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豹”生,地面奔跑速度最快的獵豹,為何被稱“貓科之恥”?

前言:

在非洲草原上,處於食物鏈頂端的肉食動物,可謂是大殺四方,獵豹便是其中的一類。在豹群之中,獵豹擁有地面奔跑的最快速度,可快速捕捉獵物。且獵豹身形優美,奔跑起來靈巧生動,將運動的力量和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頗具人類的喜愛。但是,隨著人們對獵豹的深入瞭解,“可憐兮兮”成為了獵豹的標籤,為此還專門給獵豹冠以“貓科之恥”的稱號,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先從獵豹自身談起……

是“獵豹”不是“花豹”

獵豹擁有自己獨特的屬性分類——貓科貓亞科獵豹屬。因為花色與花豹相似度極高,所以經常讓人“花豹”“獵豹”傻傻分不清楚。對於獵豹來說,最有特徵的便是它眼睛旁邊的兩道黑色的“淚痕”。這兩道“淚痕”可不是皮毛裝飾,而是能夠起到減少光照反射的功效,保證獵豹在高速奔跑時視野開闊,從而滿足獵豹捕獵需要。而且獵豹和很多自己的“同宗親屬”不同。與人一樣,它喜歡晝行夜伏,天黑就回家睡覺,生活作息十分規範。有時還會給自己加個午覺,妥妥的“八小時工作制”。

天生擁有極致速度

獵豹在動物中是數一數二的健美身材,流動性的身形,減少了奔跑中的阻力,再加上它們的爪子不能自由伸縮,抓地感超強,從而給了它們能夠快速奔跑的特質。貓科天生便是合格的獵手,獵豹憑藉的便是自己超凡的速度。它每小時奔跑速度最快可以達到110-120公里,百米長度3秒便可跑完。雖然是陸地上最快速度的保持者,但是每次急速奔跑需要消耗較大的體力。再加上獵豹本身沒有汗腺,所以奔跑過後,需要及時的休息散熱。如果散熱不及時,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可以說獵豹是長得帥、能力差的“戰五渣”了,也正是由於它的這一特質,為它的“貓科之恥”奠定了基礎。

艱難“豹”生,地面奔跑速度最快的獵豹,為何被稱“貓科之恥”?

獨特的捕獵方式

貓科動物捕獵方式各異,大體科歸納為三種,不是咬斷脖子,就是“爆頭”。而本文的“主人公”獵豹的捕獵方式就十分苦逼了,介於“力量型”和“技巧性”之間,喜好打“消耗戰”。獵豹的捕獵物件主要為非洲草原上的蹄類動物,因為喜好獨來獨往,所以選擇的獵物體型都較為小隻,類如:羚羊、未成年角馬等體型較小的獵物。在捕獵時,獵豹首先都偷偷的潛伏到離獵物10到20米的地方,趁著獵物警惕性低的時候,高速撲向獵物。但是由於它們的咬合力不佳,不能一口咬斷獵物的脖頸,所以只能打“消耗戰”,咬住獵物的喉嚨,令其窒息致死。

艱難“豹”生,地面奔跑速度最快的獵豹,為何被稱“貓科之恥”?

遇到像角馬、斑馬等體型較大的獵物,就要堅持咬住十幾分鍾,才能致死。但是非洲草原上也有很多不勞而獲的動物,虎視眈眈的盯著獵豹捕食的獵物,非洲鬣狗便是其中的“覬覦者”之一。有“二哥”之稱的非洲鬣狗,並不是犬科的,而是屬於貓科。它們通常群體行動,戰鬥力超強,且它們是貓科中的“腦力擔當”,經常在獵豹捕獵之後圍攻獵豹,搶奪戰利品。這時,筋疲力盡的獵豹,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就只好空著肚子逃開。可謂是“豹生艱難”。除此之外,在缺少食物的季節,獵豹還會受到同類的追捕,相較於獅子、老虎這樣的大型貓科動物,獵豹的生存環境肉眼可見的悽慘。卑微的生活狀態,也讓獵豹有了“貓科之恥”稱號。

艱難“豹”生,地面奔跑速度最快的獵豹,為何被稱“貓科之恥”?

反差萌“大貓”

獵豹被人稱之為“大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的“反差萌”,別看它身形是家貓的十幾倍,但是它卻和貓咪一樣,只會“喵喵喵”地叫。這是因為它和貓咪的聲帶結構雷同。還會在自己心情愉快的時候從喉嚨裡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並且人工飼養的獵豹十分的溫順,就像家貓一樣,十分的黏人。而且還會聽從人類的指示,經過特殊訓練之後的獵豹還能幫助人們進行狩獵。

艱難“豹”生,地面奔跑速度最快的獵豹,為何被稱“貓科之恥”?

相較於有時候陰晴不定的小貓來說,獵豹的忠誠度可謂是“貓科翹楚”。但是現今,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致使全球氣候溫度變化莫測,動植物生態圈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漸漸地獵豹能夠捕食到的食物越來越少。近年來,非洲草原中野生獵豹的數目急劇下降,這一物種已經步入瀕危物種的紅色目錄之中,不過可喜的是,很多人注意到了這一問題,都竭盡全力地保護著這一群體,避免它走向消亡。

艱難“豹”生,地面奔跑速度最快的獵豹,為何被稱“貓科之恥”?

結語:

在達爾文物種進化論中,曾用“適者生存,不適者滅亡。”描述自然物種。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一批動植物走向消亡,他認為在優勝劣汰的自然環境中,不適宜自然發展需求的群體,終究會被自然抹殺。從獵豹兩頭夾擊卑微的處境來看,好像處於“劣汰”的一方。但是在自然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演繹中,獵豹這一群體卻憑藉自己獨特的生存方法存活至今。儘管它與其他“大貓”相比較為悽慘,但是它們仍是自然所不願放棄的“奔跑明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