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去旅遊增長見識?還是白花錢?這是我的答案。

前幾天朋友給我打電話,他張口就說:“這輩子再也不想帶孩子出門旅行了。”

我很納悶,明明之前還看到她在朋友圈每日打卡,曬娃曬景,親子旅行看起來開心又滿足,怎麼一走出朋友圈,現實中就像一副經歷了驚濤駭浪的樣子?

朋友憤憤不平地告訴我:“本來想帶孩子出去開拓一下眼界,結果 10 天下來錢沒少花,累沒少受,氣沒少生!”

原來,這場看似溫馨好玩的親子旅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差點讓她這個 5 歲孩子的媽蛻了一層皮:

剛到旅行地的第一天,孩子就因為不習慣當地水質而拉肚子。

孩子全程不在狀態,動不動就哭鬧,不停問“什麼時候回家”。

旅行團安排的行程太趕,孩子狀況連連,很多地方根本來不及集合,導遊警告說後果自負,費用不退。

這些類似的經歷其實很多新手爸媽都向我吐槽過。當下,親子旅行熱度持續上漲,旅行產品琳琅滿目,到底要怎麼規劃親子旅行,才能夠保證大人省心、孩子玩得開心又有意義?

策劃親子旅行,最重要的是什麼?

既然是親子旅行,那我們肯定都希望:一趟旅程下來,孩子能夠有所收穫,比如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質等。

而想要達到這些教育意義的話,在策劃旅行地點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考慮下面三點。

以孩子興趣為主

策劃旅行時可以問問孩子:“寶貝,你想玩什麼?”

如果孩子喜歡畫畫,那麼美術館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孩子平時喜歡動手做家務,那麼農場類體驗是首選;如果孩子喜歡做科學小實驗,那麼科技館一定要去。

總之,家庭旅行規劃,一定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孩子是最真實的,只有他感興趣了,旅途中才會願意花時間去玩、去看、去感受,這樣他就不會出現全程不在狀態、在路上不停吵著要回家的情況了。

符合孩子的認知和身心發展

學齡前的孩子非常喜歡出去探索世界,在這個時期,他跟世界的每一次接觸,都會成為他成長的“營養液”,幫助他形成自主意識,培養他的邏輯思維等。所以,我們的旅行規劃可以更注重型別多樣。

不過在策劃方案時,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認知和身心發展,以由近到遠、由易入難為主要原則。旅行難度和過程中的教育意義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切忌好高騖遠、拔苗助長。

比如一個 6 歲的孩子喜歡戶外徒步,那麼設定的徒步時長要由短到長,挑戰難度要由易到難。在幫助孩子的身體一步步做好準備的同時,透過徒步逐漸培養他的堅韌意志。

實現教育意義

一次好的親子旅行對孩子所起到的教育意義一定是潤物細無聲的。我們不需要在旅行過程中對孩子進行諄諄教誨,說過多的話只會讓他變得反感,甚至不想再跟你出來玩。

要想實現旅行的教育意義,其實只要從兩方面出發就可以了。

第一,選對地點。

旅行地點選對了,教育意義就完成了一半。比如,孩子的規則意識如果比較差,那麼可以帶他去博物館一類的地方,在人人都遵守規則秩序的大環境下去感受規則,並給他進行相應的講解,幫他慢慢建立規則意識。

第二,進行關鍵對話。

當孩子來到一個陌生、新奇的環境中時,他一定會主動問很多問題,而教育的意義恰恰就包含在回答這些問題的親子對話當中。很多家長也許會說:這點太難了!每天各種忙亂,哪還顧得上回答孩子的問題!

這時候,夫妻雙方的分工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在旅行之前,一定要和另一半商量好分工:一個做旅行的“講解員”,耐心解答孩子的各種問題;另一個做旅行的“保障員”,負責各類行程安排,讓整個旅行能平穩、順暢地進行。

如何策劃全年的親子旅行?

在明確了親子旅行策劃需要注意的事項後,我們就可以按照時間的長短來 DIY 全年的親子旅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