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樁奇案,丈夫離奇失蹤,妻子與情人被斬首,結局卻出人意料

清朝乾隆年間,福建省仙遊山下有一個村莊,村中有一院落修建得富麗堂皇,亭臺樓閣掩映在假山樹林之間,顯得豪華精緻。院子的主人叫王隱秀(字文俊),三十多歲年紀,長得俊朗且溫文爾雅。王隱秀之父是當地的大商人,去世後給他留下了百餘畝的地產,王隱秀靠著這百餘畝地產過著安逸的日子。跟當時的大多數有錢人一樣,他花錢捐了一個國子監的名額,所有人們又叫他“王監生”。

清代一樁奇案,丈夫離奇失蹤,妻子與情人被斬首,結局卻出人意料

古人云:富貴之家必有醜事。王監生家裡有錢,自然難免會做出一些驕奢淫逸的事情來。王監生沒有別的愛好,唯一的愛好就是喜歡美女。王監生家裡已經娶了三妻四妾,但他仍然不滿足,時常到鄉間村野流連,處處沾花惹草。鄉民們皆知其行事風流,奈何其財大氣粗,且大多數時候做事也不算過分,鄉民們即使察覺醜行,也沒有人願意出來指證他。

王監生家有一個佃戶叫侯老三,侯老三為人勤懇老實,長得矮小卻很精壯,面容也顯得蒼老。侯老三的妻子叫黃蘭香,長得杏仁眼、櫻桃嘴,身材苗條很有風韻。黃蘭香與侯老三夫妻,活活脫脫一對《水滸傳》裡的潘金蓮和武大郎。王監生是個風流之人,他早就知道侯老三家裡有個貌若天仙的妻子,自然不會輕易放過她。他遲遲不肯行動,就是在暗中等待機會。

清代一樁奇案,丈夫離奇失蹤,妻子與情人被斬首,結局卻出人意料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9年)冬,由於發生旱災,莊稼嚴重欠收,很多人家都吃不上飯。租借王監生家田地耕種的侯老三家也不例外,黃蘭香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日子過得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王監生計算著時間,當他算定侯老三快斷糧時,就帶著糧食和銀子來到了侯老三家,把糧食和銀子贈送給了黃蘭香。黃蘭香對王監生感恩戴德,兩三次接觸之後,二人漸漸熟悉起來。

同年冬的一天晚上,侯老三去縣城看望母親,他的母親與哥哥一起生活,哥哥家住在城裡。侯老三去縣城看望母親,他前腳剛走,黃蘭香後腳就跑去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王監生。王監生心領神會,當夜就悄悄來到了黃蘭香家。他在門口輕輕釦了三下大門,黃蘭香聽到敲門聲之後,就出來家門放進了王監生。那天晚上,兩個人乾柴烈火,熱床熱炕頭打得火熱。

自此以後,二人竟然如膠似漆,難分難捨了。隔三差五,王監生就去找黃蘭香,王監生有時故意給侯老三派更多活幹,讓他沒有辦法提前回家。王監生趁機去找黃蘭香與她廝混,王監生每次去黃蘭香家,都會帶去一些銀子或者首飾,還免掉侯老三家的租子。

清代一樁奇案,丈夫離奇失蹤,妻子與情人被斬首,結局卻出人意料

天越來越冷,王監生下鄉越來越不方便,他找到黃蘭香商量,決定把侯老三弄走,讓他出門去辦點事情,最好能出門三五年再回來。侯老三一旦出門,就沒有人再妨礙他們了,他們二人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為所欲為了。

如何弄走侯老三?當然不能直接將他趕走。王監生找來他的好友商量對策,王監生有一個好友是縣衙的主簿曹師爺。曹師爺主管文書工作,平日裡也做點打雜的小事情。曹師爺是典型的地頭蛇,在當地的三教九流都給他面子,他盤踞在當地混得很開。曹師爺告訴王監生,新來的縣令大人叫宋濟世,他為官清廉正直,辦事情也非常認真,自詡為包青天在世。王監生要弄走侯老三不論是用欺騙手段還是行兇手段,都難逃宋縣令的法眼,勸他不要輕舉妄動。

