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蟄存的一段短文,思維開闊,別出心裁,讀完覺得收穫頗豐

莊子曾說,“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蟪蛄就是俗稱的知了,夏末時自早至暮鳴聲不息,也許它知道自己的生命短暫,所以總是不遺餘力地大聲歌唱。有人覺得它們太煩人,整天吵鬧不停,不過在大詩人眼裡,它們卻很有詩意。王籍曾感悟,“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辛棄疾也讚美,“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施蟄存的一段短文,思維開闊,別出心裁,讀完覺得收穫頗豐

相比較而言,螞蟻就缺少了一種情趣,他們不會歌唱,也不懂休息,從早到晚地忙碌,甚至不顧自己被人類踩踏的危險。關於螞蟻,倒是有一大堆俗語,比如“螞蟻的腿,蜜蜂的嘴,閒不住”;還有“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下面介紹施蟄存的一段短文,思維開闊,別出心裁,讀完覺得收穫頗豐。

施蟄存的一段短文,思維開闊,別出心裁,讀完覺得收穫頗豐

《蟬與蟻》(節選)作者:施蟄存蟬終日詠歌,不知儲蓄糧食,遂至身先蒲柳而亡。蟻則孜孜吃,有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的能耐,卒歲無虞,避寒有術。應當學學螞蟻的習勞,而不可如蟬的耽於逸樂。我們當然不懂得蟬語,但無論是吟風弄月,或要悲天憫人,它多少總已經唱了出來,使它得一生除了吃喝之外,還有一點旁的意義。螞蟻呢?吃飽了,喝飽了,還得忙著。孜孜為利,為來為去只為了維持它的生命,而它的生命並未延長,它所儲藏著的糧食,也許它自己都還吃不完,徒然留下了一副守財奴相。

施蟄存的一段短文,思維開闊,別出心裁,讀完覺得收穫頗豐

施蟄存,現代作家和翻譯家。他原名施青萍,筆名安華、李萬鶴等,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國“新感覺派”的主要作家之一。施蟄存博學多才,兼通古今中外,在文學創作、古典文學研究、碑帖研究、外國文學翻譯方面均有成績。《蟬與蟻》這篇散文被很多人稱讚不已,賈平凹就評價說這是一篇人生必讀的好文。

施蟄存的一段短文,思維開闊,別出心裁,讀完覺得收穫頗豐

作者說自己小時候讀到拉封丹的寓言,便以為螞蟻真是非常勤勞,“春耕夏耨、秋收冬藏”,從來就不知疲倦,更是關愛集體、不圖回報。而鳴蟬卻“耽於逸樂”,經常在柳葉叢中聒噪不停,實在讓人厭煩。可是當作者真正站在大樹下,靜靜地聽著蟬鳴,他忽然就有了另一種想法。夕陽下、微風中,作者手搖蒲扇,用“蟬噪林欲靜”會心地聽其唱歌,非但不覺得它們煩亂,反而竟聽出一點意思來了。

施蟄存的一段短文,思維開闊,別出心裁,讀完覺得收穫頗豐

但作者最重要的轉變是,他覺得蟬並非人們認識到的那樣讓人厭煩。蟬不會因停止謳歌而長壽,螞蟻也不可能因為勞動而延年益壽。大自然生物的性命長短,其實皆有定份。所以蟬也不必為生命短暫而苦惱,螞蟻更無須不知疲倦地勞動。凡事都需適可而止,同時也要懂得張弛有度。

施蟄存的一段短文,思維開闊,別出心裁,讀完覺得收穫頗豐

但是相對而言,如果溫飽沒有問題,就不必為了更多的財富而苦心勞力。就應該學習鳴蟬,快樂地歌唱,瀟灑地生活,哪怕秋風冷雨就要來臨。人生很多事情既然自己無法控制,那就積極地調節心情,學習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生活就要始終樂觀向上,像劉禹錫那樣,“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