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賞析之《望薊門》(祖詠)

以詩賦作為科考專案,並不是清代的創舉,而是始於唐代。唐朝的科舉考試沿襲隋制,也是以明經、進士取士,但不同的是,唐朝的進士科取士更重視詩賦。

與平時隨興而寫的詩歌不一樣的是,科舉考試時所寫的詩歌有嚴格的要求:初唐時規定為四韻八句,後來改為六韻十二句排律詩,即試貼詩。也就是說考生要在限題限韻的情況下寫出一首六個韻腳、十二句、六十個字的詩。

古詩文賞析之《望薊門》(祖詠)

但這世上就是有一些天才型人物,能把考場當個人才華的秀場,狠狠驚豔大家。比如“詩佛”王維的好朋友祖詠。

根據《唐詩紀事》記載,一年冬天,祖詠趕赴京城參加會試。按照要求,每人要寫上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詩才算合規,而這次應試的題目叫《望終南餘雪》,祖詠看完這個題目簡單的思考了一下,便立刻揮筆成章,寫下了四句絕句:“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古詩文賞析之《望薊門》(祖詠)

這首不合考試要求的詩當然沒有讓祖詠中舉,但卻讓他在文學史上留有地位,這可比中舉更有歷史意義,就如寫下《楓橋夜泊》的張繼。

祖詠,字和生,洛陽人。祖詠善於寫詩,詩作多描繪山水風光和歸隱生活。他艱難地踏上仕途,卻遭貶官,於是歸隱汝水。朋友王維曾給他寄詩說:“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餘不淺。”從中可以看出祖詠一生的漂泊和不得志。祖詠詩作流傳下來的不多,《全唐詩》存其一卷,共36首半(有一聯句屬半首未完之作“不知疊嶂夜來雨,清曉石楠花亂流”)。

古詩文賞析之《望薊門》(祖詠)

祖詠全部詩作皆以五言為主,唯一例外的一首七言作品,亦是其最著名作品之一,便是下面這首:

《望薊門》

[唐]祖詠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祖詠這首七律的寫作年月未詳,但這首詩卻是祖詠詩中別開生面的作品。它一反詩人慣常的淺唱低吟的田園風味,選取典型的景物,描繪出邊地特有的風光,景色壯麗、意境開闊,尤其是能把自然風光與邊地戰事融為一體,顯出開闊的胸襟、昂揚的氣勢。

古詩文賞析之《望薊門》(祖詠)

首聯“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兩句,寫詩人登高遠望後的感慨,起筆氣宇軒昂。他初到邊鎮,面對著蒼茫大地,險要河山,不禁激發了滿懷豪情。一個“驚”字,突出詩人初望薊門不免為之心旌動搖,胡笳、鼓聲吹打喧天,更突出軍事重鎮的嚴肅氣氛。表面是說“燕臺”,其實也在暗用典故,以歷史陳跡包蘊的興亡教訓,警策今人。這恐是客心“驚”的真諦。

古詩文賞析之《望薊門》(祖詠)

頷聯“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兩句,詩人將目光放遠、放高,挖掘心“驚”的原因。極目遠眺,連綿萬里的積雪反射寒光,感覺彷彿一切都變得模糊了。朦朧中,詩人只看見那旗幟高懸半空,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軍營的氣勢。

古詩文賞析之《望薊門》(祖詠)

頸聯“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兩句,極寫邊關戰士意志昂揚之態。烽火與月光、雪光交織,壯偉異常,這是向前望。環顧周圍但見薊門要塞臨海倚山,天生拱衛,穩如磐石。詩人受此感染,便由驚轉為不驚,水到渠成轉入尾聯兩句來。

古詩文賞析之《望薊門》(祖詠)

尾聯“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兩句,表明詩人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這種希望傾自己的才能去為國出力的抱負,有著“有能必見用”的哲理思想。詩人年少時雖未能象東漢班超投筆從戎而建立功勳,但卻決心去學漢代書生終年向皇上請纓以報效國家,頗見“丈夫皆有志,會是立功勳”(楊炯:《從軍行》)的殺敵驅寇的豪情。

古詩文賞析之《望薊門》(祖詠)

縱觀祖詠的這首《望薊門》,從軍事上落筆,著力勾畫山川形勝,意象雄偉闊大。全詩緊扣一個“望”字,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格調高昂,感奮人心。詩中多用實字,全然沒有堆砌湊泊之感;意轉而辭句中卻不露轉折之痕,於筆仗端凝之中,有氣脈空靈之妙。

古詩文賞析之《望薊門》(祖詠)

所以這首詩無論造境寓意,均頗具盛唐氣象,並不比高、岑諸人的邊塞詩遜色,因此深得後人喜歡。清人高步瀛在《唐宋詩舉要》一書中引方東樹對這首詩的評論說:“收記意有澄清之志,豈是范陽已有萌芽邪?”殷璠在《河嶽英靈集》中評祖詠的詩云:“剪刻省靜,用思尤苦,氣雖不高,調頗凌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