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行湧現“倒閉潮”,老闆圈完錢就跑路,ofo的“套路”重演?

文:小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目前的企業發展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態勢。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迅速崛起,很多人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但同時,一些商機的不成熟也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埋下了一顆大雷。

在幾年前ofo共享單車的早期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ofo共享單車為人們提供了共享經濟的理念。在隨後的幾年裡,一些企業推出了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腳踏車和共享充電寶。共享經濟的發展模式無可厚非,但一些企業的發展模式已經顛覆了中國現有經濟的正常發展。也就是說,沒有對某一行業進行深入研究,也沒有對該行業在中國國內市場的發展前景進行深入調查。因此,盲目發展共享經濟,但由於後期盈利太慢,資金量斷裂,企業最終走向破產邊緣的悲劇並不少見。

比如ofo,曾經是共享單車的“領頭羊”,最終在市場銷量銳減之下倒下,導致大量使用者存款流失。如果要按站臺排隊人數退押金,恐怕要等很多年。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歷了“共享單車”行業的巨大變革之後,共享汽車也迎來了類似的命運。

說起共享汽車的倒閉,最早還要追溯到中國共享汽車的早一批玩家友友用車,其在2017年3月停止運營。當時,友友汽車在北京部署了近70個地點,營運車輛近300輛。然而,截至2017年3月底,在京運營的友友汽車只有200輛,運營點減少到50個。當時,誰也沒想到分時租賃運營商的倒閉會如此平靜和突然。隨後,友友汽車CEO李宇也坦言,分時度假租賃業務發展並不成熟,公司的發展方向和運營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

如今看來,行業問題還沒有解決,不少企業還沒有迎來政策利好帶來的便利期。同時,我們還發現,大量共享車閒置、停放在荒野甚至損毀。就連上市5年的一款共享汽車,也在今年1月宣佈停運。

為什麼一度受到資本追捧的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共享經濟會在我國行不通?各大企業紛紛倒下,企業為何會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問題?這種情況是因為商業模式的不切實際,還是中國市場經濟無法適應共享經濟的企業發展理念?

有經濟學家提出,共享經濟是中國國內經濟週期和國內外經濟雙週期戰略推動下的良性經濟發展模式。然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並沒有真正踐行共享經濟的理念,所開發出來的共享單車,所開發出來的共享汽車,其實是畫圈賺錢的行為,只是老闆把錢圈完就跑,企業把錢都用完就跑。真正做生意的公司不多。

這些猜測看似有利於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但事實上,他們別有用心。這種共享汽車的商業模式與“變相傳銷”有些相似。有人甚至認為,共享單車、共享汽車這樣的商業模式其實是變相的傳銷,就是賺取人頭費。最終,老闆消失了,公司的業務也消失了,行業更名,改弦易轍,繼續騙錢。

為何會造成共享汽車領域一地雞毛?

據國內某官方媒體報道,近年來,隨著利潤難、使用者體驗差、管理問題多等諸多問題的出現,曾經風光一時的共享汽車熱潮開始逐漸退去,而當初發生在共享單車行業的結果,在共享汽車行業繼續演進。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龍頭企業問題頻發,二是新進入者加快汽車共享領域佈局。

在大多數人看來,共享汽車的想法是好的。消費者可以透過汽車共享減少汽車數量,從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空氣汙染和停車位不足等問題。但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共享汽車卻有“名不副實”。

首先,服務不盡如人意,消費者的體驗越來越差。資料顯示,近年來,關於共享汽車的消費投訴呈快速增長態勢,特別是節假日共享汽車需求量大、充電異常、車輛故障不能及時解決、充電範圍差、售後服務差等問題突出,而汽車臟器紊亂也成為人們投訴的焦點。

其次,停車費是另一個問題。不少消費者反映,使用共享汽車時,不能保證馬上用車,但還是會有停車費等。如此無序的收費行為,成為共享汽車最終被人們和市場拋棄的根本原因。

從中國共享經濟的本質來看,綠色共享出行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但也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社會工程。一方面,我們還處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服務產品技術,還是政府監管,都需要我們去解決和研究,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未來良好的共享出行環境。

因此,未來中國汽車共享發展的立足點主要是透過技術變革和運營模式創新,提供更多情景化、個性化、穩定的出行服務,真正實現汽車共享的理念,並能夠在市場中存活下來。

(本文系小編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小編小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