王監生了好友之言,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不過他馬上想到了一條計策:他讓曹師爺給他介紹一個靠譜的算命先生,他要為家裡的妻妾們算卦。王監生給了曹師爺一大錠銀子,曹師爺當即給王監生找來一個算命先生,王監生看了很滿意,帶著算命先生返回了村裡。

清代一樁奇案,丈夫離奇失蹤,妻子與情人被斬首,結局卻出人意料

回到村裡之後,王監生騰出了一間房子給算命先生住,讓他輪流給家裡的人算命,包括給所有的佃戶和僱工。算命先生擺上茶水和椅子,對所算之事無不應驗。算命先生的名氣越來越大,人們都說他是一個神仙,能夠算出人的命運走勢。不久之後,王監生讓算命先生去黃蘭香家給她算命。

在黃蘭香家裡,算命先生為黃蘭香算了命,他說黃蘭香的命苦得很,勸她要多行善事,用做好事來行善積德,這樣就能夠改變苦命。看完了黃蘭香後,算命先生又給侯老三進行算命,他仔細端詳了侯老三的手掌之後,不禁哀嘆起來,隨後又連連搖頭嘆道:“可惜!可惜!”

清代一樁奇案,丈夫離奇失蹤,妻子與情人被斬首,結局卻出人意料

侯老三被嚇得不輕,趕緊問算命先生究竟看出了什麼,難道自己會有什麼災禍不成?算命先生不說話,故作深沉一番後,才告訴侯老三,今年是他的本命年,必然會有大火之災。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用水來克火,入冬之前若能去四處避難,在那邊呆一年半載再回來,必然就能逢凶化吉,而且還能招財進寶。侯老三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他聽了算命先生的話後轉憂為喜,於是和妻子黃蘭香商議,決定過幾天就動身去四川。

黃蘭香見丈夫信以為真,於是拿出王監生送來的銀子好首飾交給侯老三,讓他去四川做點小買賣,半年之後再回到家裡來。第二天早上,侯老三又上門給王監生借了一筆錢作為本金,又把妻子的生活做了一些安排,家裡的事情都處理完畢後,侯老三背起包袱踏上了去四川的路。

清代一樁奇案,丈夫離奇失蹤,妻子與情人被斬首,結局卻出人意料

侯老三去四川做小生意後,王監生與黃蘭香之間沒有了障礙,黃蘭香甚至隨意出入王家院子,儼然成了王監生的小妾。王監生與黃蘭香放縱自我,鄉民們很快就察覺到了二人之間的關係,人們紛紛在背後議論紛紛,都說二人做事太過張揚過分。但人們議論歸議論,並不敢直接與王監生產生衝突。侯老三出門之後再也沒有回來,也不見有什麼書信寄回。

轉眼到了第二年的夏天,侯老三還沒有回到家中,按照當時的約定,他肯定會在夏天回到家裡的。由於侯老三遲遲沒有回家,所以鄉民們都懷疑他已經死了。王監生與黃蘭香有私情,侯老三又被騙去四川做小生意,如今時間已到侯老三卻不曾回來,所以侯老三有可能是被害了。侯老三被害的訊息很快傳遍了村子,很快又傳到了宋縣令的耳朵裡,宋縣令問曹師爺此事是否屬實。曹師爺說黃蘭香與王監生有私情是鄉民們猜測的,至於殺人也是子虛烏有。宋縣令聽罷,不再繼續過問。

清代一樁奇案,丈夫離奇失蹤,妻子與情人被斬首,結局卻出人意料

數日之後,有村民在仙遊山下的一口枯井裡發現了一具腐屍。發現腐屍的村民趕緊來縣衙報案,宋縣令當即派人前往勘驗,確定屍體為一具男屍,且已經腐爛,面目已經無法看清。枯井之內發現屍體,而且還是一具男屍體。村民們更加確定屍體就是侯老三的,侯老三的哥哥侯老三請人寫了狀紙,把王監生、黃蘭香告上了縣衙。

