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醉後吟詩,這首絕句小中見大,不遜於唐代才子杜牧

一首絕句只有短短四句話,詩人們如何在尺幅之間描出萬里畫卷,這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技術活。比如杜甫的絕句有時就一句一景,構成四幅獨立的圖景;楊萬里的絕句平易自然、構思新巧,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杜牧《赤壁》中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如果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戰爭失敗,吳國滅亡,大小二喬就要被曹操奪取,置於銅雀臺中。像赤壁之戰這樣的大事,並不好寫,詩人卻因小見大,用簡短的詩行,說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興亡、社稷安危,而且暗示自己懷才不遇的感喟。

他醉後吟詩,這首絕句小中見大,不遜於唐代才子杜牧

這些大詩人都非常善於挖掘題材,而“小”是從“大”來的,如果對事物沒有透徹精闢、洞察秋毫的瞭解,就掌握不到,也描繪不出其大。下面介紹的作品也具有這樣的特點,他醉後吟詩,這首絕句小中見大,不遜於唐代才子杜牧。

他醉後吟詩,這首絕句小中見大,不遜於唐代才子杜牧

醉歌宋代:汪元量南苑西宮棘露芽,萬年枝上亂啼鴉。北人環立闌干曲,手指紅梅作杏花。

他醉後吟詩,這首絕句小中見大,不遜於唐代才子杜牧

汪元量,南宋末詩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雲,鹹淳年間進士。南宋度宗時以曉音律、善鼓琴供奉內廷,元軍下臨安,隨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後留大都,侍奉帝后。晚年退居杭州,為道士以終,其詩大多為記亡國之戚、去國之苦。

他醉後吟詩,這首絕句小中見大,不遜於唐代才子杜牧

南苑西宮曾經花木扶疏、玉樹瓊枝,風景極其優美。可如今那些有刺的草木上,都長出了嫩芽,可見已經許久無人管理。冬青樹是宋宮中栽種最多的一種樹,平日修剪整齊,眼下卻競日烏鴉聒噪,被糟蹋得不成樣子。“南苑西宮”,是皇帝的居所,用“棘露牙”,極寫其人去樓空,破敗荒涼;“萬年枝”,是皇帝喜歡的花木,用“亂啼鴉”極寫其由雅變俗,物隨人異。

他醉後吟詩,這首絕句小中見大,不遜於唐代才子杜牧

前兩句寫景,一靜一動,都表示出一片悽清況味。後兩句出現了人物,“北人環立闌干曲,手指紅梅作杏花。”入侵的蒙古人站立在亭臺的欄杆上,他們指指點點地在說著什麼呢?原來是錯把梅花當成了杏花。北方多杏花,南方多梅花,梅杏的花型相似,顏色相近,於是遠來的元朝人,因不識而指點著議論。

他醉後吟詩,這首絕句小中見大,不遜於唐代才子杜牧

後兩句如一個特寫鏡頭,“環立”,可見非一人;“手指”,見出環立者的形象動作。透過這樣一個小小的場面,卻暗示出宋朝已亡的大事。從藝術手法說,這就是“小中見大”,在篇幅最短的絕句中,尤為多見。

他醉後吟詩,這首絕句小中見大,不遜於唐代才子杜牧

杜牧和汪元亮的作品都表現了國家興亡的大事情,所不同的只是杜用虛筆,是設想;汪用實筆,是確見。但無論虛實,都只點到為止。欲小中見大,就要多描寫具體形象,透過具體形象顯示出高度概括、凝練的功夫。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蘇軾《南堂》中有,“客來夢覺知何處,掛起西窗浪接天”,也是透過一窗之小,見出江、浪之大。可見詩歌創作貴在創新和含蓄,只有寫出新意,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才能收穫讀者滿滿的讚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