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有多可怕?盤點法國大革命中那些極度致命的謠言

文/小王子俗話說得好:“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且不談獨身一人時的疑鄰盜斧,當人們集體處於一種恐慌狀態時,三人成虎的機率就會成倍的提高。

謠言有多可怕?盤點法國大革命中那些極度致命的謠言

圖/闢謠難1789年法國大革命,是一場具有世界意義的政治大革命,馬克思高度評價其為“歐洲範圍的革命。7月14日不僅是法國人民的節日,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盛大節日,而謠言的泛濫,則是法國革命有別於其他國家革命的一個獨特的政治文化現象。從爆發到高潮一直到熱月政變的發生,謠言一直伴其左右。誠如日內瓦大學歷史學教授巴茨柯所言:“謠言總是和大革命相伴行進。謠言在革命程序中振奮著精神、積聚著怒火、引導著恐懼。”01 謠言蜂起自大革命爆發之日起,法國就出現了一種“權力真空”狀態:曾是波旁王朝行政體系中樞的總督體制失去了效力,隨後而來的則是稅收體制、司法體制的全面癱瘓。7 月份在巴黎甚至出現了人民隨意處死總督的情況。同時,在革命初期,人們高舉自由與平等的旗幟,帶著與過去決裂的決心,渴求一個嶄新世界的到來。但這對未來的滿腔熱血很快遭到貴族與教士階層的反對,人們害怕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報復,擔心革命引發混亂局面,憂慮來自懷有敵意的歐洲強國的威脅……這種挫敗感與背叛感導致了“陰謀”恐懼症,整個社會謠言四起,人人自危。另一方面,革命時代法國民眾身處於鄉土社會,又缺乏受教育機會,絕大多數人都目不識丁,即使有報紙也不會讀,其中有五六百萬人甚至連法語都不會說。也由於缺乏令人信服的大眾傳媒,訊息的傳播幾乎完全依賴口頭傳遞“小道訊息”,一傳十、十傳百,最後被篡改的面目全非,人們的恐慌愈加深重。02 不僅偷糧食,還要你的命1789年5月20日,奧爾良市公告說:親王夥同貴族、僧侶和高等法院套購糧食,糟踏小麥來製造以饑荒,試圖餓死一部分法國人,以此來搞垮三級會議。1789年7月初,大批軍隊在巴黎市郊集結。第三等級代表聲稱:這是貴族在調動軍隊鎮壓制憲議會、招募匪徒準備“清洗巴黎”,屠殺巴黎人民。儘管當局已經做出瞭解釋,但是“陰謀論”依然塵囂甚上。這不僅大大激發了人們心中的恐懼,而且也造成了一種強烈的抗爭情緒,並直接轉化為群體暴力行動,用以反抗國王與貴族。人們組織建立了資產階級自衛軍卻被當局干擾,隨後自發遊行的隊伍又與王室保安部隊發生衝突。謠言再次出現,說是國王的軍隊將從蒙馬特爾高地和巴士底獄炮轟巴黎,郊外的大批盜匪也將進城劫掠。7月13日白天,群情激奮,人們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到處尋找武器。7月14日,民眾衝向了巴士底獄,攻入堡壘,殺死了六名守軍官兵之後,又在市政廳門前處死了投降的守軍司令德洛內,並割下他的首級,挑在矛尖上游行示眾!這時的群眾心理已經從單純的自衛走向了抗爭。

謠言有多可怕?盤點法國大革命中那些極度致命的謠言

圖/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獄03 國王勾結外敵,法國要完蛋了在國內,1791年民間謠傳宮廷與軍隊打算護送國王逃出法國,投奔奧地利人。到了6 月,國王試圖逃出巴黎並在瓦倫被捕,這又證實了不時風聞的陰謀當真確有其事。在審判國王期間,又出現了“短劍騎士”晝伏夜出暗殺革命者,企圖營救國王的謠言。軍事失利時又傳出外國間諜和將軍叛變的謠言。官方下令關閉巴黎所有城門,宣佈戒嚴,國民自衛軍出動,在全城範圍內挨家挨戶搜捕可疑分子。 所有公民都被要求在他們的窗臺上點燃蠟燭 ,通宵把街道照得通明,以防禍患。與此同時,國民議會的議員們召開 24 小時不間斷的緊急會議,在議會周圍佈防自衛軍,甚至安置了大炮。甚至到了1793年,新的官僚體系仍在要求獨立和權力下放,擔心舊制度時期絕對主義復辟,人民生活依然難以安定。謠言與陰謀論仍在不斷上演,伴隨著整個大革命的產生、發展,直到結束。

謠言有多可怕?盤點法國大革命中那些極度致命的謠言

圖/大革命的血腥場面04大革命之“大”羅斯諾對謠言的分析可謂精闢。他認為:謠言夾雜了個人對世界的主觀臆測的公眾資訊,表達了試圖認知生存環境的人們的憂慮與困惑。謠言的產生和流傳是下述四個因素造成的:個人的憂慮、大眾的困惑、輕信盲從和每個人對謠言的內容是否真實所作的判斷。謠言包含著傳謠者強烈的感情色彩。例如幾乎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曾盛行過的“井中投毒”謠言就直接反映了當時老百姓內心深處最大的憂慮,即對死亡的恐懼。而於法國大革命中的人民,則是謠言、陰謀論的直接創造者、親歷者,也同時具備受益者與受害者的雙重身份。社會最深層的群體心態造成了法國大革命區別於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特徵——“大”,即所謂的“激進性”、“徹底性”與“決裂性”。巴黎人民帶著鮮血與榮光,決絕的與舊世界道別,奔赴他們心中的光明。參考資料[1]高毅:《法蘭西風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2]段德智:《法國大革命的新闡釋》,歷史研究,1993年。[3]柯文:《歷史三調》,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4]譚璇,孫一萍:《情感史視野下的法國大革命》,世界歷史期刊,2016年04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