識階層的後代了,還用開展“掃盲”嗎,既然連知識階層都不算,更不用提“學習好”這三個字了。

筆者記得電視劇《亮劍》中,

有一場戲是李雲龍他們老哥三接到命令去學校報到,然後哥三在宿舍閒聊,李雲龍來了一句“學習?學個屁”,另外兩人哈哈大笑。

往近一點的時間說,十幾年前,還沒進入智慧手機時代,甚至連手機都沒有普及的時候。那時候孩子們玩什麼?跳皮筋、用樹葉拔河、扔沙包,還是自己畫個房子往裡跳,把這些都給禁掉,他們就不會創造其他的嗎?

在課堂上,一個人不想學習的時候,對著橡皮和鉛筆,都可以產出無限可能,要麼“轉筆”是誰發明的,難不成是在課外發明的?

如果國家真的把遊戲“明令禁止”了,你信不信,孩子們的學業該怎樣還是怎樣。

因為他們會重新尋找新的“替代品”。

這就跟之前 “電子書”盛行的年代一樣,那時候沒有電子遊戲,結果呢“網文”成了最流行的娛樂方式。

在什麼都沒有的年代,兩隻狗互咬,你不是也看得起勁嗎,原始社會,人們閒得沒事幹的時候還喜歡打群架呢,這就是一種發洩的方式。

按下葫蘆浮起來瓢,少了張屠夫,娛樂絕不會吃帶毛豬,就算沒有王者榮耀還會有君者榮耀、臣者榮耀。

孩子學習不好,真是遊戲害的?若遊戲消失,他們成績會怎樣?

想學習的孩子誰也阻止不了,不想學習的孩子,你擋都擋不住。

之前筆者寫過一篇關於校外補課的文章觀點一樣,

孩子不是學習的料,你讓他上多貴的輔導班都是浪費,課上不學,課外照樣不學,家長們最後只能拿錢買個心安。

美國當年搞了個“禁酒令”,導致走私氾濫、黑市橫行,結果被迫取消。

在遊戲這方面,充分印證了一個道理“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對此網友表示:

當年我爸為了不讓我玩電腦,把房門給我鎖了,於是我學會了開房門鎖。

當年我爸為了不讓我玩電腦,把我滑鼠沒收了,於是我學會了用鍵盤玩遊戲。

當年我爸為了不讓我玩電腦,把我電源線拔了,於是我找到了替代電飯鍋的線。

你可以關閉我的電腦,但是你無法阻擋一顆追求快樂的心。

在環境中若只有一種娛樂的方式,毫無疑問,這種娛樂方式是對人類吸引力最大的。

這就跟蘇聯時期嚴格限制一切,唯獨不禁酒,結果產生了一個又一個的酒鬼是一個道理。

換句話來講,我們之所以現在拼命奮鬥,為的就是以後可以安心享福,這就是先苦後甜的道理,然而在這個奮鬥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短暫行樂,勞逸結合,為的是讓自己將來能夠更好地去奮鬥。

孩子學習不好,真是遊戲害的?若遊戲消失,他們成績會怎樣?

為什麼遊戲會讓人痴迷?

追求精神層面的快樂是人類的一種本性。

因為遊戲能夠帶給人帶來滿足感、快感、舒適感。這就是為什麼人在玩遊戲時注意力集中程度是學習時的好幾倍的原因。

有些人為了應付考試,強迫自己每天看書,背英語單詞。有一天他考試過了,回過頭時,他看到單詞和課本,再也不想碰。這就是“被動接觸”,

它採取的是一種強行對抗大腦中的“多巴胺迴路”的方法,來抑制個人的慾望。

遊戲廠商清楚地明白這種慾望產生的“迴路機制”,於是我們看到絕大多數遊戲都有新手福利、老手迴歸這個機制,這些活動可以不斷吸引你、刺激你,讓你一步步完成任務,當完成任務之後,你就會得到滿足,享受一種榮耀感。我們把遊戲換成娛樂同樣可以是適用。

時間久了,就會上癮,為了幫許多孩子戒掉“網癮”,於是“教育學者”想盡了方法,最後他們終於想到了一種方法,用打遊戲的方法學習,讓孩子在升級打怪的同時順便把習學了,養成一種習慣,用這種方法取代遊戲。

自律的高階階段就是一種習慣。你養成了愛學習的習慣,自然一切就都解決了。

這種給遊戲套了個學習“馬甲”的方法,以此來騙過人體的“免疫”系統,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個人。這跟遊戲本身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說孩子學習好不好,不在於遊戲產業的多元化,而在於孩子本身,在於家庭本身。

孩子學習不好,真是遊戲害的?若遊戲消失,他們成績會怎樣?

