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吃飯,餓上兩頓真有教育作用嗎?別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吃飯”就成為了父母心中的頭等大事。

6個月以前,是母乳的問題,厭奶、吐奶、脹氣的問題,奶粉選擇的問題;

6個月以後,是輔食新增的問題,吃什麼樣的米粉,如何進行營養搭配的問題;

一歲以後,輔食漸漸變成主食,父母開始追著喂,孩子挑食、積食,不好好吃飯,成為了父母最揪心的事。

以上這些問題,是全世界媽媽共有的難題,很多人喜歡參考國外的經驗,今天咱們就以法國為參考物件,講一下如何改善孩子吃飯的問題。

法國在飲食習慣上,有哪些值得學習的?

孩子如果只是偶爾一次不好好吃飯,我們可以回憶下近段時間孩子都吃了什麼,睡眠好不好,身體狀態怎麼樣,可能就是這些方面出了問題。但如果長期不好好吃飯,基本上就是飲食習慣不好。

飲食習慣一定是從出生開始培養,到新增輔食後進入關鍵期,超過一歲基本上就進入了固定模式,大家可以往前去追溯,基本上都能找到原因。

在法國,兒科醫生會要求父母記錄寶寶的每日餵養、睡眠作息等情況,等到她們家訪時,可以透過你的記錄來分析寶寶的情況。到了該新增輔食的時候,兒科醫生還會開出輔食建議單,好讓你可以正確餵養。

從新增輔食開始,寶寶基本上就和父母的飲食規律融為一體了。法國人是一日四餐,早餐、午餐、下午茶,和晚餐,基本上每頓飯相隔4小時,有穩定的消化週期,這對消化系統非常重要。所以,兒科醫生會要求寶寶從新增輔食開始,也按照一日四餐的順序進行。

法國人的餐桌禮儀,從小就要培養

大家從電影上應該都能看出來,法國人吃飯是非常講究禮儀的,讓人看著特別優雅精緻。其實不僅在電影上,就是在家裡吃飯,他們也很重視餐桌禮儀的培養,基本上從孩子吃輔食開始,就要開始教。

從一歲開始,孩子就需要和父母進行融合,除了偶爾吃一頓垃圾食品,平時父母吃什麼,孩子也吃什麼,絕對不會開小灶。也就是說,不會專門給孩子買一些昂貴的食材,或者單獨做他喜歡的口味,能吃就吃,不能吃就餓著。

每天有一次吃零食的機會,那就是下午茶的時候,孩子可以吃糖果、奶製品、甜品、水果等,可以滿足孩子對零食的渴望。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從來不會用零食來解決問題,比如跟孩子說“別哭了,我給你個棒棒糖……”因為這樣做反而是在鼓勵孩子,可以用哭鬧來獲取零食。

孩子是物權開啟冰箱的,除非經過父母的允許,這在法國的家庭裡是一個家教條例。

不管菜品好不好吃,或者你愛不愛吃,每道菜都得嘗一嘗,因為很多食材是需要慢慢適應的,不能因為第一印象對它不好,以後就再也不吃了。同時,不能讓孩子看出來,你看特別希望他多吃哪道菜,否則孩子很可能在某些時候利用這一點來威脅你。

我國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原因

法國人特別注重從小對孩子飲食習慣的培養,這一點非常重要,雖然我們國內很多寶媽也能意識到這一點,但很難實現,理由如下:

第一,隔代教育的矛盾。老一輩的人經歷過饑荒年代,對吃飽肚子這件事非常看重,總是擔心孩子會餓著,不管是主食還是零食,她們覺得只要能吃到肚子裡就好。如果孩子正餐沒吃,老人一定會在一兩個小時候給孩子補上,然後導致孩子下頓還不吃,如此惡性迴圈。

第二,營養太充足。很多家庭條件非常好,家裡什麼食材都不缺,別說是吃飯了,孩子透過吃零食、水果就已經滿足了每日對營養的需求,根本就不需要再吃主餐了。所以你會看到,有些孩子平時基本不好好吃飯,但長得卻胖胖的。

第三,過於溺愛。這一頓不好吃,孩子一口都不吃,下一頓很好吃,孩子直接暴飲暴食。玩耍的時候不吃飯,閒下來餓了媽媽就趕緊重新做,吃什麼做什麼,而不是做什麼吃什麼。所以,孩子越來越挑食,飲食習慣越來越差。

建議大家在寶寶6個月後,買一個“寶寶餐椅”,這個時候寶寶也剛好會獨坐,對吃輔食也開始產生興趣,正是培養獨立吃飯的關鍵時期,如果能讓寶寶坐在自己的餐椅上吃飯,對以後“好好吃飯”非常重要。

推薦這款“科巢寶寶餐椅”,它採用金字塔力學理念,三點受力+四點支撐,寶寶坐在裡面可以隨意亂動,非常的安穩,不會有傾倒側翻的危險。其次,5檔靠椅角度旋轉可調,搭配3檔靈活腳踏組合,解鎖寶寶花樣坐姿,全方位適配寶寶。

分層式雙層餐盤,吃飯玩耍可以隨意切換,上面有五點式卡扣安全帶,媽媽去廚房做飯的時候,還可以把寶寶放在餐椅上玩耍,安心去做自己的事情。

讓人省心的是,座套可以拆卸,表面為PU材質,只需用抹布擦拭即可乾淨。而且,拆箱即可使用,無需學習組裝影片,對於手笨的寶媽來說,真是省了一大麻煩。

有了這個餐椅後,寶寶慢慢就會知道,這個地方就是自己吃飯的地方,以後每次吃飯他都會主動要求坐到餐椅上,而且比較主動積極,省去了寶媽心頭大患。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