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去魯迅化”炒得火熱,究竟要去掉什麼?餘華和莫言看法相同

引言

百年前,魯迅作為近代中國社會風光無限、針砭時弊的作家和學者,對於千百年來中國社會之未有大變局展開了一系列深刻且系統的評論,在魯迅眼裡,當時的國人似乎一無是處,這種評判是根據魯迅多年來的所見、所聞以及所感從而得出的結論,誠然在當時看來,無論從肉體上還是精神上,中國人都已經“跪”得太久以至於完全不知尊嚴與骨氣為何物,魯迅作為當時著名的社會名人,自然非常痛恨國人那種不爭氣、不求上進、故步自封和夜郎自大的品行。

當年“去魯迅化”炒得火熱,究竟要去掉什麼?餘華和莫言看法相同

01

當時,魯迅的作品猶如一針“強心劑”令人深省,但是,由於時代和歷史的侷限,魯迅雖然看透了社會的混亂和嘈雜,卻也是無能為力。可這並不影響他和他的作品在之後的時間裡收穫一大批“粉絲”。有利也有弊,魯迅雖然作為國人的脊樑一度被人們所崇拜和敬愛,但時至今日,“去魯迅化”的風潮悄然興起。這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

早在本世紀初就有關於“去魯迅化”的社會呼聲,這種看似毫無道理、無理取鬧的言論背後竟然是眾多業內學者和教授的支援,他們呼籲將魯迅的作品從中小學教科書裡完全剔除,這種從教育上宣傳“去魯迅化”的想法可能會讓那些深愛著魯迅的粉絲感到失望,但反對魯迅的學者作家們也是給出了自己合理且專業的解釋。

當年“去魯迅化”炒得火熱,究竟要去掉什麼?餘華和莫言看法相同

支援魯迅作品離開課本的社會知名人士有莫言,即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及知名作家,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獲得者餘華。他們二人所取得的成就,相信大多數讀者朋友們已有所耳聞,此二人的看法還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在莫言和餘華看來,魯迅的作品已經不合時宜。至少已經不符合當下新時代中國人的發現潮流和主流價值觀,魯迅的作品晦澀難懂,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情懷有時候令那些文學功底尚且不深的中小學學生難以理解,容易導致學生們在通讀魯迅的作品後依然不明白其本人的真正意圖,這在莫言餘華看來是非常致命的,因為魯迅的作品本身就是極為複雜且冗長的。

當年“去魯迅化”炒得火熱,究竟要去掉什麼?餘華和莫言看法相同

其次,魯迅的作品在他們看來太過於“負能量”,容易給人們傳遞出不和諧的社會因素和怨天尤人的處事態度。

02

說到魯迅作品質量,之所以會出現莫言餘華等人認為的作品過於負能量的問題,其實,結合魯迅所生活的黑暗年代我們就可以很好的理解莫言餘華的觀點看法。

由於魯迅所生活的年代人們思想僵化,社會動盪不安,魯迅才會多次刻意在作品裡或隱晦或直接地揭露出社會最根本的問題和矛盾,魯迅筆鋒犀利,字裡行間透露出的尖銳直白,確實讓初學者感到不適應,如今沐浴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也很難置身處地去理解那個年代魯迅的情懷。

當年“去魯迅化”炒得火熱,究竟要去掉什麼?餘華和莫言看法相同

基於如此,在莫言餘華看來,眼下的人們也沒有那個必要去理解去發掘魯迅寫作的時代背景。人們應該多讀一些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的文學作品。很顯然,莫言餘華認為的當下新時代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包括魯迅的文章。

那麼,提倡中小學教材剔除魯迅文章,是否就意味著我們應該全盤否定魯迅呢?當然不是,魯迅雖然對於社會問題尖酸刻薄,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他的作品應該被大致瞭解,而不是作為課堂任務去學習,至少在莫言和餘華的發言中,魯迅的作品還是很不錯的,至少要讓孩子們知道“魯迅精神”為何物。

當年“去魯迅化”炒得火熱,究竟要去掉什麼?餘華和莫言看法相同

結語

雖然“去魯迅化”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們的廣泛討論,其反對者和支持者不相上下,但是綜合來看,莫言餘華的觀點絕對有其自己的理解。作為社會知名公眾人物,莫言和餘華支援的“去魯迅化”並不是要讓國家和人們遺忘和擯棄魯迅,而是因為魯迅生活的年代和他本身的寫作內容以及風格,已經與當下人們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斷裂,魯迅的作品已經不應該再被業內人士奉為“圭臬”,恰恰相反,我們已經抱著“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態度去認真看待魯迅這個人和他的作品,只有將魯迅作品中積極有營養的內容加以提煉,才能更好地從精神和思維上去指導今天人們的實踐活動。“去魯迅化”去的是黑暗時代下不合時宜的糟粕,而非全盤否定魯迅的歷史功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