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一個民族有著怎樣的心理往往是該民族在發展過程中的產物,這個產物往往也會受到多因素的影響。

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民族心理的變化民族間的文化移入亦即心理移入過程的結果體現為民族成員個體心理和行為的改變。

隨著民族成員中心理和行為發生改變的個體的增多,變化了的心理和行為成為該民族的典型心理和行為,或多數人的心理和行為,則民族心理發生了整體性和本質性的變化,簡稱為民族心理的變化。

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民族心理的變化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生活行為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如移居外地的人,改變本民族的飲食習慣和服裝等等,在生活各方面與當地人趨於一致。

第二、知識經驗和技能的變化。例如,在漢族的幫助和影響下,某些少數民族掌握了新的生產知識和技能,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第三、心理或行為傾向性的變化,包括興趣、愛好、動機、態度、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等的變化。例如,某些少數民族在與漢族的經濟來往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商品經濟的觀念,關於時間和金錢的價值觀念也有所改變。

第四、自我觀念和民族認同的改變。例如,某些移民在與當地民族的長期接觸和交往中,逐步改變自己的自我觀念和民族認同,最終被當地民族所同化。

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第五、文化移入應激(acculturatives stress),亦稱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的產生和心理健康狀況的變化。

不同文化移入民族、同一個文化移入民族中不同種類的文化移入群體,在文化移入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都會有所不同,都需要分別加以對待。

以上只是簡要指出民族心理變化的幾個主要方面,沒有具體說明文化移入過程為什麼和怎麼樣引起這些變化。

我們試舉一項研究來說明文化移入和民族心理變化的關係。

原蘇聯著名心理學家魯利亞早在30年代就對人的高階心理機能即邏輯推理過程進行了卓有成就的跨文化心理學研究。

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他研究了烏孜別克一個農村的兩組農民被試,一組是無文化的文盲組,一組是經過了一年掃盲訓練的識字組。

結果發現兩組被試採用了不同的推理方式,文盲組採用了具體推理或圖象推理,而識字組則採用抽象推理或假設——演繹推理。

為什麼同一個村莊的農民會有如此不同的推理方式?魯利亞認為迅速發展的社會歷史變革和文化移入迅速發展的社會歷史變革和文化移入過程孕育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現代學校教育這一文化移入因素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的意義不僅在於使人獲得新知,而且在於促使人不依賴直接經驗來進行語言邏輯推理。

制約民族心理變化的因素

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制約民族心理變化的因素不外乎民族社會文化的某些整體特徵和民族成員的某些個體特徵兩個方面。

民族社會文化的整體特徵不僅制約民族文化的變化,而且制約著民族成員個體心理的變化。

例如,民族經濟和政治的實力影響民族心理變化的方向,民族社會的開放性和文化的相似性制約心理移入過程的難易程度、心理變化的大小,民族對外策略影響不同民族成員間接觸的機會等等。

由於上面已經描述了這些因素,這裡就重點說明影響民族心理變化的個體特徵。

第一、年齡這一因素不是單純的生理特徵,而是包括了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成分的綜合性特徵。

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不同年齡的個體具有不同身心狀態和社會地位,這些情況往往決定他們心理結構的開放性和可變性。

一般說來,個體越年輕,其心理結構越開放可變,因而越容易產生心理移入過程,改變自身的心理。

第二、學歷不僅表示一個人文化水平的高低,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顯示一個人學習能力的大小。

知識文化和學習能力直接影響一個人對外來文化的理解和吸收的程度,因而學歷與不同民族成員間的心理移入過程和民族心理的變化密切相關。

第三、語言,特別是外族語言的能力是制約民族心理變化的重要因素,因為外語是民族間直接交往的工具。

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一個人外語好,則有利於他和外族成員接觸和思想交流,為自身的心理變化提供了前提和條件。

第四、行為傾向,特別是個體接觸外族成員的動機和態度直接影響心理移入過程和心理變化的程度。

積極的動機和態度可以促進民族成員間的心理移入過程,加大民族成員心理的變化;反之,消極的動機和態度會阻礙心理移入過程和民族心理的變化。

第五、個體適應文化移入的方式是影響民族心理變化的最主要的因素,適應方式可以促進或阻礙不同民族成員間的直接接觸和心理移入過程,進而制約民族心理的變化。

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一般說來,同化和整合的方式可以促進不同民族成員間的接觸和心理移入過程,加快民族心理的變,而分離和邊緣的適應方式會阻礙不同民族成員間的接觸和心理移入過程,減慢民族心理的變化。

