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傳桃:品讀烏江(散文詩·組章)

雷傳桃:品讀烏江(散文詩·組章)

雷傳桃:品讀烏江(散文詩·組章)

聽!靜心去聽,用心去聽,讓自己,讓周圍的一切都安靜下來!

要聽到事物的本質,必須以安靜為背景。靜能生慧,慧至則耳聰。

你聽到了什麼?烏江一直在嗚咽,這是源自一顆古老靈魂的聲音,只適合讓一茬茬鮮活的靈魂側耳諦聽。

萬物有靈,烏江也不例外。靈性讓烏江更加懂事,更加通透,更加悲憫。

千百年來,烏江只嗚咽,不咆哮。烏江只含愁,不號哭。烏江只追思,不苛責。烏江只懷念,不議論……

烏江把握住了分寸,恰到好處。烏江真的非同一般,這是一條頗有思想和力量的大江。

烏江無需開口說話,卻把天下話術說得無所不包,滴水不漏。

在眾多江河中,烏江是一條硬漢子,柔中有剛。倘若把江流豎起來,那就是擎天玉柱。

烏江替一位勇士嗚咽,歲歲年年,月月日日,從不停歇。

烏江的嗚咽,實則是讚歎,是臣服,是敬畏。

千百年來,真正的勇士,不圖財,不惜命,只圖化干戈為玉帛,把個人的命運置之度外。

與其苟活於亂世,不如跳出來。與其舉手投降,不如揮劍自刎,順勢讓“痛快”一詞高與天齊。碗口大的傷疤,是另一輪蒼茫的落日,永不沉淪。

那一刻,山河失色,烏江開始嗚咽,從此在歷史的深處,一陣緊似一陣,從未停歇,清晰可聞。

兩千多年前的悲壯史詩,定格在這裡。烏江岸邊,再也找不到當年戰場的影子。當年轟轟烈烈,兩大王朝相爭之事,似乎從來沒有發生過。

看!定睛去看,專注去看!烏江閃閃發光。那是一頁頁兩軍對決的史話,努力疊加成一部厚厚的史冊,交由後人細品慢讀,大有深意。

雷傳桃:品讀烏江(散文詩·組章)

兵荒馬亂時節,殺伐之聲一陣緊似一陣。如此晦暗的歲月,讓人心裡發慌,甚至長出了荒草。受此感染,莊稼地裡的雜草明顯多了,總是清除不盡。

一個是漢王,一個是西楚霸王,劉邦與項羽的天下爭奪戰,從來沒有消停過。鄰近戰場的一個個村莊,受到了驚嚇,人聲、雞犬聲和狗吠聲都惶恐不安。

為什麼要成為獨一無二的大王?

為什麼要把天下當作一隻寶匣爭來奪去?

做一個農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什麼不好?

做一個農人,聽命於四季和二十四節氣的輪動,在耕種與收穫之間穿梭往返,有什麼不好?

做一個農人,娶妻生子,老婆孩子熱被窩,有什麼不好……

烏江不語,烏騅嘶鳴,一個騎在馬背上的熱血男兒,回不到過去,也無法向前,只能向上,以自己的頭顱當作禮品,獻給上蒼,開啟一條安穩的通道。只求馬劍入庫,馬放南山。

年僅30歲的大敗之局,給多年的紛繁戰亂劃上一道休止符,讓無辜的黎民百姓看到“活下去,免血腥”的希望。

雷傳桃:品讀烏江(散文詩·組章)

春風又綠烏江岸,梨花又作白頭新的時節,一位古人騎馬歸來,威風凜凜。馬踏瑞雪,又是一條真漢子。

這一幻象,年看上演,讓人懷想,更讓人心痛。

項羽已逝。他活在江東父老的心中,神一樣的存在,是庇護神。

打了那麼多場硬仗,項羽實在太累了,是骨子裡的累,真的應該好好歇一歇。但他選擇的方式不對,勇者過於莽撞了,換作劉邦,一定不會這樣做。

與生命比起來,功名利祿都是浮雲。

圖東山再起,忍一時之敗。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怎麼不明白呢?

