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裡,只有知道這些史料背景,才會懂嚴嵩的選擇!

大明歷史上,嚴嵩集團剛剛形成的時候,那時候儲君還不是裕王,反而嚴嵩集團是當時的太子黨。可是嘉靖死了兩個太子,最後剩下的只有裕王和景王。所以才會看到嚴嵩集團有和裕王對立的底氣。

《大明王朝1566》裡,只有知道這些史料背景,才會懂嚴嵩的選擇!

明代永樂後,因為朱棣的原因,大臣是可以迎立藩王繼承大統的。只要嘉靖死在嚴嵩前面,內閣首輔就相當於擁有了帝國最大的權力,有權起草遺詔,遺詔才是明代最具有合法性的繼承文書。

歷史上,裕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並不是唯一的儲君人選,還有景王的存在。當初冊封太子時,同時冊封了裕王和景王,同時他兩服色一致,這就很有問題了。裕王因其母杜康妃不得寵,裕王16歲就之國了,嘉靖甚至不允許裕王見他母親最後一面,相反嘉靖一直沒有讓景王之國。

因而在《大明王朝1566》的第一集裡,只講了兩件事,一件事是御前會議上清流們向嚴嵩集團發難,另一件事就是李妃生孩子。

《大明王朝1566》裡,只有知道這些史料背景,才會懂嚴嵩的選擇!

為什麼將這兩件事一起講呢?因為這關係到裕王儲君的位子,正是裕王有了子嗣,才使得裕王可以繼承大統。

第二集,裕王的兒子平安出世後,呂公公才說看氣數皇位是裕王的,呂芳跟了嘉靖這麼多年到今天才確定裕王能接位。呂芳多聰明的人,這麼多年為什麼等裕王有兒子了才開始留後路?是因為景王沒有後代,裕王有,那麼定裕王為儲君是最好的辦法。雖然歷史中,裕王總共四個孩子都夭折了,但是景王一直到嘉靖四十年都無後,這就很有問題了。

夭折子嗣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嘉靖就死過兩個太子,但是你生不出來,那就不正常了。你要知道嘉靖之所以能當皇帝,就是因為正德沒兒子啊。

所以裕王子嗣的誕生,意義非凡。同時,景王死時,是嘉靖四十四年,嘉靖還沒死,徐階知道景王死後是這樣說的:“此子素謀奪嫡,今死矣。”

《大明王朝1566》劇中做了許多藝術加工,但大體上是可以對的上的。劇情是嘉靖三十九年開始,景王嘉靖四十年之國,裕王此時確立儲君大體上對的上。

古代子嗣夭折難產很常見,裕王擁有一個第三代確立王儲位置是對的上。所以劇中以王妃順利生產後,呂芳第二集開始謀劃退路,到後面呂芳倒向裕王一派,再到後面以第三代結尾,也是連得上的。

《大明王朝1566》裡,只有知道這些史料背景,才會懂嚴嵩的選擇!

歷史中景王在嘉靖四十年之國後,四十一年嚴嵩就被貶了。嚴嵩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在倒向裕王。所以劇中也沒有安排嚴嵩倒向裕王,這是對的上的。

景王一直同裕王爭奪王儲,明顯是嚴嵩偏向景王。所以劇中嚴嵩集團同裕王的對立,也是符合史實的。

劇中實際上應該是嘉靖三十年到嘉靖四十年的政治格局才對,但是很多設定又用不了,比如景王加上的話,又沒辦法同後面海瑞的線對的上,以及張居正是在嘉靖四十三年才給裕王當老師(徐階推薦)。所以,劇中將幾條條時間線重疊了,進行了加工,選了一個大體上都能湊一塊的時間線,那就是嘉靖三十九年到嘉靖四十六年,這樣大家都能出場了。

《大明王朝1566》裡,只有知道這些史料背景,才會懂嚴嵩的選擇!

劇中是做了大量工作了的,很多設定背後都凝聚了很多歷史,卻又不衝突,又能做藝術加工得以昇華,這才是這部劇真正的魅力。但如果沒有一點歷史常識,就很懵逼為什麼劇中嚴嵩集團就非得和裕王對著幹。

《大明王朝1566》裡,只有知道這些史料背景,才會懂嚴嵩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