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吃手,家長管還是不管?別再被錯誤的育兒知識所誤導

0到2歲的孩子處於口欲期,吮吸手指能幫助口欲期的孩子平復情緒,豐富認知,對大腦的發育和情緒的健康發展都有良好的作用。

很多育兒專家說,孩子吃手不用刻意引導,等到大了就戒掉了,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長大了依然戒不掉吃手這個毛病,所以從某個方面來說,這種理論其實是錯誤的。

如果孩子過了口欲期,就需要戒掉吃手的習慣,因為2歲以後的孩子已經可以用多種方式來感知周圍的事物。吮吸手指不僅不衛生、容易生病,久而久之也會影響顏值。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2歲以後的孩子繼續吃手,這往往是孩子存在缺乏安全感或者焦慮的表現,應該引起父母的注意

。可是,很多父母想了各種辦法,費了九牛之力,卻收效甚微。

推薦一本關於低齡孩子的繪本,名字叫

《我不再吃手了》

,卻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

對於小孩子,說教是最無效的教育

教育家盧梭說過,說教是最無效的教育。其實這句話可以擴充一下,對於小孩子而言,說教是最無效的教育。

有兩個原因。第一、7歲前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是很差的,處於萌芽的階段。根據心理學大師皮亞傑的認知階段理論,我們可以知道7歲以前的孩子還不具備思維的可逆性。

什麼是思維的可逆性,這一點比較抽象。以吃手來說明。對一個7歲多的孩子說:“你吃手,會把病菌帶進嘴裡,會導致生病”,7歲以後的孩子也可以倒過來理解,生病是因為病菌進了嘴裡,病菌進了嘴裡是因為吃手。而小的孩子就理解不了這一點,他們只能正著推,不能倒著推。

而我們成人的說教大多是因為、所以這些邏輯,這些對於小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是很困難的。所以對於小孩子而言,說教的效果是非常不好的。

繪本《我不再吃手了》就是一本沒有說教的書。

顧名思義,這本書就是為了讓小朋友們戒掉吃手的毛病。看到書名,首先聯想到的告誡小朋友吃手的種種壞處,看完書卻大出讀者意料,全然沒有一絲一毫的說教。

作者用了講故事的方法讓小朋友產生興趣。

為了幫助小女孩不再吃手,媽媽在她的大拇指上纏上了繃帶,姐姐在她的大拇指上塗上了芥末。小女孩當著家人的面承諾:“我會改掉吃手的毛病的。”但是,當小女孩很困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地把手放到嘴裡。

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很貼合想戒掉吃手又戒不掉的小孩子的心理?於是,共鳴就產生了,孩子們在看書的時候就容易產生代入感,好像故事中那個吃手的孩子就是自己。從此與故事中的小孩同呼吸、共命運。

到了故事的第8頁,意外發生了。那個吃手的小朋友發現手上長了繭子。

繭子竟然說話了,小朋友不知怎麼辦,去問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只是笑笑,並沒有說什麼。

最後是小女孩透過努力戰勝了繭子。

慢慢地,不用創可貼,小主人也能不吃手了。

漸漸地,漸漸地,繭子越來越小。

繭子就像那個壞蛋,在與繭子的鬥爭中,小主人取得了成功。

小女孩透過努力戰勝了繭子,戰勝了繭子,也就戒掉了吃手。

與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上

很多的教育往往失敗在與孩子站在對立面

。“你怎麼還看電視,”“怎麼還磨蹭,”“怎麼把衣服弄髒了,”“怎麼沒有收拾好自己的房間,”……這樣的結果是將孩子推向了對立面。而有效的教育是要與孩子站在一起,共同對付“敵人”。

敵人是什麼?如果孩子磨蹭,那不願意幹活的心魔就是敵人,而不是孩子。

如果孩子吃手,敵人不是孩子,而是那吃手的心魔。

對於小孩子而言,必須採取形象的方法才好理解。於是心魔就形象化為被嘬出來的繭子。

那個繭子就是孩子和父母共同的敵人,我們要一起打敗它。將“敵人”想象成繭子,是這部繪本很高明的地方。

可惡的不是孩子吃手,而是吃手後長出的繭子。這樣就消失了孩子內心的內疚感和後悔的情緒。而內疚和後悔是非常負面的情緒,會弱 化孩子的自信。

在故事中,小女孩沒有責怪自己,而是在與繭子的鬥爭中,增強了自信和能量。而這種自信和能量恰恰是孩子今後克服一個個阻礙的能量源泉。

讓孩子成為主角

在繪本中,爸爸、媽媽、姐姐的方法並不管用。最後是孩子自己透過努力戰勝了吃手。

對於學前的孩子,發展心理學很重要的結論就是要發展他們的自主、主動的品性,這才能為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家長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難,少去打擾孩子。

在故事中,小女孩的家人並沒有去幹涉孩子。在克服吃手的過程中, 小女孩最後獲得了更多的力量,更多的自信。

我家老大過了2歲後也是吃手,我們那時採取的方法就是說教,但是並無效果。老二也是吃手,我無意間看到這本書,孩子非常喜歡。讀了幾遍後,有一次晚上我在洗手間,忽然聽到老二說:“我要忍住、忍住,堅決不嘬了”而這就是故事中的話。

沒想到孩子在想吃手的時候,會用故事中的句子來鞭策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忽視了孩子自己堅強成長的天性。

當然讓孩子當主角,家長也不是完全不管。故事中,媽媽說到:“我發現你一天都沒有吃手呢。”純客觀地描述孩子的狀況,而不是簡單地“你真棒”“你真能幹”之類的表揚,這才能讓孩子明確地知道自己哪做得好,併產生繼續努力的動力。

結語: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我們的孩子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這過程中,我們做好準備怎麼做了嗎?

《我不再吃手了》這本書不僅給了我們戒掉吃手的啟發,而且給了我們解決其他教育問題的啟發。說教是最無能的教育;我們也需要一直和孩子站在一起,那些問題才是敵人;讓孩子做主角,我們關心而不干涉,給予他們自己成長的空間。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相關文章