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在一起時,你做了什麼?這決定未來你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度

五一假期已過,帶孩子出門遊的家長可能已在各大景點的“人山人海”裡感到疲憊乏力。在五一假期到來前的幾周,我也馬不停蹄地跑了好幾個城市做分享講座,因此我五一這個假期也沒有工作,回到了“人間”歇歇腳。

前幾天我去上海西岸美術館,那裡正在展出我最喜歡的抽象藝術先驅——康定斯基(1866-1944年)的原作展。上一次看到康定斯基原作已是近三年前的事了,

當時我受到法國五大國寶級博物館的官方邀請,專程來巴黎錄製一檔藝術人文的課程《改變一生的博物館之旅》。

這是國外博物館首次為中國家庭量身定製、用中文來解說的親子課程,而且還是從小朋友喜歡的視角,深入簡出地來講述藝術和人文的發展史。

▲ 2021年5月3日,我在上海西岸美術館——“康定斯基展”購買到的同名作品“有序的堆疊”紀念卡

▲ 2018年7月,我在蓬皮杜中心《改變一生的博物館之旅》的拍攝現場

回憶起2018年錄製時的點點滴滴,真是覺得機會珍貴。首先,為了保證良好的拍攝效果,五大博物館都做了360度的人員清場,讓我體驗到了一個人與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在一起的奇妙感受;其次,在拍攝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個讓我終生難忘的小插曲。當時在電影學院讀大二的大兒子正好放暑假,我讓他陪我一起去巴黎拍攝,給他也來一次沉浸式的博物館之旅。

到了現場,製作人發現拍攝團隊缺了一位攝影助理,於是他們當機立斷把學電影的大兒子聘請做攝影助理。這裡我給大家看一張照片,我站在達芬奇名作《蒙娜麗莎》前面,那個鑽在反光板底下的、幹著“體力活“的人就是我的大兒子 Ian。

▲ Ian為了不讓媽媽分心, 還特意把自己的臉藏起來

開始我非常不習慣這樣的工作方式,因為只要我稍稍一分心一卡詞,就要重新來一遍,那麼兒子就要維持各種困難的姿勢,或站在大風裡、或跪在水泥地上,默默地堅持忍耐下去……一想到這些,我就更容易分心了。後來,兒子看出了我的顧慮,就對我說:“媽媽,你就忘了那個人是我,就把我當木頭杆子吧。” 他還特意把自己的臉藏起來,不打擾我的視線。

今天想起這些,實在讓我感到生活裡處處有驚喜,生活裡無時無刻沒有學習。所以,趁著假期剛剛結束,我想帶著大家重溫一下《改變一生的博物館之旅》中的一些細節,為大家做點參觀博物館的攻略,為以後你和孩子的博物館之旅提前做一點準備。

▲ 我坐在沒有參觀者的盧浮宮長廊裡, 即將開始我的拍攝

攻略一

不走別人的常規路線

帶孩子看博物館的第一個要點,就是要有創意!按自家孩子的興趣來規劃一個主題故事或是一條主題路線,可以事先把故事講給孩子聽,讓他對將要看到的場景或展品有一份好奇,到了博物館就會多一種探索的感受。我把這個遊館經驗叫做“帶著故事去看盧浮宮”。

在盧浮宮,我先用數字來“迷惑”孩子:

盧浮宮已經是個800多歲的老爺爺了,比我們中國的故宮還要大出200多歲哦!可是,盧浮宮老爺爺一點也不算老。

還有一個4600歲的古埃及的大獅身人面像被“藏”在了盧浮宮的地下室中,而且它面對著的那個寬敞的開放空間,竟然就是盧浮宮初建時的地基。

來,大家看看這張照片,那個圓圓的部分就是城堡的圓塔。

800年前剛開始修建時,盧浮宮並不是皇宮,而是一座帶圍牆的軍事城堡。所以,來盧浮宮的第一站,我就帶孩子直奔埃及館的地下室,摸摸800歲盧浮宮老爺爺的古城堡圍牆,再看看4600歲的大獅身人面像。

▲ 在“歐洲最美博物館”奧賽博物館裡, 我邊補妝邊做拍攝前的準備

攻略二

找出有趣的“圖畫故事”

孩子們都喜歡猜謎遊戲,那麼我們就在盧浮宮裡來玩個猜謎語的遊戲!所有謎語都是透過畫布、畫筆和顏料來表現的,在節目中,我們選出了4幅名畫來猜謎。現在,我來介紹其中一幅。

這是法國畫家喬治·德拉圖爾在1635年完成的油畫作品:《方塊A作弊者》。既然有作弊者,那他是誰呢?

我會帶著孩子仔細觀察畫中的四個人,他們在玩撲克牌。光線打在前景的桌子上,就像舞臺上的聚光燈,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四個人的動作和表情上。坐在中間的那位女士髮型和衣著都很華麗,伸出右手,好像在說“該你出牌了”!她的眼神裡透出了一個我們現代人愛調侃的表情包模樣!