上癮是一種其他原因導致的結果,而不是一種前提原因。

你要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也就是說上癮這個結果不是因為遊戲本身,而是由於人類自身存在多巴胺迴路的情況。你就是把遊戲換成其他的娛樂方式一樣可以上癮。

就像有些人三天不打麻將就渾身難受。

到這裡你就會明白了,原來遊戲只是個背鍋俠。

那上癮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嗎?還是那句話,沒有多大的直接關係。

朋友家的孩子,天天打遊戲,然而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第一名,到點學習,到點娛樂,勞逸結合。關鍵他遊戲打地還賊好。你能說打遊戲影響他的學習嗎?相信這樣的例子並不在少數。

這裡大致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打遊戲可能會佔用時間,佔用時間可能會導致學習時間減少學習時間減少可能會使學習成績下降。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結論。

第一,

每一小步之間都不能將“可能”變成“一定”,它不是數學上嚴謹的推理關係。

比如佔用時間,人的時間應用太廣泛了,吃喝拉撒都會佔用時間。為何鍋就一定給遊戲來背。

第二,這3個序號之間亦不存在“一定”退出關係。學習時間少,成績就差?真不一定。

筆者的老師常說過一句話:只要課堂上跟著老師好好學,掌握好基礎知識,考個本科完全不成問題。

老師說得沒錯,

因為高考最後一道大題就不是為平常學生而設的,它是為了那些進國家頂級院校進修的“天才”設定的,是為國家選拔頂尖人才存在的。

假設你家孩子課上能認真學習,那還需要輔導班嗎?筆者小時候也沒上過什麼輔導班,結果也考上了名牌大學。那有人會說,我家孩子實在笨,課堂跟不上,咋辦?那不會向老師請教嗎?

筆者上學的時候,學生遇到問題能把老師拖堂到下一堂課,甚至把老師堵在辦公室。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外因。

第三,既然每一步因果都難以倒推,更何況整個結論了。

學習差的果無法推出打遊戲的因。

那有人就會說了,照你這樣說,那還要防沉迷系統幹什麼?

由於多巴胺的存在,過分沉迷於遊戲中,會導致孩子無法自拔。為了避免更多的孩子出現類似情況,

我們必須要減少多巴胺的分泌,不能總讓孩子保持在興奮的狀態,在自律無效的情況下,就需要他律防沉迷系統,來輔助孩子控制自己,以免影響孩子成長。

孩子學習不好,真是遊戲害的?若遊戲消失,他們成績會怎樣?

不怪遊戲那該怪誰?

未成年人本身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這就需要有人來監督。

國家已經在這方面做到了“極致”。不管是宣傳標語,還是遊戲授權版號發行,都進行了嚴格的稽核規定,就算稽核透過之後,只要上架的內容稍微有點不適合未成年人的,就會被要求下架整改。再加上防沉迷系統的不斷限制,這還真怨不得國家。

怪遊戲廠商?沒有周扒皮也會有李扒皮。

遊戲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它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是為了豐富人類的精神世界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娛樂方式之一,如果遊戲全是對人類有害的,那早就被拋棄了。

舉個例子,有個人拿著一把刀把人砍傷了,你不去追究砍人那個人的責任,而是去追究刀和生產刀的廠家的責任,這是捨本求末,另外,

你總不能因為刀可以傷人,就把刀給禁止了吧。這不可能。

不怪國家、不怪遊戲廠商,那鍋誰來背?、

誰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父母。

仔細查查那些描寫青少年犯錯誤的書籍,每一個案例的背後都會提到親子關係、家庭關係這兩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家長們在客廳裡看電視、刷影片,孩子在一旁學習,孩子心裡會怎樣想?

既然家長都無法給孩子做個好榜樣,你能指望一個三觀還未形成的少年怎麼改變。

很多留守兒童,一年中能夠跟家長好好相處的日子不到一個月,家長對孩子缺乏相應的引導和教育,更不用說指導孩子好好學習了。孩子內心根本就不明白,學習有什麼意義。

每天在苦悶中度過,又缺乏興趣作為引導,看書就如同看天書一般。不迷戀遊戲才怪。

所謂,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才是師之惰。古代名家說的話並非都是套話。

父母都是高階知識分子,孩子連重點中學都考不上,而有些單親家庭或者大山裡的孩子,他們卻能考上名校,為什麼?因為,

他們從小就明白了,從小父母就教育他,要想有個美好的明天,就必須要走出大山去,他們明白只有自己好好學習,才能找份好工作替父母分憂。

所以,孩子沉迷於遊戲,我們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社會。

真正的原因在於家庭,在於父母身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所作所為,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還有些人會說我們要賺錢養家,哪有時間管孩子?

那筆者想問你,你賺錢養家的目的是什麼,難道不是為了孩子,為了下一代薪火傳承嗎,

你不能以忙著賺錢為藉口,就不管孩子了,那你這個錢不就白賺了嗎?

寫到最後,還是那句話,即使有一天遊戲真的消失了,孩子的成績也絕不會因此變得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