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了癱瘓的父親八年,還是把他送到養老院!”

文/涵美一

01

前一段時間,趁著年假回了一趟孃家,中途遇到了同村的老好人劉伯。

當時,他一個人騎著三輪摩托,車上不僅載了自己的小孫子,而且還堆滿了各式各樣的食品,從水果到零食再到補品,幾乎是應有盡有。

起初,以為他是忙裡偷閒去串親戚,我便在打過招呼後笑著說了一句,“伯伯,您這是去哪個親戚家啊?那麼捨得下血本!”

聽到我的話,他先是愣了一下,繼而憨笑著搖了搖頭,連連告訴我,自己只是去鎮上。

“去看我答(爸),前些天,沒收麥子時,我和小偉(劉伯的弟弟)各自湊錢把他送到了養老院,今天趁著不忙再過去一趟……也沒買啥,都是一些他平日愛吃的東西。”

看到劉伯又黑又瘦的身體,想到他父親這些年癱瘓在床,一直都是他和弟弟盡心盡力的輪流照顧,我在詢問老人家身體近況的同時,也由衷的對他們兄弟二人的做法表示理解。

“唉!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答(爸)也是看到了我們的難處,很多次主動提出來要去養老院。雖然我們心裡不好受,但確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你大大(伯母)吧,這兩年腰間盤突出的厲害,時不時就會疼的彎不了腰,再加上還有一個小猢猻也要照料。小偉呢,家裡也是一樣,老老小小的,他也是忙得騰不開手……

到了我們這個年齡,不是說不孝順老父親,而是身體條件和精力已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負荷……但不管怎麼說,答(爸)癱瘓在床這八年,我們兩家人對他確實算是掏心掏肺的伺候了。以後我和小偉會盡可能的多花一些錢,讓他儘量過的舒坦一些。”

說完這番話,劉伯低下頭猛吸了一口煙。

我從瀰漫的煙霧中看過去,他黝黑的臉龐顯得愈發的滄桑。

“照顧了癱瘓的父親八年,還是把他送到養老院!”

02

很難去責備,劉伯的做法是不孝,畢竟老父親從2012年癱瘓,在這八年裡,是他和弟弟一直悉心的照料。退一步來說,倘若兄弟倆幾年裡真是照顧不周,以老人家的身體狀況也不一定能堅持住八年的時光。

我也曾見過幾次劉伯的父親,他雖然不能站立行走,但口齒清晰,衣著整潔乾淨,面容也紅潤有光澤,如果不是因為癱瘓,以他的狀態肯定會和同齡的老人一樣,逍遙自在的聊天、嘮嗑。

誠然,也正是因為老父親良好的精神面貌,間接的證明了劉伯兄弟倆在照顧他的吃、穿、用方面確實花費了很多的心思和精力。

劉伯今年62歲,他的老父親85歲,八年前因為腦出血,導致了下半身癱瘓。

劉伯除了有一個小兩歲的弟弟,還有一個大姐,只不過她因為遠嫁,期間雖然過來了幾趟,但每次呆不了幾天就匆匆回了家,因此,照顧老人的任務,還是落在了劉伯兄弟二人身上。

前兩年,劉伯和弟弟各自的兒子都剛成家,家庭壓力談不上很大,兩家人在照顧老父親的事情上還能應付得過來,後來,隨著各自的孫子、孫女接連出生,兩家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中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尤其是農忙時節,又要照顧小孫子,又要看護老人,不管是對兩個伯伯還是伯母而言,都稱得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特別是剛有孫子的那幾年,兩個伯伯的家庭內部都因為照顧老父親沒少發生過口角,也曾在“是否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一事上發生過激烈的爭吵,還曾遭遇過各自子女的不解和厭嫌。

而劉伯的父親也意識到自己給兩個兒子帶來的壓力,他也曾多次要求劉伯把自己送往養老院,甚至,還曾用不吃不喝“威脅”過伯伯,只不過,不管經歷怎樣辛酸的“雞飛狗跳”,兩家人竟咬牙一點點堅持了下來。

但隨著兩個伯伯都過了花甲之年,再加上兩個伯母體弱多病,最近這兩年,兩家人越來越覺得有些吃力,最終在壓力下“不堪重負”,思來想去,還是把老父親送去了養老院。

“照顧了癱瘓的父親八年,還是把他送到養老院!”

