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最想“要”的女人,都是麻煩精

不懂獨立的人,追求自立看起來像自虐。

男人最想“要”的女人,都是麻煩精

01

前些天,公司團建一起吃飯。

點單時候,點飲料的同事少說了一杯。

服務生送飲料來時,我提醒她可以再追加。

她露出為難的表情,最後說自己就不喝了。

平時在公司,她就是個很獨立自主的員工,很多事加班做也不找別人幫忙。

這樣的人,其實活得很累。

在人人憧憬獨立女性的當下,怕麻煩別人成了一種美德。

但彼此幫助,本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重要連結。

對不懂依賴的人來說,所謂獨立更像是一種自虐。

02

“為了你上學,你知道爸媽花了多少錢嗎?”

“等你出息了,別忘了孝敬我們。”

在你的童年裡,有沒有聽過這些話呢?

很多父母都認為,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付出,孩子能學會感激。

但這種

“虧欠式教育”

,會讓一個人覺得自己得不到無條件的愛,別人對自己好也是有附加條件的。

得到的幫助越多,反而越是沉重的負擔。

所以,乾脆凡事都自己扛。

心理學專家武志紅認為:

“很多人怕麻煩別人,難以發出對關係的渴望,勢必會退到孤獨中。”

總是怕麻煩別人的人,人際關係是淺而脆弱的。

那麼,我們要如何破除這種“假性獨立”呢?

03

接納他人的好意

《我的前半生》裡的唐晶,是個獨立的女強人。

但她的情路不順, 恰恰是因為這份獨立。

無論賀函怎樣付出,買了房求了婚,她都不敢接受這份愛。

只看到薇薇安發給她的一張照片,就斷定賀函

出軌

,始終沒有信任過他。

自己是值得被無條件喜歡的,很多人都不敢這樣去想。

覺得自己不夠好,不知道對方為什麼要對自己好,喜歡自己哪一點,始終就放不下心來。

是啊,在關係中選擇信任和接納,的確意味著風險。

但更糟糕的是,因為害怕受傷,就用“獨立”來作為防禦機制。

這樣單方向閉鎖的關係中,愛和關心也被關在門外了,愛是不流動的。

久而久之,就再也無法獲得他人的真誠了。

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不僅僅是信心問題,也是對另一半的信賴。

所以,當別人對自己好的時候,滿懷感謝地接受就足夠啦。

04

把依賴當做認可

在親密關係中,我不喜歡用“麻煩”這個詞,多了幾分遠疏。

你幫我做件小事,我為你排憂解難,其實是彼此依賴。

每個人都有“被需要”的需求,這能夠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特別是男人,感情中他們的自信與強自尊,來源於被依賴。

你以為凡事不麻煩他,不花他一分錢,就是獨立。

可在另一半眼中,這意味著他對你沒有價值,你的生活有他沒他都行。

脫口秀演員思文和程璐,曾經聊起他們為什麼

離婚

思文反思自己:“平時生活得過於獨立”。

男人最想“要”的女人,都是麻煩精

她做手術,一個人就去了醫院。

手術結束,程璐才姍姍來遲,呆了半小時就走了。

不排除有些男人,天生不懂體貼。

但程璐這一類的男人,則是在不被需要中,慢慢變得冷漠。

想讓一個男人更愛你,獨立絕對不是上策,反而適當依賴會讓對方更關注你。

畢竟,富蘭克林效應證明:

人們對自己幫助過的人好感更多,也會再次幫助對方。

是彼此付出和依賴,讓一段感情緊密相連。

“我需要你,也希望被你所需要。”

撕去獨立的標籤

“獨立女性”這個標籤,聽起來很美好,卻往往是一道束縛。

商家和自媒體一再推崇這個概念,讓很多女性陷入了迷思。

好像一個女性不夠獨立,婚姻就不幸福,人生就沒法自主。

一旦想要去求助,身邊人甚至自己就會否定自己。

“這種行為,不是一個獨立女性會做的。”

獨立是一種心態,不該是為自己強加的標籤。

比起凡事只靠自己,一個收放自如,懂得何時示軟、何時堅強的女性才是真成熟。

最重要的是,明確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好。

一次採訪中,主持人曾問袁詠儀家中的財政大權。

她非常坦然地說,自己是獨立的:

男人最想“要”的女人,都是麻煩精

內心不夠強大的女性,是很難說出這種話的。

誰說獨立就要凡事靠自己?

與其糾結該不該求助,該不該信任,該不該表達;

能夠坦然地接納身邊人的好意,大大方方說出“我需要你”,這才夠酷。

06

不想麻煩別人,對他人來說,潛臺詞就是:

“你們也不要來麻煩我。”

所以,你會發現親密真誠的關係離你越來越遠。

每個人都會經歷人生的“黑暗時刻”,這時能否開口尋求幫助,會影響人生的走向。

需要別人並不丟人,這是我們本能的需求。

沒有你我也能活,但有了你我的生活更精彩,這才是夠成熟的感情。

我們需要的,是有所依賴的獨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