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類話語”是親子溝通溝通的大忌,父母不要對孩子說出口

文章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指導者,同時也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陪伴者,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物件,我們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會成為雕刻他性格特徵的刻刀。

可以說,孩子今後的個人性格特徵,是在父母的話語和行為中建立起來的。所以,在和孩子進行親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要仔細斟酌自己說出口的每一句話,思考它會給孩子帶來積極還是負面的影響。

如果父母說話不過大腦,想到什麼說什麼,根本不理會自己的一些傷人話語給孩子帶來了多大的傷害,只能說,當你的孩子也太倒黴了。

父母的“刀子嘴”,戳壞了孩子的“豆腐心”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

我媽媽總用很難聽很誇張的話罵我,我該怎麼辦?

題主有一個經常愛罵人的媽媽,經常用很難聽的方言罵她,潑孩子的冷水,還總拿題主和其他孩子作對比,嫌棄她不會做飯不會做家務,不掙錢還要花家裡的錢……甚至到了只要看到題主在房間,就要過去罵一頓才舒服的境地。

每次被媽媽罵完題主都會難過很久,到了初中的時候甚至出現了厭世的心理,甚至還有自殘的行為,會用刀片和針割自己的手腕。

後來題主發現自己狀態不對,偷偷去了醫院,檢查出了抑鬱症。

雖然題主知道媽媽對自己也很好,她也很愛媽媽,但是題主並不想和媽媽待在一起,她最大的願望就是不結婚不生養,等到五十歲就去死。

看完題主的經歷,不經令人悲從中來,父母尖酸刻薄的話語,真的會傷害孩子,甚至將他置於死地。

孩子的“豆腐心”,根本沒有辦法經受住父母的“刀子嘴”。

對於題主的提問,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麼說的。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已經無法改變,最重要的是,不要把這種扭曲的方式傳承下去。

因為“不好的家庭是會遺傳的”,媽媽會這樣對自己的孩子,是因為她小時候得到的愛是缺失的。

所以,不讓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後代的身上,是孩子們需要意識並積極踐行的事情。不要把自己的將來的後代當做補償的工具,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完善自己,才是正確的選擇。

要相信自己以後會遇到愛你的人,如果你有子女,你也能夠去愛他們,而不是重蹈你母親的覆轍。

這個回答可以說十分積極向上了,可這需要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和父母的侮辱謾罵做對抗,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自我救贖,把自己拔出泥沼,這可不是一件易事。

明明是父母的鍋,為什麼結果卻要孩子來承受呢?對吧。

如果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學會剋制自己,不要什麼話都說出口,這樣的結果完全可以避免掉。

所以,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

親子溝通,這“4類話語”是大忌

·

辱罵性言語

“你怎麼這麼笨啊!”

“我怎麼生出來你這種豬狗不如的東西!”

“我真是養出一隻白眼狼來了!”

……

這些辱罵性的話語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認為自己是不是真的像父母口中說的那麼不堪。長期在這種被辱罵的環境中長大起來的孩子,很有可能出現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不願意去反駁父母口中不實的話語。

·

不健康的對比

有的父母經常會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作對比,這種話語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他們變得自卑。

其中我們最常見的行為就是父母整天在孩子耳邊提“別人家的孩子”,這不僅影響了孩子在學校的正常同學交往,還會激發起孩子的嫉妒心理,讓他處處針對“別人家的孩子”。

·

以拋棄作為威脅

有的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喜歡用“不聽話就把你扔掉”這種話術作為威脅孩子懂事聽話的籌碼。

雖然這種話術在短時間內效果明顯,但是長期使用並不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反而會讓孩子時刻處於患得患失的心理狀態之中,時刻擔心自己會被父母所拋棄。

孩子和父母的親情很有可能因此變得淡薄。

·言而無信

言而無信是家庭中父母最常出現的問題了。

他們往往會給孩子許下承諾,用於激勵孩子完成自己的目標。可是當孩子達到自己的目標之後,父母卻不肯兌現自己的承諾,言而無信。

比如說父母和孩子說:“你去把碗洗了我就給你看半小時電視。”可是等到孩子屁顛屁顛地去把碗洗了之後準備看電視,卻被父母叫去寫作業了。

孩子反駁說你都答應我了,現在又出爾反爾。父母卻只會顧左右而言他,不肯兌現承諾。

這樣會極大地消磨掉孩子對自己的信任,降低自己的威信,讓孩子看不起你。

和你說句貼心話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要知道親子溝通中一定不能夠犯下這4大忌,否則不僅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還會影響家庭氛圍的和諧。

只有做到好好溝通,才能夠真正走進孩子的心,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

——————————————

圖|來源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