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嘉靖一生的帝王權術,用一段話點破

在《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的最後一集,嘉靖點出了長江黃河的道理“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聖人出黃河清,可是黃河的水什麼時候清過?長江的水灌溉了兩岸數省的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兩岸數省的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濁而偏廢”這段話概括了嘉靖一生的用人之道。將貪官汙吏比作黃河,將清流比作了長江。當然,這也是在說海瑞太偏激,想讓嘉靖只用長江而廢黃河,只用清流,而廢黜貪官。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一生的帝王權術,用一段話點破

嘉靖和海瑞只不過治國用人的策略用的不同,意見不一致,海瑞是清流,甚至是比清流還清流,所以他才建議皇帝治國只能用清流。嘉靖是皇帝,他見多了權力的爭鬥,知道想要這個國家有條不紊地執行下去,他必須要用對人,也就是清流和嚴黨他都要用,不僅要用,還要他們相互制衡,這樣才有了兩黨相爭,想要內閣平穩下去,要想國家繼續下去,也必須要這樣。但是即使是這樣,依舊會出現問題,那就是清流的太過偏激以及嚴黨過分的行為,也就是說長江和黃河的水患:黃河氾濫,朕需要治理,這就是為什麼廢黜嚴嵩殺掉嚴世藩的原因;長江氾濫朕也要治理,這就是廢黜楊廷和和夏言,殺楊繼盛和沈煉的原因。這段話就體現了嘉靖的用人的道理。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一生的帝王權術,用一段話點破

在嘉靖看來,並沒有什麼賢臣而言,能用時便立,不能用的時候便廢,皇帝難道不知道嚴嵩是貪官嗎,他心裡比誰都清楚,大明王朝的各項開支用度,稅收情況,皇帝都瞭如指掌,但是為什麼他不治理貪官呢?因為他還需要利用貪官去給自己撈錢,為了自己的宮殿能夠順利完工,他甚至可以忍受嚴黨貪汙的錢財超過交給自己的錢,而一旦目的達到,或者貪汙的錢財超過嘉靖帝能忍受的範圍,那就算黃河水氾濫了,就必須需要治理了,所以就廢黜了嚴黨。這就是所謂的賢時便立,不賢便廢,嚴黨對嘉靖有用的時候,能夠幫嘉靖撈錢的時候便重用,像是“改稻為桑”的國策,這個提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補齊國庫虧空,為皇帝撈錢,所以嘉靖支援,也明知道嚴黨幹了很多不利的事情,卻置之不理。而嚴黨對嘉靖沒有用了,所以就倒臺了。清流也是如此,清流存在的原因不是為了圈錢,而是為了治國,加上達到國家機器執行的平衡,他們說是清流,實際上也是偽君子,用時便用,不用時便廢,之所以清流存在的時間比嚴黨長,是因為他們還要幫助裕王治理國家。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一生的帝王權術,用一段話點破

這就像乾隆朝的和珅,乾隆重用他的目的就和嘉靖重用嚴嵩的目的一個樣,他們都能準確猜對皇帝的心思,並且在治國理政方面也有一定的才能,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能給皇帝撈錢,唯一不同的是,乾隆貌似對於黨爭是深惡痛絕的。

而清流真的是像長江水一樣的清嗎?這也不見的,像長江水一樣清的清流只不過只有一個海瑞而已,他們是明面上的清流,殊不知徐閣老老家還有良田千傾,說的自己清高無比,其實都是偽君子。真清流就成了海瑞一樣的聖人了,他做到了不拿百姓的一針一線,甚至過年的時候都捨不得賣肉吃,但是清流真的是這樣的聖人嗎?他們也不過是拿著聖人的牌坊,也做黃河的事罷了,只不過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他們不會那樣貪得無厭,他們可以貪而有度罷了。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一生的帝王權術,用一段話點破

而他說這一段的話目的是什麼呢?

一是批判海瑞,這個真清流,朕不是清流,朕是一國之主,朕用的著清流,也用得著貪官,長江對我有用處,黃河照樣對我也有用處,要是朕的國家都像你海瑞一樣清高,那麼誰幫我撈錢,幫我修建道觀,幫我修仙得道,國庫的錢都拿去修這個修那個,用在各項用度上了,皇帝都要窮死,那這個國家豈不是也要跟著你這個清流聖人受窮?

二是教育自己的兒子裕王的帝王之道,嘉靖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了,一旦自己掛掉之後,這個大明的江山是要交給自己的兒子裕王的,裕王這個人賢明有餘但是心機不足。海瑞想的是大明可以君臣共治,而嘉靖一直是一人獨治,但是裕王這個人有點軟弱,做不到他老爹那樣的心機和本事,所以他給裕王留下了徐階高拱和張居正,他們是裕王的老師,他們在當時還算得上是賢臣,但是賢與不賢由不得他們,賢時便用,不賢便黜,要看好他們什麼時候是可用的。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一生的帝王權術,用一段話點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