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卻現實?孩子學樂器一年花好幾萬,真的值得家長這麼做嗎?

偌大的商場,擺放著一架鋼琴,這是大家司空見慣的事情。可他的到來,讓這件事變得不一般了。這是一位穿著“美團外賣”工作服的外賣小哥,很明顯是趁著接單、送單的間隙談了一會鋼琴。外賣員小哥的手法並不生硬,看得出是有一定功底的。而這一幕,卻讓一旁的寶媽淚目了,甚至發出了“我不想再逼孩子彈鋼琴”的呼喊了,她稱,孩子到最後,還不是成為一位在寫字樓上著朝九晚五的工作的打工人,只是會彈鋼琴的打工人罷了。探討這位母親對孩子彈鋼琴又愛又恨的態度,滿滿的都是對現實社會的深厚感觸。

一、“孩子學樂器”,讓無數母親又愛又恨的原因

1、普通家庭試不起錯

且不必說,“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這種假大空的話。學樂器的試錯是用真金白銀換來的。而且很多人學樂器不是為了心中的音樂家夢,只是單純出於當下的一份愛好。在富人家庭,這種試錯是允許存在的。學一種樂器,一年只需幾萬塊,假如孩子對彈鋼琴沒興趣,那可以立馬給他換小提琴、學跳舞等等,只要孩子感興趣,一年學幾種樂器都算不上什麼。 可於普通家庭而言,“孩子學樂器”這種試錯機會會大大降低。

僅僅學一種樂器,就壓垮了家庭。差一點的鋼琴,也得一萬五起步,如果追求質量好一點的,那就得翻兩倍以上了。買琴是一次性的費用,這沒錯。可孩子學琴的費用,卻是一項長期的投資。我們以最簡單的課時,也就是一次課200塊來計算,假如一週一次,那一年下來,也得上萬塊了。之後,還有考級、比賽報名,哪一項不花錢呢?孩子感興趣,自然皆大歡喜了。可孩子的喜歡只持續了“一秒鐘”,那家長又能怎麼辦呢?還不是像上文提到的家長,為了不浪費花出去的時間、金錢、精力,只好硬著頭皮逼著孩子繼續學,雙方都沉浸在痛苦當中。

2、學樂器的所得無法與分數掛鉤

現階段,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路的重點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孩子每一次分數的上升,都會帶給家人快樂,因為他離重點學校又進了一步。但是很尷尬的是,孩子學樂器的成效無法和分數掛上鉤。也就是說,無論孩子學得多好,家長都看不到實質性的“果實”。

3、是“知難而退”,還是“及時止損”呢?

一開始,是非常美好的場景:孩子感興趣,家長也樂見其成,於是斥巨資開始培養這個感興趣樂器的孩子。但孩子天性,沒過一段時間,孩子可能就厭倦了這種樂器,厭倦了日復一日的練習。這個時候,家長是會尊重孩子的意見還是強勢地讓他繼續學一段時間呢?的確,“愛好”這種東西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檢驗。判定孩子是“真喜歡”,還是“真討厭”,其實要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幾年也是很常見的。作為家長,自然無法把自己的選擇強加給孩子。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真的具有自己正確選擇的能力了嗎?這其實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

4、“萬一”這個技能讓孩子一生受用呢?

很現實的是,很多家長都奔著讓孩子“陶冶情操”的目的去學習樂器,到最後都會演變成讓孩子瘋狂考等級。

總結:不管是出於本意,還是出於壓迫,部分孩子因為樂器,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舒心了。可能技術不算精準,但在小縣城開一個補習班教小孩子,誰又能否認是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呢?更搞笑的情況是,因為這個技能,每年的公司年會,都會看到自己年復一年的才藝表演,讓同事拍爛手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