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到高尚的目的,不動聲色,假裝糊塗,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往今來,為了達到高尚的目的,不動聲色,假裝糊塗,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人如果能夠掩飾自己,就可能退快獲得意想不到的東西。

為了達到高尚的目的,不動聲色,假裝糊塗,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隱藏好自己的底牌,你就能夠更有把握取勝。“事以密成謀以洩敗”,隱藏自己的意圖,迷惑自己的對手,就能事半功倍,否則就可能遭受雙倍的恥辱。

在處世中,時時處處都需要厚著臉皮裝糊塗,甚至當身處險地時,“糊塗”還是“精明”,很可能成為事關身家性命的關鍵因素。雖然說聰明是件好事,但事事聰明卻不是什麼好事。

蘇東坡曾經作過一首詩:“人人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生子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只要人懂得裝蠢,就不是真的愚蠢。要想受到別人的敬重,就不能凡事過於計較,過於精明。

為了達到高尚的目的,不動聲色,假裝糊塗,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要學會掩藏聰明,要做出一副“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若愚”的樣子。正如機器運轉需要新增潤滑劑一樣,生活有時也需要潤滑劑,“糊塗”就是一種極好的潤滑劑,也是厚黑學中的精奧,更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偉大力量。

《菜根譚》中說:“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培根先生在其名著《隨筆》中認為,這樣表面上“有一點傻氣,卻並不是呆氣,再沒有比這對人更幸運的了”。

為了達到高尚的目的,不動聲色,假裝糊塗,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他同時還指出:“炫耀於外表的才幹徒然令人讚美,而深藏不露的才幹則能帶來幸運,這需要一種難以言傳的自制與自信。”因為人們大多喜歡錶現和賣弄自己的才幹,更不願露出些“傻氣”。若沒有一定的自制與自信,很難做到“大智若愚”。

的確,人生是個萬花筒,個人在那變幻之中要用足夠的聰明智慧來權衡利弊,以防莫測變化。但是,人有時候不如以靜觀動,守拙若愚。

為了達到高尚的目的,不動聲色,假裝糊塗,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這種處世的藝術其實比聰明還要勝出一籌。聰明是天賦的智慧,糊塗是聰明的表現,人貴在能集聰與愚於一身,需聰明時便聰明,該糊塗處且糊塗,隨機應變。

孔子論人,以知、仁為別,正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朱熹在《四書集註》中解釋為: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聰明之區別糊塗,大抵如此。

老子大概是把糊塗處世藝術上升至理論高度的第一人。他自稱“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而作為老子哲學核心範疇的“道”,更是那種“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似糊塗又非糊塗、似聰明又非聰明的境界。

為了達到高尚的目的,不動聲色,假裝糊塗,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