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見讀書人寫詩“卡殼”,幫他續寫,路人:你可知你幫的是誰?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事,不只是武俠圈有,咱們文壇也屢見不鮮。發現別人寫詩寫不下去了,如果自己能幫上點忙,文人們似乎都願意出手。

比如當年朱元璋當著大臣的作詩,只寫了兩句就寫不下去了,幸虧遇到了一個過路書生,幫他續寫了後兩句。朱元璋一高興,直接給小書生封了個官。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路人“拔刀相助”的事。

女子見讀書人寫詩“卡殼”,幫他續寫,路人:你可知你幫的是誰?

頗有意思的是,這次遇到難事的是著名文學家王陽明。瞭解明史的朋友應該很清楚王陽明在明代的地位,他是眾多領域的集大成者,在文壇也頗有地位。一天,王陽明和幾位下屬一起出巡,路過鄱陽湖時被困住了。湖面上起了大風,船隻無法載人,無奈之下他便想起了賦詩解悶。

當時他眼前之景是面前一片湖水,湖兩邊群山聳立,山上還有一隻石牛。於是王陽明就此景,作了這樣兩句詩:

安仁鋪內倚闌干,遙望孤牛俯在山

女子見讀書人寫詩“卡殼”,幫他續寫,路人:你可知你幫的是誰?

這兩句詩一念出口,王陽明身旁的下屬立馬就拍起馬屁來了,連連說:好詩,好詩!

其實我們現在來看,這兩句詩其實寫得挺一般,至少筆者個人覺得有點兒對不起王大才子的名號。首句寫的是自己倚靠著湖邊的闌干;次句寫自己遙望山兩旁的孤牛,看著它由山上俯視湖面。這14個字沒什麼很地道的用詞,也談不上什麼意境之美。不過這畢竟是即興想的,咱也不能要求太多。

不過,讓王陽明著急的是,只作了這兩句後,他就發現自己寫不下去了。當著下屬的面寫不下去了,這可如何是好?面子該往哪兒擱?

女子見讀書人寫詩“卡殼”,幫他續寫,路人:你可知你幫的是誰?

正在他著急時,旁邊有一臺花轎裡傳來了一個纖細的聲音。花轎裡的新娘子出手助其一臂之力,念出了後兩句:

任是牧童鞭不起,田畫荒盡至今閒。

一樣是即興之作,這兩句詩比起王陽明的原詩,確實高明瞭不少。這14個字圍繞著王陽明詩中的“孤牛”,寫得頗為有趣。那牛是不會動的石牛,牧童拿鞭子抽,它自然是不動的。可能讀者會覺得奇怪,為何這位才女會把田荒的罪名歸咎於石牛,這豈非荒唐?

女子見讀書人寫詩“卡殼”,幫他續寫,路人:你可知你幫的是誰?

事實上,才女這樣寫是有深意的。當時明代地方官吏腐朽,經常拿著俸祿不辦事,所以她才借石牛來諷刺這些人。王陽明當然知道她什麼意思,打心眼裡佩服起這個姑娘來,果然是高手在民間。他十分謙遜地朝著才女作了個揖,然後又命人送上厚禮,作為姑娘的

嫁妝

,然後才離去。

才女也沒想到這位讀書人模樣的男子,出手如此闊氣,正在納悶。旁邊一位認出王陽明的路人,便對她說道:“你可知你幫的是誰?” 才女搖頭,路人告訴她:陽明先生。女子大吃一驚,後來這件事在當地成了一段佳話。

女子見讀書人寫詩“卡殼”,幫他續寫,路人:你可知你幫的是誰?

其實論才華,這位不知名才女顯然是無法與王陽明相比的。她寫的這兩句詩之所以有水平,其實就證明了一句老話:藝術源於生活。很多時候寫詩詞,拼的並非文采,而是對世事的體悟。大家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嗎?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