03

實話講,儘管兩個伯伯因為不得不把老父親送到養老院而覺得心存虧欠,但我卻認為他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去讓父親晚年生活的幸福、安樂。

對一個農村人而言,在經濟條件不寬裕的情況下,依然能心存感恩的照顧喪失行動力的老父親多年,這份孝心就足以令人動容和敬佩。

捫心自問,有多少子女在父母癱瘓時,可以做到一直陪在床前,盡心盡力地伺候著老人的吃喝拉撒。

又有多少子女,在父母晚年身無分文的情況下,依然心甘情願、毫無怨言的悉心照料呢。

照顧身體癱瘓的老人有多艱難、又有多煎熬?我想,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深刻地體會。

記得,之前先生的姥姥曾有三年的時間都臥床不起、大小便失禁,婆婆兄弟姐妹五人輪流照料。

婆婆是最小的女兒,雖說那時她只有50歲出頭兒,但照顧了一段時間後依然覺得有些吃不消,三年下來,腰痠背痛對她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更不用說,年紀比她大一些的兄弟、姐妹了。

後來,婆婆在講述那段經歷時說了這樣一句:“雖說是照顧自己的母親,但與養育孩子比起來,還是辛苦了很多倍,那種煎熬毫不誇張的說,真的就猶如坐牢一般。但是,也沒辦法,咬著牙也得堅持,畢竟是盡孝,兒女們能親力親為的時候不會把老人送去養老院,除非身體、精力真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

“照顧了癱瘓的父親八年,還是把他送到養老院!”

04

或許,會有人說,養兒就是為了防老,就是為了父母在晚年身體狀況不好的情況下,當兒子的可以伸出手幫一把。

不可置否,作為子女,在父母身體不便的時候挺身而出是理所當然要盡的孝心,然而,當父母生病臥床不起之時,子女就必須要頂住一切壓力去做到“不棄不離”嗎?

並不是這樣,幫她/他找一個好的護工、或者好的養老院,時不時的去幫忙、看望,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對待父母的晚年養老方面,尤其是遇到父母生病的時候,經濟條件是首要考慮的因素,但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是不可忽略的條件。

有時候,衡量子女孝順的前提並不是在父母生病時要一直守在床前盡孝,忽略子女們所面臨的處境與壓力,而是看子女是否真正的發自內心,又是否心甘情願的孝順。

比起打腫臉充胖子的扛起一切重擔,或者心有埋怨的照料老人,對一個老人來說,晚年生活的體面、舒適、安樂才是為人子女最應該盡的孝道。

“照顧了癱瘓的父親八年,還是把他送到養老院!”

05

自古以來,子女對父母的“盡孝”都是少不了的話題,畢竟,百善孝為先是為人子女必修的一門功課。

然而,對父母的孝順不一定非要做到事事“完美”,也不一定非要“強自己所難”的打牙硬撐。

最好的孝心,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晚年的父母喜樂康健。

記得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有這樣一段話:

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

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個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子女對父母的“孝順”,無論以什麼方式體現,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是耀眼還是寒酸,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為父母獻上自己的孝心,真誠的為父母而付出自己的綿薄之力,這種做法都是無比的美好與難得。

對於父母來說,子女們的用心對待遠遠大於表面上的隨便應付;

而對於子女而言,好的孝心,即便做不到“完美”的呵護,但依然無價、珍貴。

“照顧了癱瘓的父親八年,還是把他送到養老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