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如何工作?

關注“笑薇讀書”,每天帶你一起學習和成長。

大腦如何工作?

親愛的書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共讀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的著作《思考,快與慢》。

在這本書中的開頭部分,作者提出了人類大腦中的兩個系統。

一個是運用直覺,進行快速思考的系統1,它常常讓我們產生迅速且下意識的反應,並且系統1的思考,機會不需要花費什麼力氣,就可以自動完成。

比如我們每天早晨起床後去刷牙,系統1自動就反應出要擠牙膏這個動作,要穿衣服,自動反應出要繫上紐扣這些反應。

另一個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進行的慢思考系統2,比如我們需要算出28x95這個乘法式的答案,同時系統2還要負責監督系統1,不要因為衝動做出一些出格的行動。

大腦如何工作?

如果可以打比方的話,系統1就有點像狗中的二哈,常常會做出很多傻事,系統2就更像是狗界高智商的邊牧,精明又警惕。

系統1之所以會被說“傻乎乎”,是因為它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典型偏好,它常常因為一些典型特徵,就草率的做出一些決定,比如看見別人身上有紋身,就立刻會反映出這人學習成績一定不好,其實這二者之間根本沒有直接的聯絡。

第二,可得性偏好,如果一件事情更容易被大腦感知到,你就可能認為它會發生的機率比較大,比如你看到一起飛機失事的報道後,可能會對自己馬上就要乘坐的這趟航班感到惴惴不安。

其實此刻只要調動系統2來判斷一下,你就能,飛機是所有交通工具中安全係數最高的一種,飛機失事的機率才是最低的。

大腦如何工作?

第三,因果性偏好,就是喜歡對一件事情進行因果關係的強關聯,比如抽獎這樣的一個隨機事件,你抽了好幾次都沒有能夠抽中,你不會覺得這件事是機率問題,而是會覺得這是主辦方搞了什麼“貓膩”。

第四,光環效應,比如有小張和小王兩個人,在介紹給大家的時候,小張被介紹時會說他聰明,努力,積極上進,但是容易衝動,小王被介紹時會說他容易衝動,但是聰明努力,積極上進。

其實是一組一模一樣的片語,只是顛倒了順序,我們的系統1便會自動喜歡小張,而有點不待見小王,這就是光環效應起了作用。

第五,錨定效應,就是我們在評估一件事情之前,會受到心理錨定值的影響。

例如當被要求評估同一條項鍊的價格時,你被問它是不是價值5萬,另一人被問價值是不是3千,你們兩個給出的答案,一定是不同的,你的定價會高,而另一個價格一定會比較低,這就是心理錨定值對人們判斷的影響。

大腦如何工作?

第六,框架效應,是指我們對同一件事情,會因為不同的描述而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

比如“手術後一個月內的存活率為90%”和“手術後一個月內的死亡率為10%”

它們描述的,其實是同一個意思,但前者比後者讓人更覺安心。

第七,稟賦效應,就是當我們擁有了一件東西之後,我們往往會覺得它的價值更大,以至於很多人都不願意放棄擁有它。

比如我們如果有了一張緊俏的演唱會門票後,我們常會看到它的價格會被越炒越高,即使你因為沒時間而無法去看這場演出,你可能也不願意原價賣掉這張票,因為你覺得它目前的價值很高了。

第八,峰終效應,是指我們對一件事的看法和記憶,僅限於高峰和結尾,事件過程對記憶幾乎沒有影響。

大腦如何工作?

比如著名的冰手實驗,受試者將手泡在冰水中60秒的感受,和將手泡在冰水中60秒後又繼續在溫水中泡了30秒後得到的感受完全不一樣。

以上這些情景,都是我們大腦中的系統1做出的反應,如果需要打破這種思維方式,更客觀更謹慎的做出判斷和分析,我們需要放慢自己的思考,調動大腦中懶惰的系統2出面。

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叫做“事前驗屍”法,就是在對所有的事情做出決策之前,先想好它可能會經歷失敗,並對此做出分析和判斷,這樣就能預防我們更多的出錯。

其次,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飲水機前閒談”利用跟這件事沒有關係的旁觀者的意見,再結合自己系統2給出的思考,做出最冷靜和清醒的判斷。

好了,這本書的內容大致就這麼多,希望大家在閱讀完這本大部頭的書之後,擁有更理智的思維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