宋縣令當即將二人嚴加審訊,二十板殺威棒打得二人叫苦連天、連連哀嚎。由於經受不住嚴厲杖責,二人只得承認了私通一事,卻無論如何也不肯承認殺死了侯老三。宋縣令提審了與案子有關的所有人員,初步認定黃蘭香和王監生私通屬實,王監生為了能和黃蘭香長久廝守,用算命先生誘騙侯老三。侯老三被騙出家門之後,王監生僱兇將他殺死,屍體丟入枯井之中。黃蘭香與王監生死不承認,肯定是做賊心虛所致。宋縣令於是下令大刑伺候,二人被打得皮開肉綻,雙指被竹籤扎爛,最後不得不承認了殺人,兇器丟在了村旁的溪水裡。

王監生和黃蘭香承認殺人,宋縣令讓二人簽字畫押,然後呈文上報。刑部批覆很快就下來了,王監生的家人雖然花了很多錢去打通關節,但最後還是沒能保住他的命。刑部批覆之後,王監生和黃蘭香被判處斬首。處斬那天,王監生和黃蘭香被遊街示眾,最後被一刀砍頭。宋縣令破解此案,獲得了鄉民們的高度讚譽,鄉民們都稱他是“宋青天”、“宋龍圖”。有文人還把此事編成了《監生偷香》的戲劇到處上演。

清代一樁奇案,丈夫離奇失蹤,妻子與情人被斬首,結局卻出人意料

第二年冬天到來後,城內的城隍廟裡上演了《監生偷香》戲劇,當戲劇演到高潮時,人群中卻有一人突然放聲大哭起來。眾人回頭一看,發現此人竟然是離家一年多的侯老三。侯老三竟然沒有死,他在四川經營了一年多雜貨鋪生意,還賺到了很多錢。在四川的這一年中,他也給妻子寄來幾封信,後來卻沒有了一封回信。他認為妻子不識字,也沒有時間去鎮上找人寫,所以也沒有放在心上。

冬天到來後,侯老三賣掉了所有的貨物,帶著銀子返回了老家。他給妻子買了禮物,還準備把掙到的錢都交給妻子。誰知剛剛走進村子,就有人告訴他,他的妻子早已經被斬首了。侯老三追問妻子被殺的原因,村民們不肯告訴他實話,讓他自己去看戲劇。侯老三於是去城裡的城隍廟看《監生偷香》,終於明白了妻子與王監生私通被殺的事情。

侯老三心如刀絞一般,妻子雖然不守婦道,作出了有傷風化的事情,可他們並未謀殺自己。宋縣令看到一具腐屍就斷言說是自己,於是把妻子和王監生斬首,這是冤殺了他們。侯老三覺得要為妻子伸冤,於是他找人寫了一樁狀紙,把宋縣令告到了巡撫衙門。巡撫大人接到狀紙後,認為此案事關重大,於是親自下來審理此案。

清代一樁奇案,丈夫離奇失蹤,妻子與情人被斬首,結局卻出人意料

案子很快就被查清楚了,宋縣令憑著自我感覺判案草菅人命,為貪戀清官之名冤殺了王監生和黃蘭香。那口井中的腐屍是誰呢?經過一番調查後發現,那具屍體是來自外鄉一個流浪漢的。這個流浪漢喝醉了酒,不小心跌入枯井之中死在了枯井裡。由於流浪漢的身材與侯老三神似,因此被宋縣令錯誤地斷定成了侯老三。

此案真相大白,巡撫大人上報刑部批覆,將宋縣令罷官並且流放一千里,王監生雖然已經被斬首了,但還是判決其家屬交出幾間房子和十多畝地給侯老三,作為對此事的賠償。按照《大清律例·刑律》的規定,王監生和黃蘭香私通屬實,但罪不至死。因為王監生每次來黃蘭香家裡都帶了錢,二人之間存在交易的嫌疑,從嚴格的司法判決來說二人罪不至死,判處杖責並處徒刑是合理的。但若二人真的殺死了侯老三,則必然會被判處斬首。

清代一樁奇案,丈夫離奇失蹤,妻子與情人被斬首,結局卻出人意料

此案告誡後人:為官者、執事者,必須公正公平,必須心細如塵,因為每一句話、每一個決定都有可能導致人頭落地。一個錯誤可以糾正,但生命卻不能重來,人命關天的案子必須慎之又慎。古往今來多少冤假錯案,往往就是這樣產生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