這一觀點得到鄭雪和貝利(1991)研究的支援。

他們的研究表明加拿大華裔學生中採取同化的適應方式的人數較多,與非華裔加拿大人的接觸和交往較多,其民族心理變化的程度也較大。

而旅居加拿大的中國留學生中採取分離的適應方式的人數較多,並且較少與當地人接觸和交往,其民族心理的變化也比較小。

影響民族心理變化的因素還有一些,如性別、氣質和性格等等,這裡不一一說明了。

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民族心理變化及其制約因素的關係不是單向式的因果關係,而是互為因果和相互作用的關係,因為心理移入的結果即民族心理的變化可以反饋於個體,使個體的某些特徵發生變化。

民族文化變化和心理變化的關係

民族文化的變化和心理的變化是有區別的,其區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兩者所處的水平不同,民族文化的變化處於群體水平;而民族心理的變化處於個體水平。

第二、兩者的內容不同,民族文化的變化包括民族的生態、生理、經濟、社會、政治以及狹義的民族文化等方面的變化。

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而民族心理的變化是指民族成員的生活方式、知識和技能、行為傾向、自我觀念和民族認同以及應激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變化。

第三、兩者產生的途徑不同,民族文化的變化是兩個民族間的相互接觸所產生的文化移入過程的結果。

而民族心理的變化是兩個民族的個體成員之間直接接觸所產生的心理移入過程的結果。

第四、兩者的影響因素有所不同,民族文化變化的影響因素主要是民族整體的某些特徵,如民族的整體實力、民族社會的開放性、民族文化間的相似性以及民族對外政策和策略等等。

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而民族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主要是民族成員個體特徵,如個體的年齡、性別、職業、所屬社會階層、學歷、語言、交際能力、民族間接觸動機和態度以及適應方式等等。

民族文化的變化和心理的變化不僅相互區別,而且相互聯絡和相互制約。這種聯絡表現如下;

第一、兩者都是同一個過程即民族文化移入過程的結果的兩個方面,這兩方面必然是相互聯絡和相互依存的,沒有民族心理的變化就沒有民族文化的變化。

反之,離開了民族文化的變化,民族心理的變化也不能持久。

第二、民族文化的變化要以民族心理變化為前提,民族心理變化的個體數量的增多,由量變到質變引起整體民族文化的變化。

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而民族文化又會影響人的心理,群體由個體組成,個體離不開群體。

而且,民族文化的承擔者和傳遞者是民族成員個體,民族心理是民族成員個體內化民族文化而來的,民族文化的變化和民族心理的變化自然會相互制約。

第三、民族文化的變化和民族心理的變化的關係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互為因果、相互作用的關係。

這種相互作用有時是直接的,有時是間接的,要透過複雜的反饋途徑來發揮作用。

在個體水平上,民族成員個體的特徵直接作用於該個體對其他民族成員的接觸和心理移入過程,這一過程的結果即心理變化又透過反饋作用於個體,使個體動機、態度和適應方式發生某種改變。

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這種改變又進一步促進(正反饋)或阻礙(負反饋)心理移入過程。民族心理變化對個體的反饋作用比較直接明瞭,而對民族文化變化的反饋作用則比較間接複雜了。

民族心理的變化透過直接反饋作用於個體,再透過個體與民族整體的關係、民族文化整體特徵與民族文化移入的關係,間接制約民族文化的變化。

同樣,民族文化的變化既可以直接制約民族心理的變化,又可以透過複雜的反饋聯絡來間接制約民族心理的變化。

第四、很大程度上來說,民族心理是民族文化的反映,而民族文化同樣也會反應該群體的特有心理,因此民族文化內化為了人的心理,而民族心理的外化就是文化。

例如,文化移入過程使一個民族的生產方式和經濟制度發生改變,這種變化反映到民族成員個體心理中。

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的變化及其制約因素

透過內化過程轉化為民族成員新的生產技能和經濟觀念,實現了民族文化的變化向民族心理的變化轉換。

同樣,透過心理移入過程,民族成員中多數人改變了宗教、哲學等等觀念,這些變化了的觀念可以透過外化過程以組織制度、意識形成的形式成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完成了民族心理的變化向民族文化的變化的轉化。

綜上所述,作為文化移入過程結果的民族文化變化和民族心理變化是一種對立統一的關係,在大多數時候,它們都是相輔相成的。

它們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在一定的條件下又可以相互轉換,因此我們應該以一種更加聯絡的思維來認知這兩種事物的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