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管理齊國的方法

管仲既2任政相齊3,以4區區5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6,富國彊7兵,與俗同好惡。

【註釋】

1 管晏:即管仲和晏嬰。《管晏列傳》是管仲、晏嬰兩人的合傳。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號“敬”,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思想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霸主。晏嬰:即晏子,名嬰,字仲,諡號“平”,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外交家。

2 既:已經。

3 任政相齊:執政,擔任齊國的宰相。

4 以:憑藉。

5 區區:小,微不足道。

6 通貨積財:流通商貨,積累財富。

7 彊:通“強”。

故其稱1曰:“倉廩2實3而知禮節4,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5度6則六親7固。四維8不張9,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10原11,令順民心。”

【註釋】

1 稱:述說。

2 倉廩(lǐn):儲藏米穀的地方,泛指倉庫。

3 實:充滿,充實。

4 禮節:禮儀規矩。

5 服:遵從,遵守。

6 度:法制,法度。

7 六親:人們對六親的概念不統一,一般認為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等相較來說關係更近的人。

8 四維:指禮、義、廉、恥四個維繫社會穩定的道德準則的綱要。

9 張:提倡。

10 之:往,去。

11 原:原野,平地。

管仲管理齊國的方法

故論卑1而易行2。俗3之所欲,因而4予之;俗之所否5,因而去6之。

【註釋】

1 論卑:政令簡單,容易理解。卑:低下,這裡指政令符合下情,不唱高調。

2 易行:容易推行。

3 俗:世俗的人們,人民大眾。

4 因而:連詞,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結果。

5 否:否定,排斥。

6 去:廢棄,廢除。

其為政也,善因1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2,慎權衡3。桓公實怒少姬4,南襲蔡5,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6不入貢於周室。

【註釋】

1 因:順應,順勢。

2 貴輕重:一說指重視經濟,也有人認為是指重視事情的主次。

3 慎權衡:一種觀點認為,這裡說的是重視對度量衡的監管,另一種觀點認為,這裡說的是小心地權衡利弊得失。

4 少姬:指齊桓公的夫人蔡姬。蔡姬,蔡國的公主,深受齊桓公喜愛。一次齊桓公與蔡姬乘船遊玩,蔡姬故意搖船戲耍齊桓公。齊桓公在船上心生畏懼,屢次制止蔡姬,蔡姬不聽,齊桓公一怒之下,將蔡姬遣回蔡國。蔡國見此也非常生氣,又把蔡姬嫁給了其他人。齊桓公以蔡國私自將蔡姬嫁給他人為由,發兵攻打蔡國。事見《左傳·僖公三年》。

5 蔡:武王克商後,將他的五弟分封到蔡(今河南上蔡),建立蔡國。春秋時期,蔡國曾被楚國所滅,幾年後復國,並協助吳國攻打楚國。不久之後,在楚國的威脅下,蔡國被迫遷都州來(今安徽鳳台),稱下蔡。但幾十年後,蔡國還是被楚國消滅。

6 包茅:南方產的一種茅草,用於過濾酒。楚國長期向周王進貢包茅,但春秋時期有很長時間沒有進貢。當時齊國擊潰蔡國,順勢進攻楚國,本來沒有正當理由。管仲重提進貢包茅這件事,以此作為齊國進攻楚國的理由。

管仲管理齊國的方法

桓公實北征山戎1,而管仲因而令燕2修召公3之政。於柯4之會,桓公欲背曹沫5之約,管仲因而信6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7之為取,政之寶也。”

【註釋】

1 山戎:先秦時期位於北方的一支強大的少數民族。

2 燕:武王克商後封召公奭(shì )於燕,由召公奭的兒子管理,建立燕國,國都在薊(今北京市西南)。春秋時期,山戎憑藉武力常常侵犯燕國,燕國被迫遷都臨易(在今河北容城),後來在齊國的幫助下擊退山戎,燕國才得以將國都遷回薊。

3 召公:召公奭,姬姓,名奭,因采邑於召(今陝西岐山西南),世稱召公。召公奭輔佐周武王克商建周,後來又長期輔佐周成王、周康王,為西周的統治貢獻很大,被後世視為賢臣的代表。

4 柯:柯邑,地名,在今山東陽穀東北。柯邑原屬衛國,後屬齊國。齊國與魯國曾在柯邑會盟,會盟時曹沬持匕首威脅齊桓公歸還齊國侵佔的魯國土地。

5 曹沫:即曹沬,魯國大將。曹沬深得魯莊公喜愛,在與齊國交戰中,魯莊公任命曹沬為將,但曹沬與齊國交戰屢戰屢敗,魯國因此失去了不少土地。後來,魯國與齊國在柯邑會盟,曹沬持匕首威脅齊桓公歸還侵佔的土地。

6 信:信守。

7 與:給予。

管仲富擬1於公室2,有三歸3、反坫4,齊人不以為侈5。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彊於諸侯。

【註釋】

1 擬:比擬,類比。

2 公室: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的家族,有時也指諸侯王國或政權。

3 三歸:一說指的是娶了三個妻子;也有的說指的是三處高臺;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三歸”說的是稅收,即齊桓公將公室應得的稅收賞給了管仲。

4 反坫(diàn):古時在堂中兩楹之間修築的土臺,供諸侯會盟飲酒時放置酒杯。管仲只是齊國大臣,卻修築了只有諸侯才能有的反坫,僭越了禮儀。

5 侈:過分。

管仲管理齊國的方法

管仲執掌齊國政事擔任齊國的宰相後,憑藉齊國這片位於海邊的很小的地方,發展商業積累財富,富國強兵,與世俗保持相同的好惡。因此他的書中說:“糧倉充實了人們才會知道禮節,衣食充足了人們才會知道榮辱,國君服從了法度,親人才會穩固。禮、義、廉、恥不能得到提倡,國家就會滅亡。下命令就像水流向平原,命令順應民心。”因此他的政令符合下情容易推行。大眾所希望的,就會給他們;大眾厭惡的,就會為他們去除。

管仲處理政事,善於順勢讓禍事變成福事,將失敗轉化為成功。他重視事情的主次,權衡事情的利弊。齊桓公實際上惱怒蔡姬,向南進攻蔡國,管仲就順勢討伐楚國,責備楚國沒有按時進攻包茅。齊桓公實際北伐山戎,管仲就順勢讓燕國像當初召公做的那樣支援周室。在柯邑之盟中,齊桓公想違背與曹沬的約定,管仲就遵守它,諸侯因此都歸順了齊國。因此說:“知道給予就是索取,是執政的法寶。”

管仲的富有能夠與公室相比,有三處高臺還有隻有諸侯能修築的反坫,但齊國人並不認為過分。管仲死後,齊國遵行他的政策,很長時間都能在諸侯中稱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