如果我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過去,那位該出牌的男士一半身體隱藏在陰影中,他右手支在桌上,請再看看他的左手……哦,他的左手正偷偷摸摸從寬寬的腰帶裡抽出一張方塊A,細看他手中兩張牌也都是方塊A,這樣湊起來他就能贏牌了呀!

原來這位男士正在換牌作弊啊,他看起來是不是很像一隻狡猾的狐狸?但是看到這裡,謎底還沒有完全揭開,大家可以繼續往下猜:穿紅裙子正在給女主人倒酒的女僕,她是不是作弊的同謀?這位女主人與作弊的男士一起串通好了嗎?

我想,用這樣猜謎的方法來帶孩子看博物館,他們一定不會感到枯燥乏味。當然,毫無疑問,這對我們做家長的知識儲備和故事講解能力的要求就提高了許多。

▲ 在“不像博物館”的蓬皮杜藝術中心, 我手指的方向矗立著巴黎聖母院

攻略三

激起孩子內在的潛能

家長不要太在乎孩子是否看到了名畫,而是應該把時間和心思放在“看”之外。將名畫背後的故事變成孩子能聽懂的語言一一講給他們聽,帶領他們去思考。

記得,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在她的《蒙特梭利兒童教育手冊》裡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位家長抱著幾個月大的嬰兒在看一幅畫了許多水果的畫。家長一邊看畫一邊假裝做起了吃水果的動作。不料,這個本來只會喝奶的嬰兒居然也開始模仿家長的樣子,做吃水果的動作。於是,這位家長沒有走開,一直抱著孩子留在了畫像前,直到孩子表現出無趣才離開。

蒙特梭利博士稱這位家長是真正的“教育家”,因為他激起了孩子內在學習的潛能。

蒙娜麗莎雖然是一幅名畫,但是她經常被盧浮宮的參觀者圍得水洩不通,無法靠近,無法讓孩子身體力行地感受到蒙娜麗莎的神秘和美妙。

然而即使看不清名畫的真身,這也不影響我們向孩子介紹和講解蒙娜麗莎的故事呀。

講故事給孩子聽

為何蒙娜麗莎的微笑那麼神秘?

因為達芬奇運用了一些特別的繪畫手法。當時的畫家都流行把畫中的人物與觀眾拉開距離,讓他們的主人物不是躲在暗光裡,就是側著臉躲著眼光不看你。然而,達芬奇恰恰把蒙娜麗薩畫成幾乎正面的坐姿,臉部形成了一個¾的微側面,讓她的眼睛看起來就像是在溫柔地注視著你,讓觀賞者覺得畫中的美人平易近人,就好像生活在我們身邊一般。達芬奇還有很多絕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發現、去感受。

▲ 巴黎小朋友都去過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可是大部分去巴黎的中國家長 都會忽略掉這個給孩子“長見識”的好地方

攻略四

過程大於結果

沒看完才會繼續看下去

帶孩子看盧浮宮,不要急於看完,因為無論我們怎麼趕著看,還是會發現根本看不完的,因為用歲月沉澱起來的盧浮宮是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看”的。

所以,我們必須在心裡接受“沒看完”的現實,建議你去禮品店裡買一本精美畫冊帶回家,慢慢地把每一幅畫當作一個謎語,從畫中去猜很久以前的故事,為孩子講述一幅幅畫裡的謎底。

▲ 2018年7月10日拍攝結束了, 我和兒子拖著疲憊的身體 走在巴黎的大街上, 可我們的心是放鬆而愉悅的

2018年的7月,我工作得很辛苦,先把小兒子放到了音樂夏令營,再和大兒子一起奔赴巴黎,拍了這部《改變一生的博物館之旅》。我真切地感受到這次旅程帶給我和大兒子的共同收穫。我們朝夕相處每一天,互相無法迴避地在一個團隊裡工作,他說:“媽媽是拍攝主角,我的老闆是攝影師,我如果做不好工作,對上司交代不了,對媽媽更無法面對。”

時光過去快3年了,兒子今年大學畢業,回想起來最彌足珍貴的不是看到了哪一幅世界名畫,而是我們母子倆在一起的時光:我氣餒時他鼓勵我,我背臺詞時他為我對詞,他累到起不了床時,我為他準備早點……

這些細節化為記憶,沉澱到了我們的相互信任中,也鑄成了我們之間牢不可破的情感基礎。

昨天,兒子來電話與我討論畢業後該如何在兩份工作之間做出選擇。

這樣的母子神交是需要與孩子一起在很久之前從心裡長出來的。

最近,我和小夥伴們正在籌劃7月的親子夏令營,結果聽到一群家長在說,不願和孩子一起出行,他們希望把孩子甩給補習班或學科類的夏令營,讓自己“清淨”幾天。

我理解家長想要“清淨”的感受,但我還是建議家長在平時多放手孩子,讓自己和孩子“清淨”一下;而到了假期,恰恰要為家庭安排好內容,讓孩子與大人一起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旅程”。

這場旅程不一定要去哪裡,但必須是走出常規的課本和課堂,做一些平時很難有機會做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