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孩子比大人更在意麵子。

作者 | 唐小西

當你被人嘲笑,甚至被陌生人指指點點的時候,你會感到羞恥嗎?

前兩天看到了一個看似搞笑、實則心酸的影片。

影片裡,一個男孩面無表情地站在牆角,眼淚滴滴答答地往下流,始終沒有說話。

調皮的弟弟拿來一個不鏽鋼盆,笑嘻嘻地想要接住哥哥的眼淚;

坐在一邊沙發上的爸爸,嘴裡嘟嘟囔囔,用手指了指小男孩,跟著弟弟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其他的家人,一邊笑一邊用手機拍下男孩狼狽的模樣,發到網上讓網友點贊。

原來,男孩作業沒有完成,媽媽當著家人的面,狠狠揍了他一頓,還罰他在家裡客廳罰站反省。

男孩不服氣,哭了整整半個小時,但除了嘲笑的聲音,再沒有人幫他說句話。

看了影片我有些不是滋味。

孩子學習不認真,家長教育無可厚非。但家人嘲笑孩子,甚至還將影片發到網上的舉動,真的有些欠妥。

就連網友都忍不住替孩子不平:

“這個其實不值得鼓勵,哥哥當眾罰站本就被傷害自尊,弟弟還去取笑,真是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啊!”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這種方式真的很不好。”

很多父母是“愛之深責之切”,但方法用錯了。沒有誰希望自己的“難堪”被廣而告之,孩子同樣也不例外。

孩子人小,面子事大。

有些不分場合、不顧孩子感受的行為,對孩子來說,無論有意還是無意,其實都是一種傷害。

陝西一位女孩長胖了30斤,媽媽覺得可笑,於是追著她拍了一段影片上傳到網上。

這條影片不小心被女兒的同學刷到,同學看到女孩就開始笑話她。

女孩向媽媽表達不滿,媽媽不但不反省,還把讓女兒尷尬的影片發給了女兒的老師。

沒有誰喜歡被嘲笑,也沒有誰能在被嘲笑後還開心。

在孩子眼裡,那些都是自己不願和別人說的糗事,是不光彩的秘密,所以他們才會反感和牴觸。

小時候,表妹很喜歡跳舞。有一次她媽媽請同事到家吃飯,表妹一個人呆在房間,情不自禁地跟著電視節目開始跳舞。

這一幕恰好被舅媽看到了。

她看看電視再看看錶妹,突然就笑出聲:

“人家身材苗條是白天鵝,你這粗胳膊粗腿的,頂多算只大燒鵝。”

說完,舅媽轉身沒事人似的笑著和同事說:

“她最愛吃了,胖成那樣還想著跳舞呢。”

同事附和著笑了笑,同事的孩子還湊熱鬧地跑到表妹那裡圍觀。

大人的調侃和小朋友的取笑,讓表妹羞愧不已,無地自容。

從此,她開始了極端的減肥,不肯好好吃飯甚至絕食。也因為減肥,她脫髮嚴重,睡眠不足、月例更是經常不正常。

哪怕現在已經結婚生子,只要有人在她旁邊偷笑,她都會警惕是不是自己又胖了,是不是需要減肥,迴圈往復。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很多時候,父母在外人面前揭露孩子的隱私,毫不在意地說著孩子的糗事,以為無傷大雅。

孩子記住只是難以磨滅的羞恥感,以及不被重視的忽略。

遇到嘴上有拉鍊、行動有分寸的父母,真的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看過一個網友的故事,她說小時候演講,因為說錯了詞,惹得大家鬨堂大笑,下臺後,本以為媽媽會安慰自己。

誰知媽媽揪著她的耳朵,在人來人往的過道里,氣急敗壞地破口大罵:

“你怎麼回事,怎麼一上臺結巴,讓別人看笑話。”

朋友很委屈,但又不敢反駁,那時的她真的以為自己很差勁。

從此,她變得害怕上臺,人一多,說話就結巴。

電影《狗十三》裡,李玩有一個脾氣粗暴的父親,總是不留情面地、透過打罵來教育孩子。

有時候她被父親揪著衣領拖著走下樓梯,有時候她被掐著後頸趔趄著往客廳拖……甚至當著爺爺奶奶的面,一拳一拳砸在女兒身上。

後來,李玩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情緒,不再說出自己的想法,那個曾經敢於表達的小女孩徹底消失了。

每一次辱罵,都是折下孩子面子的一角;

每一次嘲笑,都是剝下孩子自尊的工具。

就像剛剛伸出觸角的蝸牛,還來不及探索世界,就被嚇得縮回殼內,慢慢地封閉自己。

《實驗社會心理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

情緒記憶很難忘記,尤其當它來源於視覺感官時,能夠引起情緒波動的畫面,要比平淡無奇的畫面更讓人印象深刻,這類記憶被稱為“情緒記憶”。

被當眾嘲笑,對孩子的情緒腦傷害很大。

如果這種受傷的記憶在童年發生,會植入潛意識深處,影響深遠,甚至伴隨終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童年陰影”。

同事講過小時候的一件事。

有一次,她和父親一起去小賣部,看到一個很喜歡的玩具,本想和父親開口,最後卻鬼使神差地偷偷塞進了口袋。

結賬時,父親竟然直接加上了玩具的錢。那一刻,原本惴惴不安的她,臉刷一下變得通紅。

同事說,很感激父親當時沒有當眾揭穿她,而是回到家才訓了她一頓。

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過小偷小摸的毛病。

給孩子留足面子,成全了孩子膨脹而脆弱的自尊心。

這樣的孩子,懂得愛惜自己的顏面,會為自己的錯誤而羞愧,甚至更加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努力尋求別人認同。

給孩子留足面子,也是在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有了這份顏面,孩子就會為此而努力拼搏,心懷自覺,更能直面波瀾起伏的未來。

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蹟不久就會出現在你眼前。

孩子小小的面子背後,都藏著他們最本能的渴望,他們渴望被看見、渴望被尊重。

每個父母都曾是渴望被看見的孩子。

如今,面對自己的孩子,更應該握住孩子的手,告訴孩子:別怕,我會和你在一起。

多維護孩子的體面,給孩子多一點溫度、多一點尊重,孩子會學會自尊自愛。

而那個被自尊自愛的孩子,才更能被父母的愛所滋養,汲取向上生長的能量,成為舒展而自信的模樣。

—— End ——

作者:唐小西,80 後寶媽,專注親子教育,立志與孩子一起成長。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