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多半不願帶女兒去男廁,相比媽媽帶兒子,爸爸帶女兒更謹慎

我上網無意之中,刷到一個訊息,一名寶媽帶兩歲的男童去女廁,引起未婚女孩的不滿,兩人發生爭執,最後鬧到報警的地步。誰知警察蜀黍換位思考,站在一位父親的的角度,與兩名女性溝通和調節,表示寶媽的行為給予理解,最後兩名女性握手言和。

爸爸多半不願帶女兒去男廁,相比媽媽帶兒子,爸爸帶女兒更謹慎

其實,我在早些時候也注意過類似的事情。特別是年輕女孩,遇到女廁裡有異性小孩,確實挺尷尬的。甚至有些寶媽把五六歲的男孩,帶進女廁所或澡堂。我還注意到,有些幼兒園的小朋友,不分男女共用一個廁所,這是很不妥的。

相比寶媽,寶爸來“嚴謹”得多,很少有爸爸願意帶女兒去男廁。有個朋友說,女兒還小的時候,爸爸獨自帶娃,也會帶孩子去男廁。但大一些就不行了,他會找一個信得過的女性幫忙,爸爸在女廁不遠處等著。

爸爸多半不願帶女兒去男廁,相比媽媽帶兒子,爸爸帶女兒更謹慎

我發現一些公共場所,會設定家庭衛生間、無障礙衛生間,當然,有兒童衛生間更好,幫助一些“如廁難”的群體,比如異性家長帶娃的情景。

3-6歲的兒童會接受幼兒教育,而3歲之後萌生了性別意識,不管是父母,還是外界,都應注意到這一點,不能混淆性別的概念。

爸爸多半不願帶女兒去男廁,相比媽媽帶兒子,爸爸帶女兒更謹慎

另外,中國父母對性教育的灌輸存在“真空地帶”,試問你的童年接受過性教育嗎?因為沒有性教育知識的積累,為人父母后,我們不敢輕易談性,因為這在你的原生家庭中,是一個不能提及的話題。你同樣用這種方式,對待你的子女。

我們來看一組資料,據相關資料統計,2017年,我國未成年人流產人數佔比40-55%。三年後的2020年,這一資料與新生兒出生的總數相當。

爸爸多半不願帶女兒去男廁,相比媽媽帶兒子,爸爸帶女兒更謹慎

可能家長認為危言聳聽,流產不僅剝奪了胎兒的出生權,也給女性的身體帶來傷害,而患宮頸A的女性呈年輕化趨勢。

有資料稱,我國20%的女孩曾遭受性侵,雖然沒有得到證實。2019年公佈的性侵案例中,有800名女孩成為受害者。當然,性侵遠不止這些,很多性侵兒童的事情未公開或未被發現。保護兒童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從立法、家庭教育、社會安全、學校教育等多方面入手。

爸爸多半不願帶女兒去男廁,相比媽媽帶兒子,爸爸帶女兒更謹慎

幼兒獨自如廁有風險

兒童是需要重點照顧的群體,很多危險是隱性的,孩子不懂得判斷和預知。出門在外,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孩子一定不能脫離自己的視線。

幼兒獨自如廁,可能面臨滑倒碰傷的情況;有的衛生間有兩個出入口,小孩可能從這裡進去,從另一道門出去找不到父母,容易丟失。也有幼兒在衛生間被人傷害的情況,面對成年人,他們是無知的,也是孤立無援的。

爸爸多半不願帶女兒去男廁,相比媽媽帶兒子,爸爸帶女兒更謹慎

有的父母實在沒辦法,自己又不能跟著去異性衛生間,孩子上廁所倒是好解決,但自己如廁,孩子不能獨自在外面等候,走失或遇到壞人怎麼辦?

孩子去異性衛生間不太好,這是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同時也是尊重其他人的隱私權,以免讓他人尷尬、不滿。

父母應該注意的事情

爸爸多半不願帶女兒去男廁,相比媽媽帶兒子,爸爸帶女兒更謹慎

帶幼兒去異性衛生間,最好取得他人的理解;讓小孩明白應該去自己性別的衛生間,下不為例,進入衛生間不許亂看;最好與父母同進小隔間,可讓孩子背後身子,或玩會手機,避免在過道上獨自玩耍,不尊重別人隱私。

父母沒必要遮遮掩掩,比如喊孩子趕緊離開;出了衛生間,讓孩子明白下次應該去自己性別的衛生間,去異性衛生間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父母不要頻繁帶幼兒去異性衛生間,容易讓孩子混淆性別。

你獨自帶孩子,遇到過去男衛生間還是女衛生間的尷尬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