江東有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讓自己活下來啊,這才有東山再起的希望。

東山在哪兒?就在江東父老的心裡。

虞姬沒了,可以再找。

烏騅廢了,可以再馴。

不做武士,去當農夫,照樣可以揭竿山野。只要項羽活著,就有扭轉乾坤的可能。

作為孤獨的王者,江東近在眼前,追兵即將趕到。

烏江之畔,站著西楚霸王和他的殘兵敗將,七零八落,屈指可數。

那匹戰馬,名叫烏騅。黑緞子一樣的毛髮,沾著些許的殷紅。

一條船,不大不小,能裝得下西楚霸王和他的烏騅,還有貼身的衛士。

好心的亭長,為他指點一條活路,那就是趕快渡江,東山再起。

江東,這塊最後的地盤,可以隱姓埋名,可以好好養傷,可以招兵買馬,可以反戈一擊。

父老,一定會接納他,安慰他,保護他,成全他。

江東,就在彼岸。那可是他唯一的一條退路,一條活路,一條生路啊。

他怕,漢王劉邦一聲令下,大兵壓境,掘地三尺也要找到自己。

他怕,漢王劉邦大開殺戒,生靈塗炭,黎民百姓跟著自己遭殃,枉丟性命。

血洗江東,哪裡比得上水潤大野?

他不肯,也不願過江東,偏偏把東山再起之路變成自己的一條絕路。

他不肯,也不願把自己的生命的光芒,寄託在江東父老的身上。

苟且偷生,會讓自己的老對手恥笑。

小人,只會貪生怕死。壯士,才會視死如歸。英雄,才會向死而生。

以自己一人之死,換來千萬人之生,值了。

項羽既是王者,更是壯士,自從走上戰場,就沒有打算活著回去。

他年輕氣盛,卻看淡生死。反正都是死,既可以死得轟轟烈烈,又可以死得壯懷激烈。

從謝絕亭長的那一刻起,整個天地對他肅然起敬,萬事萬物為他最後的遠行而讓道

雷傳桃:品讀烏江(散文詩·組章)

不是一道美食,不是一盆硬菜,只是一個愛意與戰事交織的傳奇。

英雄不該氣短,兒女原本情長。

每次歡愛,都是那麼匆忙,如同譜寫一篇急就章。

片刻,戰事又起,戰聲又響。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警覺,讓年輕的項羽翻身起床。哪裡有床啊,只是地鋪,稻草鋪就。他飛快地穿衣,掛甲上陣。

“美人,等著我回來。”

“大王,我在營帳裡為你高唱凱歌。”

項羽大步出帳,投身一堆亂麻似的戰事之中。

虞姬無心梳洗,倚帳張望。她知道,歲歲常歡愉,年年皆勝意。

遠處的血光,映襯著項羽的身影,八面威風。虞姬嫵媚的臉蛋上,跟著紅燦燦起來。

天邊出現火燒雲,虞姬絲毫不知道項羽和他的良將精兵,遇到了勁敵,雙方咬得很緊,激戰猶酣。

說好的鴛鴦大床呢,說好的迎娶大禮呢,說好的微服私訪呢,說好的拜見雙親呢?明明是小別,怎麼有著生離死別的味道?

一陣咳嗽襲來,吐出星星點點的殷紅,這是虞美人的前兆。虞姬急忙回到帳篷,手捂胸口,把心愛的男人想了又想,滿面淚痕,心如亂麻。

雷傳桃:品讀烏江(散文詩·組章)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脖子以上的部分。

殺敵數百人,傷口十幾處,項羽站在烏江之畔,舉劍在手,仰天長嘆:“我的這一顆頭顱,讓漢王拿去好了……”

不,他是主動呈獻。

自刎與刈割,截然不同。兩個動詞,主動與被動;兩種命運,天差地別。

他把自己僅有的一顆頭顱,當作一束野草割掉。

英雄落幕,霸氣不滅。

烏江見證,魂魄不散。

“你要取我項上人頭,我要化作一根羽毛飛去。”烏江兩岸,響徹著這樣的聲音,千百年來,始終如一。他只是做了一個動作:自刎。刎即吻。

項羽自刎,石破天驚。讓自己的勁敵,不勝噓唏,對著自己的殘軀深鞠一躬。那顆孤零零的頭顱,如同號令,讓漢軍退卻,戰亂不再。

連死都不怕的人,還怕什麼?

