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這首詩,道盡了骨肉之情

雖說詩以言志,但詩更能傳情。從先秦時期的《詩經》到兩漢的樂府,從唐詩宋詞到元曲,乃至明清的詩文中,故國鄉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等情感,無不都是詩人歌詠的重要內容,牽動著很多人的心絃。如王維在重陽節因為思念遠方兄弟寫下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至今就仍然具有動人心絃的力量。

王安石的這首詩,道盡了骨肉之情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便是一首關於骨肉親人之念的經典詩作。它出自宋代著名文學家王安石之手,是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這首詩是王安石送別弟弟王安禮(字和甫)時,因為觸景生情,更為思念遠方的女兒,所以便借送弟兼寄給女兒的詩。因此,這首詩著重表現的便是王安石作為一個兄長、一個父親的骨肉親人之念。

王安石的這首詩,道盡了骨肉之情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巾不自知。

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首先,詩的前兩句“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巾不自知”,即龍安津冰冷的煙雨令人更加的悲傷,淚水浸溼了我的衣領都渾然不知。題中所說的送別地龍安,指的是龍安津,在江寧(今南京)城西二十里。結合詩的後兩句來看,這裡是因為王安石此前送別女兒時的情景,是同樣的荒煙涼雨,所以情不自禁的淚水沾染了衣巾。

王安石的這首詩,道盡了骨肉之情

據記載,王安石自從熙寧九年(1076)罷相返金陵時,已經是七年沒有和長女相見。雖然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女子一旦出嫁,就代表著與父母的關係逐漸疏遠了。但是透過王安石這首詩,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世間最真摯的骨肉之情,它就代表著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深切思念。其實真要說起來,在封建社會的特殊傳統下,很少有父親像王安石這樣真實地表露對女兒的思念之情。

王安石的這首詩,道盡了骨肉之情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即除了春風吹綠了沙灘這點與當年不一樣,其他一切都是和當年送你過江時一樣的啊。雖然一般來說,春來草綠是能夠令人欣喜的。但是有了王維的“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在前,即便王安石這裡著重說明春風沙際綠與當年的不同,可其背後仍然代表著深切的思念。

王安石的這首詩,道盡了骨肉之情

另外,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除卻春風沙際綠”的“綠”字,與“春風又綠江南岸”裡的“綠”字,都是講究修辭煉字的範例。不同的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是著重突出春風對於植物的綠化作用。而“除卻春風沙際綠”裡的春風和沙際綠卻是兩樣東西,也就是說,這裡的春風是有色而且可染的,即因為春風的綠,所以水邊沙灘也就變綠了。

縱觀《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可見王安石在送別弟弟時,因為種種相似的送別場面,所以勾起了王安石對女兒的深切思念。從表現手法來看,全詩皆是融情於景,寫得真摯動人。總的來說,王安石的這首詩,道盡了骨肉之情,句句出自肺腑,感人至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