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年的一首詩,人人熟知,但它的真正含義卻少有人知

唐代大詩人元稹著名的的離思五首,其中第四首最為人稱道,但它的真正含義卻少有人知。有人說它是為戀情而作,有人認為是明志之作。其實《離思五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均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7年後韋叢病逝,元稹傷心不已,寫有不少悼亡作品,《離思五首》表達了詩人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其中第四首人人熟知:

離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流傳千年的一首詩,人人熟知,但它的真正含義卻少有人知

這首詩的大意是: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霧,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於回頭一望,這也許是因為修道,也許是因為你的緣故吧。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採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流傳千年的一首詩,人人熟知,但它的真正含義卻少有人知

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蒼茫的大海無比深廣,因而讓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雲靄天下聞名,下臨長江,雲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云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茂如松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表面意思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流傳千年的一首詩,人人熟知,但它的真正含義卻少有人知

“難為水”、“不是雲”,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因而第三句“取次花叢懶回顧”,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於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元稹生平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裡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為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因此,“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都表達了對亡妻深沉的愛意。

流傳千年的一首詩,人人熟知,但它的真正含義卻少有人知

這首詩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抒寫了詩人對亡妻韋叢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刻骨的思念。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