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何會先縱容、重用解縉,而後卻又將他灌醉埋入雪堆凍死?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喜歡有才幹的人,尤其是那些文采斐然的人。他們不僅才學滿腹,而且做起事情也非常的盡力。但有才幹的人有時候也有很多缺點,他們常常恃才而驕,不知收斂。原因大概是因為這些有才幹的人,往往幼年就非常的聰慧,常常被譽為神童 這常常讓他們備受欣賞,所以他們的成長過程過於順利,常常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缺乏尊重人的一種心態。他們不明白,其實所謂皇上的寵愛常常是靠不住的,因為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關係還是利用關係,當他覺得你有用的時候,自然會偏愛你一點,而當他覺得你無用的時候,是不可能再照顧你的。而才子的心態就是,自己特別特別的好,好得不需要任何條件,人家也會喜歡我,這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情緒,要知道,任何關係都需要相互維護的,不維護的關係遲早會面臨崩盤。

朱棣為何會先縱容、重用解縉,而後卻又將他灌醉埋入雪堆凍死?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曾經備受寵愛,但最終卻就在盛年慘死的一位才子。他就是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的解縉。解縉的才華可以說是舉世公認,他剛剛踏入仕途,在朱元璋的時代就倍受寵愛,朱元璋曾經對他說過:你我雖然說名為君臣,實際義同父子,如果說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你儘管直說。結果解縉真的直說了,他跟朱元璋指出了很多缺點,完全不顧朱元璋的感受,朱元璋因為太過欣賞解縉的才華一再容忍,但是後來終於容忍不了了,覺得這個人太缺乏人情世故,於是就讓他父親把他領回家了,並許他10年之後我再用你,一句話就說你現在沒長大,等你長大了再用你吧。這算惹了朱元璋的人下場特別好的,因為,在明朝洪武年間為官的人很多無辜受到牽連,被凌遲滅三族乃至九族的人可以說舉不勝舉,一如胡惟庸、李善長等人,而像這樣惹惱朱元璋,還受到如此溫柔待遇的,也只有解縉一人。

朱棣為何會先縱容、重用解縉,而後卻又將他灌醉埋入雪堆凍死?

後來朱元璋病逝,解縉又回到朝廷,他一樣受到了建文帝的寵愛,把他招為近侍,後來解縉在朱棣靖難大軍攻破南京的前夜,選擇了投靠朱棣。朱棣也是對他特別的欣賞,曾經對大臣說:大明不可一日無我,而我不可一日無解縉,可見對他的看重。可是對於一個才子而言,你越誇他他越覺得理所當然,在和朱棣的相處中,謝晉一樣沒有沒有照顧朱棣的感受,他總是想著既然皇上你如此看重我,那麼我有什麼看法一定要告訴你,你也不應該責罰我,其實這就是一種恃寵而驕的表現,儘管謝晉沒有什麼貪婪不法。但是他的這種心態註定了他的失敗。他不明白,其實朱棣之所以看重他,是有許多原因的。

朱棣為何會先縱容、重用解縉,而後卻又將他灌醉埋入雪堆凍死?

第一個原因,就是朱棣已經誅殺了方孝孺等建文朝文官擁簇。朱棣還沒有進京城的時候,姚廣孝就曾經警告過他,說方孝孺一定不會投降你的,因為他特別的方正,但是你也一定不能殺他,因為他是天下讀書的種子,如果你把他殺了,天下讀書人的種子就絕了。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方孝孺就是當時大明讀書人的精神領袖。但是,因為方孝孺對朱棣的特別的排斥與反感,朱棣最後沒有沒有控制住情緒,終歸還是把方孝孺殺了,並且在一怒之下創造了滅人十族前無古人的慘劇。朱棣雖然解了一時之憤,但是面對天下讀書人,他卻是惶惶不安的,因為他不知道由此而產生的後果會是什麼。好在後來解縉這位才子投靠了他,所以他特別的器重謝晉,以此向天下人表明他的惜才之心。

朱棣為何會先縱容、重用解縉,而後卻又將他灌醉埋入雪堆凍死?

第二個原因,他想編撰《永樂大典》,而解縉是最適當的人選。作為一個博學多才的才子,他自小飽讀詩書,更兼之有校改《元史》,補寫《宋史》等經驗。雖然當時朱棣有一個姚廣孝非常的博學多才,但是當時姚廣孝已經是六十幾歲的人了,所以需要解縉這樣的年輕人擔大頭,姚廣孝只作指導。也就是說,朱棣對解縉的器重很多時候是出於他有用的考慮。第三個原因,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解縉是降臣,他要向建文帝的舊臣表示凡是投靠他的,他都會非常的善待。因為當時的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怕建文帝萬一逃了出去,在民間起事,這樣可以降低建文帝的號召力,這也正是穩固統治的需要。

朱棣為何會先縱容、重用解縉,而後卻又將他灌醉埋入雪堆凍死?

但最後,朱棣在委任解縉為內閣首輔之職後,卻終究還是將他以“無人臣禮”下獄,1415年,灌醉酒後埋入雪堆凍死。此時解縉不過年47歲。隨著時間的流逝,《永樂大典》也快完成了,而解縉這樣一個有著降臣之名,卻又不知自重,性格上依然故我,甚至於對於朱棣在冊立朱高熾、朱高煦二人誰為皇太子這等皇家之事上,指手畫腳,更有對朱棣有“好聖孫”直指朱瞻基之語。這顯然也觸犯了朱棣的逆鱗,更為自己開罪了朱高煦,也為自己的悲慘結局埋下了種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