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童伴薦讀 | 科學做好幼小銜接,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隨著幼兒園三年生活的結束,孩子們將步入一個更加獨立自主、更加複雜多元的學習生活天地——小學。

家長朋友和親愛的孩子們都做好準備了嗎?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就是給孩子最珍貴的一份入學禮物。

0

1

幼小銜接的幾個時期

一般來講,孩子們在上了小學之後,會經過這樣幾個時期。

一、興奮期

就是孩子剛成為小學生的時候,有一種新鮮感自豪感。覺得自己又長大了一些。所以,孩子們往往是有興趣參與學校活動的。

二、厭倦期

有的孩子在入學前半段還比較能夠遵守規則,可過了段時間他變得更加調皮,更加坐不住,甚至有的還不怕老師。

三、適應期

大概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孩子基本上進入到了一個規律的生活學習狀態,孩子們心理上也慢慢接受了跟幼兒園的不一樣方式。

大多數的孩子經過興奮期厭倦期,就會達到適應期。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孩子,由於本身個性的原因,在大家都已經適應小學生活之後,他依然保持著厭倦期的狀態。

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接老師的話茬兒,東張西望,下課總是跟同學打鬧,或者是打架。

0

2

孩子不同性格對入學的困擾

在入學之前,家長要先考慮自己孩子是屬於哪一類的性格。

內向、害羞的孩子,

在學校裡不會像活潑好動的孩子那樣有很多行為上的困擾,但是他的內向害羞,有時會產生一些焦慮的情緒。

活潑好動的孩子,

一般男孩子比較多,會以注意力不集中為主。有的活潑好動型的孩子比較容易衝動。

不光是行動上的衝動,上課也會出現,不管該不該輪到他回答也不管自己會不會,凡是老師的提問,他都要舉手,甚至直接站起來回答或者是接老師的話茬。

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在同伴關係上的困難。出現攻擊別人,經常打小朋友的行為。有的孩子是屬於難養型,他精力旺盛,很難去聽從規則。

0

3

家長要做的準備

對於幼小銜接班,重慶師範大學教授趙石屏說:家長在幼小銜接準備上,眼光不能只放在一年級,要放在12年的學習過程裡。

培養孩子習慣、意識、自控力、理解力和班級適應能力,自己料理自己的能力等,所以孩子在升入一年級之前需要做好以下準備。

1、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

6歲以下的孩子不適合小學化的上課方式,那麼,可以換一種學習的形式,幫助孩子們學習小學階段的基礎知識。

不要求孩子全部掌握一年級的內容,只需要打下基礎,儲備一定的知識量即可。

學習形式也要過渡,慧心童伴幼小銜接主要以遊戲為主,不著痕跡地向以課堂為主轉變。

2、課堂形式和紀律

學齡前兒童不適合按照小學的課堂形式來學習,可以適當地變換上課形式。

比如,當老師帶領大家讀繪本、聽故事的時候讓孩子們坐在小課桌前,孩子們就會養成習慣,每當老師說“講故事啦”,孩子們就會自發地做好。這是形式和習慣的轉變。

這樣,“課堂”知識一種遊戲形式,孩子們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幼兒園小朋友基本上可以說沒有紀律可言,但是從小學開始,就要遵守課堂紀律了。

為了幫助孩子們提前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家長或者幼升小銜接班的老師可以提前一段時間給孩子們過渡。

循序漸進,培養孩子的紀律感,並不一定是課堂紀律,遊戲規則、吃飯規則、睡覺規則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的。規則意識有了,紀律性也就有了。

3、社交能力和思維方式

幼兒園是孩子們進入社會後所接觸的第一個團體。在跟幼兒園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孩子們會漸漸學會交朋友,處理跟小朋友的矛盾。

但是也有的小朋友,在這方面的能力弱一些。

在慧心童伴幼升小的銜接班,老師們會觀察孩子們的社交能力,幫助孩子們學會社交。

學齡前兒童,大多會以自己為中心,進入小學後,班級同學數量增多,老師數量減少,加上老師責任的轉換,如果繼續以自己為中心,孩子們將會很難適應小學的環境。

因此,在銜接過程中,老師會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另外,還要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和自立精神。

4、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

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學習就水到渠成了。比如閱讀習慣和算數習慣,一旦養成,語文學習和數學知識的學習也就很容易了。

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指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自己整理書包,自己喝水,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值得一提的是,求助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5、入學心理準備和團隊協作能力

入學之前,是牴觸還是期待,不同的心理,對入學後的表現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幼升小銜接班的老師要向同學們傳輸積極的訊號,讓孩子們對小學興趣和充滿嚮往,而不是害怕入學。

團隊協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雖然在學習上,多數是靠老師和自己努力,但是,當孩子們走向社會之後,任何一件事情的完成,都需要與人合作。

在小學階段,課間活動、體育競賽等活動,也都能間接培養孩子們的團隊協作能力,但是如果在入學前就具備團隊協作能力,入學之後,在團體活動中,孩子將會表現得更加得心應手。

幼升小的銜接很重要,家長們著急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選擇銜接班的時候,一定要冷靜,從以上幾點做分析,看看銜接班的課程是否符合兒童入學準備的需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