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想要買玩具時,家長是直接滿足還是果斷拒絕?

文|淘媽

我們去超市或者是商場的時候,總能看到被孩子拉扯著非要買玩具、零食的父母。有的父母態度很堅決,任憑孩子怎麼說、哭鬧都不買,甚至會一走了之。有的父母則覺得在公眾場合太尷尬,給孩子買了之後就匆匆離開了。但是這些家長事後也覺得有些不妥,可又不知如何正確處理這樣的事。其實在孩子鬧著要買東西的時候,最怕家長說這兩句話,看看你中招了沒?

1.你想要什麼,都拿上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就是要寵的,就是一個小小的玩具,又不是多麼貴重的東西,孩子想要直接買就好了。尤其是家裡的老人,一般都是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無條件滿足。還有些爸爸平時陪伴孩子的時間少,就會用給孩子買玩具、買零食來彌補。但這真的是愛孩子的正確的方式嗎?

家長長期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的話,想要什麼就買什麼,不利於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孩子會認為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家人一定會滿足自己。小時候孩子只是要個玩具,等再大點就會要手機、平板,名牌鞋子等等,一旦你拒絕了孩子,孩子就認為你是不愛他的,甚至會對父母產生恨意。因為孩子從小就習慣了索取,他不知道父母賺錢是很不容易的,他也不懂想要回報是需要付出的。這樣的孩子不懂珍惜,不懂感恩,你傾盡所有的付出,最後可能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2.買什麼買,我們家沒錢

很多家長,在孩子提出想要買某樣東西的時候,就會說“買什麼買,我們家沒錢。”“我們家很窮的,哪裡有閒錢買這種東西。”當家長說了這樣的話後,孩子往往會懂事得跟在父母身後走開了,渴望又失落的樣子真的讓人心疼。有些家長可能確實沒有能力負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也不應該用這樣的話來拒絕孩子。你要知道,孩子之所以能向你張開口提這樣的要求,首先是信任你的。可是被父母這樣拒絕之後,孩子最後連開口的意願都沒有了。

父母經常用“哭窮”的方式拒絕孩子,會讓孩子內心很匱乏,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慢慢孩子就會變得自卑,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更好的東西,甚至別人對自己好都覺得有所虧欠。而這種自卑感會伴隨孩子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是一生。有的孩子在長大後,即便自己有能力負擔得起想要的東西,也不敢去買。

看到這裡,有些家長就會說“我也知道這樣做不對,那到底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做一個判斷:孩子提出的是合理的要求還是不合理的要求?

合理的要求可以滿足

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那父母就可以適當的滿足。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而且孩子在被滿足後也會很開心的。

我經常接孩子放學後會去驛站取快遞,因為驛站是在一個超市裡,所以每次進去,孩子都會在擺滿零食的貨架旁看半天,但一般孩子不會說自己想要買什麼。直到有一次,我們再次去取快遞,孩子跟我說“媽媽,我想買一盒這個餅乾(蘑菇力)。”因為我之前就發現他經常看著這個餅乾,而且很久也沒吃了,所以果斷就幫他買了。但是我買的時候也有跟他說“媽媽知道你想吃這個,而且你確實有段時間沒吃了,那咱們就買一盒。”孩子拿到手後特別的開心地說“謝謝媽媽。”我知道,孩子的這聲“謝謝”不光是因為吃到了喜歡的餅乾,更是因為他的需求被媽媽看到了。

不合理的要求要拒絕

孩子合理的要求是要滿足,但是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太合理時,家長也可以選擇拒絕。需要注意的是,拒絕的時候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而是慢慢去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雖然爸爸媽媽沒有滿足我的要求,但是他們也是愛我的。

我家孩子上學期就讓我給他買一雙能發光的鞋子,我問他為什麼要買這樣的鞋子,他說他們班有幾個同學都有這樣的鞋子,走起路來很漂亮。然後我就跟孩子講“媽媽也知道那種鞋子看起來很漂亮,但是它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裡面有一些電線,如果電線壞了可能會讓鞋子燒起來,很危險的。”(這種發光的鞋子確實存在這樣的安全隱患)。孩子似懂非懂地說“那我不要了,太可怕了。”我又接著跟孩子說“我們買鞋子,第一要考慮的是舒不舒服。下次媽媽給你買鞋子的時候,你來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怎麼樣?”孩子很開心,興高采烈地說“好的,我喜歡藍色,我下次要買雙藍色的鞋子。”

在這個過程中,雖說孩子提出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但孩子明白了別人有的東西不一定自己就要有,而且還有了自己挑選鞋子顏色的選擇權。他能感受到媽媽是尊重他,愛他的,所以也能很欣然地接受“被拒”這件事。

淘媽說:

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自己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不要無條件的滿足,也不要粗暴的拒絕。先去判斷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孩子背後的心理是怎樣的。合理的,家長就適當滿足;不合理的,也要溫柔拒絕,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