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將一個“愁”字用得出神入化的,只有李清照

李清照最初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剛烈的女子,就是因為讀了她那短短二十個字的一首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古詩中將一個“愁”字用得出神入化的,只有李清照

我從小就會背這首詩歌,那詩中透露出來的雄渾氣勢,令我驚歎,讓我不敢相信,這竟然是出自一個纖弱女子的手。這首詩,表面上是在說項羽,可實際上卻是批評了那苟且偷安的大宋朝廷,如此風骨,如此血性,真是不遜於鬚眉啊。不過,後來我才漸漸知道,原來,李清照是婉約派的詞人,她的作品,更多反映的是迴腸百轉,悽楚愁苦的意境。要總結一下的話,恐怕用一個字,就能概括了,那就是“愁”。在一個國破家亡的時代,就算是面對大自然的美景,又如何能讓人真的一展歡顏呢?

古詩中將一個“愁”字用得出神入化的,只有李清照

說到這裡就不能不提《聲聲慢》:聲聲慢·尋尋覓覓宋代: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一直都覺得,在古代文人中,能夠將一個“愁”字用得如此頻繁而又如此出神入化的,只有李清照了。

古詩中將一個“愁”字用得出神入化的,只有李清照

整整一日,從早到晚,李清照所聽、所見、所感,無不是悲秋傷懷的風物,到這個時候,她心中的那種孤獨無助,寥落蕭條的心緒,到了極致,淡酒、晚風、大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一切,其實都可以給人以美好的感受,可是,處於國破家亡境地的詞人,卻只能從中感受到一種難以言說的愁和痛。一首詞寫到了這裡,憤懣之情,從詞人的心中噴湧而出,再也無法控制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古詩中將一個“愁”字用得出神入化的,只有李清照

自古以來,有不少文人都寫過這個“愁”字,用了無數的比喻來形容這個“愁”字。有的說,愁有千斛萬斛,也有的說,愁如江如海,可是,縱使有再多的描述,再多的比喻,又如何真的能將人心中的愁緒,描寫出萬分之一呢?既然如此,倒不如像李清照一樣,不做任何比喻,就用“怎一個愁字了得”,反而更加好地反映了自己的愁之深切。

古詩中將一個“愁”字用得出神入化的,只有李清照

是啊,僅僅只是一個“愁”字,又如何能將李清照心中的苦惱全部都說清楚呢,她的心中是悽清,是寂寞,是孤獨,是哀傷,是無法表達的傷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