似乎聽到項羽鐵骨錚錚的遺言:“劉邦啊劉邦,算你牛,算你狠,算你厲害,算你有種,你奪得了天下,我拿死亡給你獻禮!”

這樣的一份大禮,劉邦能收得下嗎?

這樣的一份大禮,只屬於高天闊地。

一個挺天立地的男人,骨子裡的血性,是奔騰不息的烏江之水。

雷傳桃:品讀烏江(散文詩·組章)

烏騅很烏,烏得發亮,那是體內的油光,透過皮毛透出來的。它跑進夜色中,也自帶光亮。

烏騅四蹄很白,比雪更白,狂奔起來,就有踏雪的效果。每次跑進或離開戰場,烏騅踏雪像閃電一樣耀眼。

唯有天下第一駿馬,才能配得上天下第一猛士。烏騅與項羽,是絕配啊。

烏騅立下了汗馬功勞,為自己的主人項羽。它懂得項羽,更懂得勁敵。假設沒有烏騅,項羽的赫赫戰功,就會減少許多。

烏江之畔,項羽不肯過江,不願苟活,把烏騅賞給亭長,以一種決絕與果斷,揮劍自刎,一股熱血氣衝雲霄……目睹這一切,烏騅的兩隻大眼,先是流淚,繼而滴血。

亭長把烏騅牽回家,它不吃不喝,晝夜嘶鳴,大發脾氣。馬廄顯然難以容納它,別的馬匹難以安慰它。亭長望著越來越瘦的烏騅,無計可施,經家人提醒,他牽著它,來到烏江之畔,請項羽的英靈與它對話,目的是讓它恢復常態。

沒想到,烏騅掙脫韁繩,乾脆跳進烏江,在一江清水裡得到了永生。

從踏雪,到衝浪,是一種果斷,也是一種決絕。

從此,烏江有了烏騅奔騰的姿態,靜中有動,動感十足。

烏騅不愧為天下第一忠誠之馬,也是天下第一剛烈之馬。它通人性,主人已死,自己當追隨他而去。烏江成全了它。

烏江,別名駐馬河、止馬河,只為紀念那匹叫做烏騅的駿馬。站在烏江之畔,久久凝望偌大的江面,應該可以看到烏騅奔騰的景象,這不是幻覺,而是真實的存在。

雷傳桃:品讀烏江(散文詩·組章)

烏江是一條江,長江也是一條江。

烏江是支流,是細流,如同人體的毛細血管;長江是幹流、粗流,如同人體的動脈。因此,烏江匯入長江,也就理所當然。

兩江交匯處,沒有什麼異象,平平常常的匯合,倒也波瀾不驚。

烏江之水,與別的江水,沒什麼兩樣。

烏江之岸,與別的江岸,沒什麼區別。

站在烏江岸上,楚漢相爭終於落幕的煙雲,閃現在眼前。

掬一捧烏江水,冰涼刺骨,又帶有些許的溫情,不難聞到人生的況味。

烏江是成王敗寇的影像。這水,流澈,不見泥沙,而沉積太多的東西。靜水深流,平緩如鏡,壓抑著千古以來的憂傷。

喝一碗烏江水,甘甜中透出苦澀,淡淡的,是懷念,與憂傷有關。

甘甜的烏江水,源於和平的盛世,多年的積澱。

雷傳桃:品讀烏江(散文詩·組章)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誰是勝者?誰是敗者?

這是天之問,也是地之問,還是人之問。

讀懂一盤象棋的殘局,也就讀懂了楚漢紛爭。一場接一場浩大的王冠爭奪戰,濃縮為一盤象棋;成千上萬的將士,濃縮為30粒棋子;項羽和劉邦,都是將帥之才,處其位,衝在前。

項羽年輕氣盛,過於剛硬,只可挺進,不能後退;只可昂首,不能“彎腰”;只可成功,不能失敗……

被勁敵打得落花流水,時機不對,命運不濟。這位西楚霸王,無奈之下,面對烏江,揮劍自刎,這樣的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如果當年,他能迂迴一點,以退為守,在江父老鄉親的懷抱裡,積蓄力量,再靜候時機,捲土重來,與漢王劉邦決一雌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站在烏江之畔,見慣了大江大河和命運起伏的我,聯想到項羽這位蓋世豪傑,我還是忍不住哭了。哭聲被濤聲所吸納,淚水被江水所收留。

