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中靜穆的塔

等待了千百年的塔,讓你去見它。它在歷史的長河中悄然地矗立著……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塔,並非中國土生土長的建築形式,它的淵源來自古代印度。

起初,古印度人築塔,是為了埋葬佛的舍利,在梵文裡,稱其為“窣堵波”。後來,印度塔隨佛教傳入中國,在嵌入亭臺樓閣體系之後,又衍生出不同的樣子,林立於中國大地。

今天看古印度的塔,你可能會覺得,它們跟中國塔完全是兩回事:半圓倒扣的墳冢式窣堵波塔,外形低矮,神采黯淡;哪怕後來在犍陀羅地區發展形成的高塔,與中國的樓閣式塔比起來,不僅形象差異懸殊,氣質也沒有那般壯麗與飄逸。

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佛塔作為一種舶來品,在中國紮下根來,並且在中國文化不斷的雕鑿下,形態、結構和功能,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化融合所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外貌上的,還有基因裡的。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時間中靜穆的塔

如果要找一種藝術形式,展現中國文化對異域文化的吸收、內化和再造,那麼,塔是再合適不過的。

在漫長的歲月裡,塔能為眾生提供庇護和指引,恰恰因為它對世間的一切都是包容的。經歷過千百年的興衰之事,塔在接納著不同文化的改造,寄託著無數人的感懷和解讀。在這個過程中,塔也在不斷豐富著自己的內涵。

一座有生命力的塔,絕不應是守著舊生活的頑固不化,而是既通著來時的路,也能望見未來的方向。

塔,是隱藏在不確定性中的一個確定的理想。

時間中靜穆的塔

古往今來,建了很多塔,倒了很多塔,建了倒、倒了再建的還有很多塔。每座塔有不同的樣式,不同的故事,也有不同的命運。那些名滿天下的塔,還能繼續承載多少寄託?那些湮滅無聞的塔,為人間留下了什麼印跡?那些重新建起來的塔,還是當初的塔嗎?

世界在變化。但是,一座塔對我們而言,永遠可以是空間距離與時間距離最近的東西。我們會帶著懷古的心態去看一座塔,同時期待在與時空對話的時候,在自己的心境裡叩開一個新的角落。一座靜穆的塔,讓我們看清時間的樣子,讀懂存在的意義。一種文明的偉大之處,或許並不在於它有多麼古老,而在於它在哪怕最變幻莫測的局勢裡,在面臨新的交流與挑戰時,仍然懂得融會貫通,出入於理想和生活之間,開出新的生命。

我們在塔的身上,所看到的,是歷史的命題,也是尋常的考驗——要實現這一切,時間與智慧,缺一不可。

一個地域空間,需要一座塔。在一個人的生活維度裡,同樣需要一座塔。一座塔,告訴我們,去莊重認真地對待每一個日常;同時也提醒我們,真正擁有一座塔,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