為一個古人而悲慟。他是凡人群體中走出來的真王,是千百年屈指可數的一條硬漢。

哭聲漸啞,要說的心語實在太多,卻無語了。淚水無聲,一顆接一顆滴落在江岸上,被長滿雜草的泥土所收留。

好一位西楚霸王,可以認輸,但不服輸。可以認命,但命中必不屈服。

生命可輪迴,以其它的方式,再次戰鬥。再戰的結果,不為稱王,只為和平。項羽重生,已經很累很累了,深知戰事紛繁,勞命傷財,生靈塗炭,天下難以安寧。

一局收枰,風輕雲淡。廣天闊地間,傳來響亮的鴿哨,不見放鴿人,只見忙碌的農人。農事迫在眉睫,必須抓緊啊。

等到閒下來,那就在田邊地頭擺一盤象棋吧。濤濤烏江無縫對接楚河漢界,讓善弈者悟出:強中自有強中手,面對勁敵,還是要掌握一些剛柔相濟、柔能克剛的本領為好。

雷傳桃:品讀烏江(散文詩·組章)

一首垓下,一首大風,與王者有關的歌謠,放在一起品讀,別有人生況味。

說好的隔著鴻溝、互不相擾,怎麼一下子大兵壓境,志在必得?

垓下真的不是一個好地方,由勝轉敗的轉折點,讓項羽一次次強忍心痛,只為儘快脫身。他的力氣再大,也趕不上時運不濟,劉邦的將士勢如破竹啊。

往日一往無前、快如閃電的烏騅,這次也跑不動了。真是禍不單行啊。

吃了敗仗,不知何時能夠突破重圍,項羽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虞姬了。置身四面楚歌、八面埋伏的境地,他只能一聲聲嘆氣,不知道怎麼安排必上人。

垓下有歌,懇求老天爺開眼,讓自己和烏騅、虞姬安然無恙,反敗為勝。

大風勁吹的時候,白雲急急奔走。榮歸故里的日子,劉邦意氣風發,風力很足,讓他的金口玉言傳遍四方。他渴望一批猛士,鞏固他的江山,誰也撼動了。

唱罷《垓下歌》,又唱《大風歌》,兩重命運,天差地別,成王敗寇之嘆,響徹天地間。爭與不爭,最難的是把握住相應的彈性和尺度。

《垓下歌》是悲情之嘆,《大風歌》是凱旋之歡。命運的載沉載浮,變幻莫測,由此可見一斑。

雷傳桃:品讀烏江(散文詩·組章)

烏江不烏,像陽光一樣明亮。乾淨清爽,水質好得沒有話說。

烏江沒有汙染源,只有歷史的淵源。

烏江始終流淌著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血液,血濃於水,眾水不願讓血液融化。

烏江見證一對青年男女的柔情史,充滿戰爭的間隙,讓血雨腥風不再可怕,飄蕩出些許可愛的味道。

柔情化作江水滔滔去。真愛到了極點,當即向死而生。兩個風雲人物,在歷史深處,藉助烏江而活了下來。

烏江,是悲情之江,亦是警醒之江,以高懸的警鐘,啟迪後人:項羽終究沒死,絕境之上升騰起鮮活的幻象。

烏江,並非奪命之江,而是活命之江。

烏江是一道屏障,隔開了生與死,勝與敗,戰與和,亂與治。

烏江適合懷古,適合憑弔,適合追思,適合做夢……

安安靜靜的江水,流淌了千萬年。兩岸的村莊和莊稼,得到滋潤;一代代百姓得到養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成了他們最大的心願。

再也沒有可怕的戰亂,在烏江兩岸掀起漫天的風雲。

畢竟誰也不想向項羽那樣走投無路,把活路變成絕路。

烏江的河床寬闊,水流清澈。一江清水,是淨水,是活水,真的很解渴。解的是精神上的渴。

烏江安安靜靜,平平靜靜的樣子,像是一個懷抱明鏡、洞若觀火的哲人。人生天地間,各類問題報送過來,都會迎刃而解。

烏江不烏,每一朵浪花都異常明亮,如同全面鋪開的火焰。

烏江不烏,無數答案匯聚成觀一部明亮的啟示錄!

雷傳桃:品讀烏江(散文詩·組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